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万全《万氏女科》经带胎产病证用药规律*

2021-12-24 01:49:06王钰李震陈培虹陈怡孙文潇梁翠滢刘莹徐义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万全安胎病证

王钰,李震,陈培虹,陈怡,孙文潇,梁翠滢,刘莹,徐义峰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4

《医宗金鉴》云:“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症,嗣育胎前并产后”[1],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规律,男女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女性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性,而其病理表现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讨。《万氏女科》系明代医家万全所撰,万全尤擅妇科、产科及儿科,后世对其医术高度评价[2],该书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月经、带下、胎前及产后诸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医理和临证深入浅出,内容详尽,条理分明,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是万全学术思想的体现,也是学者研究妇科经带胎产病证用药规律、临床应用的医籍,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笔者主要通过剖析《万氏女科》中治疗妇人经带胎产病证的方药,挖掘万全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以期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论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万氏女科》[3]卷1至卷3中有关月经、带下、胎前、产后病证的治疗方药,其处方剂型包括汤、散、丸剂等。

2 录用规则

2.1 纳入标准 ①明确的药物组成;②内服方,剂型不限。

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重复方剂仅录1次;③方剂中含有《中国药典》[4]和《中药学》[5]及《中药大辞典》[6]均不收录的药物;④单方。

3 数据规范

根据《中国药典》《中药学》与《中药大辞典》对中药别名、异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如“归身”统一为“当归”,“辰砂”统一为“朱砂”,“桂心”统一为“肉桂”等;仅计基本方药,不计临证加减药物;合用方剂算作一方;去除性味修饰词,如微寒、微甘等统一为寒、甘。

4 统计学方法

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建立《万氏女科》月经及胎产疾病方药数据库,并对药物使用频次、功效类别等进行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Apriori算法[7-8]和SPSS24.0软件的系统聚类(平方欧式距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9-10],并通过不断提升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对所得药组以网络图形式进行简化[11-13]。

结果

1 高频用药分析

月经、带下、胎前、产后方中出现频次位居前 10 的中药如图所示。在月经期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川芎和当归均36次(72.00%),其次为甘草34次(68.00%);甘草在胎前期及产后期的使用频次最高,分别为42次(68.85%)、49次(76.00%),胎前期中第二高频药物为白术36次(59.02%),产后期中第二高频药物为当归45次(56.25%);带下期则以生姜、白茯苓、白术等为高频药物,见图1。

图1 治疗月经、带下、胎前产后病证常用中药频次前10

2 中药功效分类频次分析

月经期使用频次最多的3项依次是补虚药178次(38.95%)、清热药82次(17.94%)、活血药48次(10.50%);带下期中补虚药22次(33.33%)远超其他功效药物;胎前期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项依次是补虚药197次(42.09%)、清热药53次(11.32%)、解表药53次(11.32%);产后期使用频次排名前3依次是补虚药240次(36.92%)、活血药78次(12.00%),解表药54次(8.31%),累计使用频率达57.23%,见图2。

图2 治疗月经、带下、胎前、产后病证常用中药类别

3 月经、胎前、产后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举隅

3.1 月经用药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举隅 基于Apriori算法(下同),设置最低支持度(S)30%,最小规则置信度(C)80%,最大前项数3,提升度(L)大于1.0,并通过不断提升支持度对所得药组以网络图形式进行简化,当设置支持度≥50%时,展现出核心药物组合“当归-川芎-甘草”,见图3。当归、川芎可养血活血,调经止痛,配伍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药性,合用可治疗血虚、血瘀等因素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同时,选取高频药物(使用频次≥15)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组聚类组合,见图4,分别是C1;补血活血药组(当归、川芎)+补虚药(甘草),此组合与关联规则具有一致性;C2:养血敛阴药(白芍药)+清营凉血药(生地黄),此组合与常用中药类别具有一致性,提示用于月经病证属热伤营血,阴虚内热者;C3:益气健脾药组(人参、白术、白茯苓、生姜、大枣)+疏肝健脾药组(香附、陈皮),提示用于月经病证属肝郁气滞脾虚者。

图3 月经病证药物关联规则网络(支持度≥30%,置信度≥80%)

图4 月经病证高频药物聚类树状(使用频数≥15次)

3.2 带下用药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举隅 设置最低支持度(S)30%,最小规则置信度(C)80%,最大前项数3,提升度(L)大于1.0,当设置支持度≥60%时,展现出核心药物组合“陈皮-半夏-生姜-白茯苓-白术”,见图5。诸药以补气运脾、燥湿化痰为主,治疗脾虚痰湿型带下。另外选取高频药物(使用频次≥3)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组聚类组合,见图6,分别是C1:燥 湿化痰药组(陈皮、半夏、生姜)+利水渗湿药组(白茯苓、白术),此组合与关联规则保持一致;C2:升阳举陷药(升麻)+补虚药(甘草),与万全治疗带下“以补脾胃为主,兼以升提”思想相符,提示用于带下属阳气不足、中阳下陷者;C3:补血行血药组(当归、川芎、白芍药),提示用于带下属营血虚滞者。

图5 带下病证药物关联规则网络(支持度≥30%,置信度≥80%)

图6 带下病证高频药物聚类树状(使用频数≥3次)

3.3 胎前用药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举隅 设置最低支持度(S)20%,最小规则置信度(C)80%,最大前项数3,提升度(L)大于1.0,当设置支持度≥30%时,展现出核心药物组合“人参-甘草-白术-白茯苓-黄芩”,见图7。《本草纲目》言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胎前产后诸病”,人参补脾益肺,配伍白术、白茯苓可增强健脾利水、补气安胎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亦能助参、术补脾气之效,黄芩可清热安胎。对高频药物(使用频次≥13)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3组聚类合组,见图8。分别是C1:理气和胃药组(陈皮、紫苏叶、生姜、大枣)+清热养阴药组(黄芩、白芍药),提示用于胎前属胃肠湿热气滞,胎儿内扰者;C2:补血活血药组(当归、川芎),提示用于妊娠胞脉失养或瘀血阻滞,腹中疼痛者;C3:益气健脾药组(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提示用于胎前属脾气亏虚,胎动不安者。

图7 胎前病证药物关联规则网络(支持度≥20%,置信度≥80%)

图8 胎前病证高频药物聚类树状(使用频数≥13次)

3.4 产后用药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举隅 设置最低支持度(S)15%,最小规则置信度(C)80%,最大前项数3,提升度(L)大于1.0,当设置支持度≥20%时,展现出核心药物组合“白芍药-川芎-当归”,见图9。白芍药养血和营,当归甘辛温,配伍川芎既能补血行血,又能行气止痛,最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1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5],当归配伍川芎具有调节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产后各类病证。诸药合用可用于产后乘虚之少腹坚痛病证。对高频药物(使用频次≥19)进行系统聚类,得到3组聚类合组,见图10。分别是C1:补气健脾药组(白术、白茯苓)+温阳散寒药组(肉桂、生姜)+养血敛阴药(白芍药),提示用于产后阴阳两虚属倦乏肢冷、潮热盗汗者;C2:补血活血药组(当归、川芎),提示用于产后虚瘀属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者;C3:补脾益肺药组(人参、甘草),提示用于脾肺虚弱属脾肺气虚,气短而喘,产后便秘者。

图9 产后病证药物关联规则网络(支持度≥20%,置信度≥80%)

图10 产后病证高频药物聚类树状(使用频数≥19次)

讨论

万全治疗妇科疾病均以补虚为先,在《万氏女科》月经、带下、胎前、产后病证的191首方剂中,药物功效使用频率最高的均为补虚药,其通过补法解决因气血不足导致的各种病症,对于中医药治疗妇科病证具有积极的意义[16],且万全临证用药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病证用药巧妙,如月经期药物功效使用频率较高的为清热药,而带下与胎前期以清热药与解表药使用频率较高,产后期则以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排前。

研究认为[17-19],月经病与情志因素联系密切,且月经为妇科基础,带下胎产都与其相关,月经调则带下病少,易孕胎安;月经不调,则带下胎产不安,变生诸证,故从情志方面治疗尤为重要。万全治疗月经病善从情志入手,言:“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者,法当开郁气、行滞血而经自行”,指出在临证时应根据患者的性情辨证论治,将性情与使用频率较高的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三者巧妙结合:①补虚药性味多甘温,可补虚扶正,如患者性格素来平和者,多因气血虚少所致,可用八物汤调治;②清热药性多寒凉,可清热凉血,如性格急躁多怒者,多因郁而化火,气血俱热所致,以四物汤调经,并配伍生地黄、香附清热凉血,疏肝行气,郁热解则经血畅;③活血化瘀药多辛苦温,可通脉散瘀,如性格忧思忿郁者,多因肝郁血瘀所致,以四物汤行滞血为主,配伍开气滞之香附、陈皮。此外,笔者研究发现万全治疗带下注重补益脾胃兼以升提,且善用风药,多选用含升麻、柴胡等经典方,注重风药在带下中升提清阳、止带举陷的作用。综上,月经病主调畅情志辅以补虚、清热、活血之药;带下则补升同施,风药突出。

胎前期以补虚药与清热药为重,两者累计使用频率达53.42%。《万氏女科》载:“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指出妊娠在于清热养血,养胎全在脾胃。如图7当支持度≥30%时,核心组合为“人参-甘草-白术-白茯苓-黄芩”补脾清热安胎的结构;又如图8中四君子汤、陈皮、黄芩等方药。此外万全多从五脏的角度出发审视外感内伤之因:“外感妊娠伤寒”善用“四味紫苏和胎饮”,其中紫苏发汗解表、和中理气以安胎,配伍白术、黄芩补气清热安胎,甘草以调和诸药,图5关联规则即含有“四味紫苏和胎饮”组成;内伤脾系病证,通常以益气健脾安胎为主[20-21]。综上,胎前体现了万全补气安胎、理气安胎、清热安胎与养血安胎的用药思想。

张仲景言:“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妇人产后气血大伤,津液亏虚,因此易生痉、郁冒等诸多病证;陈自明认为妇人产后的生理特点为“多虚多瘀”。万全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产后病的核心病机为气虚血瘀,提出“产后专以大补气血兼行滞为主”。图2中产后期补虚药与活血化瘀药的使用频率位居前二,累计使用频率48.92%,其中高频药物前三为甘草、人参与当归,当归可补血和血,润燥滑肠以治产后大便难,《妇人大全良方》曰:“当归配人参,名人参汤,主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盗汗”,加之甘草可补产后气血之虚。如治产后乍寒乍热,其原因有二:一为败血留滞。《万氏女科》中记载败血共17 处,万全提出“败血未尽者,以去滞为主”,方用卷荷散治其败血[2]。二为产后气血阴阳俱虚。提出“阴阳不和者,以补虚为主”,用增损四物汤治其气血亏损之阴阳不和,图9关联规则中即含增损四物汤结构,整体上体现了万全治疗产后行补兼施的用药思路。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万氏女科》经带胎产病证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月经篇以郁火为主要病机,带下篇以脾虚湿滞为主要病机,胎前篇以脾虚血热为主要病机,产后篇则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深度挖掘经带胎产病证的高频用药、功效分类、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明确其用药原则及药物配伍规律,体现了《万氏女科》在经带胎产各病证中发挥的功效与优势,对指导现代中医妇科临床辨证论治、体质识别、用药规律及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参考思路。

猜你喜欢
万全安胎病证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消癥安胎汤联合西药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和胃安胎饮辅助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3:12
万全“水幕”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6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万全准备
幽默大师(2019年5期)2019-05-14 05:39:46
抗日英雄万全策
文史春秋(2017年11期)2018-01-23 0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