徐建国,周正新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颈型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是由于颈椎的慢性劳损、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等引起,使椎动脉在椎管内狭窄,弯曲,致使椎-基底动脉的供血量较正常不足,所引发的以目眩,头晕,视觉不清,头痛,颈部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年长者一般容易发病。现阶段,随着工作环境的压迫,事务的冗杂,就学压力的日趋增大以及长期无规律,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颈型眩晕患者起病年龄越发青年化[2]。临床上,中医中药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在减轻患者痛苦,更早恢复日常工作方面有其独佳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徽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颈椎活血胶囊治疗颈型眩晕,效果明显,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的“肾虚血瘀证”诊段标准:耳鸣,晕头眩目,头痛,颈项部活动不适,腰膝酸痛,舌质暗,苔少,脉弦细[3]。
1.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 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既往日常生活,工作中有猝倒病史,同时伴有眩晕耳鸣等头颈症状;②.查体为旋颈实验阳性;③.X线表现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程度不一,小关节紊乱不清,颈椎部分节段稳定性降低;④.椎动脉彩超或MAR等辅检发现椎动脉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血管狭窄[4]。
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疗标准。②在本次治疗1月以前,未服用其他中药水剂、中成药品。③积极按照医嘱治疗,本人签署治疗同意书,能够定期复诊并且接受随访,治疗以30d为一疗程。
2.2 排除标准 ①眼、脑、心、内分泌等因素所导致的眩晕排除。②过敏体质以及中药过敏者。③有心脑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以及免疫功能不佳者,精神病患者或不配合治疗者。④怀孕及处于哺乳期的妇女,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原因影响临床疗效观察的。
所选取两组资料各30例选自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对照组里,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低20岁,最高72岁;平均年龄(41.97±15.524)岁,平均病程(19.82±27.89)月;观察组里,男14例,女16例,年龄16~56岁,年龄平均为(32.00±11.259)岁,平均病程(24.77±22.735)月。以上两组所收集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4.1 对照组 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5mg/粒)治疗,1次/d(晚,睡前口服),服用10mg/次,连续治疗一个疗程(30d)。
4.2 观察组 采用颈椎活血胶囊(安徽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皖药制字Z*20050064,0.4g/粒)。颈椎活血胶囊,2次/d(早一次,晚一次),5片/次,连续治疗一个疗程(30d)。
5.1 临床疗效 治愈:为患者眩晕症状消失,颈项肩部活动度正常,疼痛消失,头痛症状消失,能够正常工作生活;好转:为眩晕感觉减轻,颈项肩疼痛缓解,头痛程度减轻,颈肩活动功能改善;无效:为眩晕症状仍然存在,颈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头痛无改善[3]。
5.2 VAS[5]和 ESCV[6]评分 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价,ESCV评价表总共有五大评价打分内容,通过五项的综合评估分,可以较为准确的反应的病情以及治疗后的康复情况;ESCV评价量表总和为30分,分数评分渐趋向满分,患者的眩晕病症越轻,颈肩部疼痛越低;临床症状日趋减轻,患者日常工作生活舒适度增加。反之则表明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VAS表格共为10分,分数从10到0变化,提示患者的痛感逐渐减轻;反之则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剧烈,影响病人的事务工作,家庭和学习;严重者基本生活难以自理。两份评价表在医生讲解后须由患者本人填写,患者自填期间医生不能有诱导,误导评分的行为。
采取SPSS 23.0对颈型眩晕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临床效果用%表示,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前者VAS和ESCV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VAS、ESCV分数相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VAS、ESCV分数相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较,表示*P<0.05。
组别 时期 VAS ESCV对照组 治疗前 6.800.99715.672.264治疗后 4.670.959# 19.432.687#观察组 治疗前 6.901.06215.072.982治疗后 2.230.971* 22.504.094*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相对较低(P<0.05),如表3。
表3 2组别不良反应相关数据对比
颈性眩晕,祖国医学传承经典中并无直接对该病其命名的记录,其一般中医知识常记录于“项痹”,“眩晕病”之类书中,如《素问》中阐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强调其于肝的生理,病理牵连紧密。《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目为之眩”,意在说明眩晕为虚证之象,常见头目眩晕,头转物倒,思维涣散。严用和提出:“所谓眩晕者……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强调淫气外受,情志的突然变化皆可致病。综上所述,眩晕的产生变化与肝肾,脏腑内伤以及外受六邪有关[7]。其伴头痛是由于年老气血阴阳俱虚,筋脉失荣,无法滋润脉络骨筋,不荣则痛;又或久作劳伤体虚,经络阻遏,气血不能调达,集聚于颈项部,不通则痛。
颈性眩晕的医治方式多种多样,西医使用主要为药物防治以及手术治疗。赵思浩等[8]通过颈椎前后路入路不同的手术计划,治疗伴发眩晕症状的颈椎病,手术治疗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明显,但术后有出现发声嘶哑、脑脊液渗漏,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的风险。西药药效效果较快和明显,但由此造成不良反应相对较多[9]。中医药疗法包括中药汤剂内服、小针刀等;偏于保守治疗,对比西医治疗方法,具有经济性、相对安全性,易接受性等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运用,申爱玲[10]运用加味益气聪明汤,并结合针灸方法进行医治,对于气血不足的颈性眩晕者的治疗,其病症表现改善相对显著。林浩等[11]运用小针刀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其通过颈椎棘突旁压痛点或者条索状、结节等处进行治疗,通过VAS进行疗效评估,患者症状减轻明显,后期配合康复训练以及保护方法,降低复发率。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治疗眩晕时,临床上较为常用,其在服用时,嗜睡、困倦为其主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中药组较高[12]。颈椎活血胶囊为安徽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主 要由三七10g,川芎9g,当归10g,肉桂10g,人工牛黄8g,天麻8g,冰片6g组成;其功效为活血通络,止痛定眩。颈椎活血胶囊在本院使用率较高,是临床上常用院内制剂之一,常用于治疗颈椎病以及骨质增生等;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疼痛不适,效果明显[13];其以三七为君药。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止血瘀之痛,化瘀血之滞,消筋骨之肿胀,化肌间之瘀滞,是骨病、筋伤类别疾病常用药。有关医学学术文献中提示,三七具备扩张血管,增进冠脉血流量的功用,亦可改善缺血程度,减轻临床供血不足症状[14-15]。川芎具备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其性温,味辛,归经肝、胆、心包。川芎药性辛温,上通达巅顶,下深入血分,具备较强的散行能力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治疗瘀血疼痛诸证,如有气滞症状,疗效治疗表现愈佳,不枉古人道其为血中之气药。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认为,川芎中所含的川芎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具有镇痛作用[16]。此外,川芎具有不俗的抗氧化作用,其川芎提取物,被学者证明有具有清除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功效[17],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以医治心脑血管相关病证当中。当归性甘、辛、温,归脾、心、肝经,具备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通便,润肠的作用,为补血圣药,相关文献表明当归及其配伍组合应用具有抗血管局部炎症的作用[18];现代学者通过药理实验说明,当归挥发油,是其提取物主要成分,亦为药用主要成份,对神经具备保护能力[19]。肉桂味辛、甘、大热。归肾、心、脾、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作用,具有治疗目眩头晕,目赤疼痛的功效。其中提取物肉桂挥发油,在现代药理研究中,表明因其拥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镇痛,抗氧化的有效功能[20];牛黄清热毒,通络开窍,引导诸药直接到达病所,通畅瘀血并兼散发郁热。牛黄性味寒凉,肉桂辛温,两者凉温相配,互抑互辅,共为开窍,散滞之用。冰片为开窍药中“凉开”代表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用,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其具有促进它药吸收、脑保护的作用[21],为佐使之良药。
本临床收集数据结果及分析表现出,颈椎活血胶囊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优。适合运用在临床颈性眩晕以及颈部疼痛的缓解;此外,本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客观数据,临床评价标准的进一步支持,也是下一步笔者需要投入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