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伟 徐 明 朱 进 刘晓龙 臧亚晨 孙传洋 阳东荣 薛波新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苏州 215004)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70%~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1]。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仍然是NMIBC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及穿孔的风险仍较高,同时TUR-Bt破坏肿瘤的完整性,容易导致肿瘤播散,促进肿瘤的早期复发[2],膀胱肿瘤整块切除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3]。激光具有良好的汽化、切割功能,1978年文献报道第1例Nd:YAG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由于受到激光设备的限制,激光手术一直以来未能在膀胱肿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激光设备及操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为更加安全、微创地进行膀胱肿瘤手术提供可能[4]。980 nm红激光是新一代的激光技术,穿透深度浅,可以被水和血红蛋白同时吸收,具有较好的组织汽化及切割作用。由于其汽化组织深度可控,明显降低膀胱穿孔的危险性。我科2017年起应用980 nm红激光对NMIBC行整块切除术,疗效满意。本研究回顾性比较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科144例NMIBC行980 nm红激光整块切除或TUR-Bt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等情况,比较2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144例,男118例,女26例。年龄(62.9±12.8)岁(28~77岁)。125例无痛性肉眼血尿,19例有膀胱刺激症状。肿瘤大小0.9~3.5 cm,(2.3±0.9)cm。肿瘤数目1~2个,平均1.5个,其中位于膀胱三角区15例,两侧壁144例,膀胱后壁10例。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示膀胱占位,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58例。合并糖尿病49例,原发性高血压61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肾功能不全16例,脑血管疾病25例。均无膀胱肿瘤手术史。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选择980 nm激光(n=68),其余选择TUR-Bt(n=76)。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病例选择标准:术前经影像学、膀胱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临床分期为Ta~T1,分级为G1~G2,患者有手术意愿。排除标准:复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上尿路肿瘤,存在远处转移。
980 nm红激光组:截石位,全身麻醉。经尿道置入F26镜鞘,观察并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和与输尿管口的距离。980 nm红激光[半导体激光治疗仪MULTIDIODE SST200,批文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3242831号]设置为100~110 W,无菌生理盐水作为灌注液。适当充盈膀胱后,先在肿瘤基底周围做一环形切口,安全距离为1.0~1.5 cm,然后对暴露的血管进行预凝固。切开黏膜后,用电切镜鞘尖挑起肿瘤,980 nm红激光汽化肿瘤基底部,直至黏膜下层暴露,确认黏膜层与逼尿肌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采用逐层切除法切除逼尿肌纤维,显露透明膜质结构,完整切除肿瘤。异物钳将肿瘤取出体外,最后激光将创面充分止血,同时检查创面有无穿孔。
TUR-Bt组:截石位,全身麻醉。采用ACMI F25.6电切镜,电切功率设定为180 W,电凝功率为80 W。采用顺行切除的方法将肿瘤分块切除,直至肌层。切除肿瘤标本用Ellick冲洗器吸出体外,最后将创面充分止血,检查创面有无膀胱穿孔。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留置F20三腔硅胶导尿管。表柔比星50 mg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术后根据中国泌尿外科诊疗指南的推荐,法玛新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其后每月1次,持续1年。术后每3个月复查B超、膀胱镜,了解肿瘤有无复发。
手术时间(开始手术至留置导尿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出院标准:术后导尿管拔除后1 d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膀胱肿瘤复发情况。
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TUR-Bt组相比,980 nm红激光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980 nm红激光组无一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TURBT组8例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5例发生膀胱穿孔,无严重出血并发症。膀胱穿孔患者中,3例保留导尿后逐渐好转,2例中转开放手术行膀胱修补术。术后2组均恢复良好,无明显发热(T>38.5 ℃)或持续肉眼血尿,无一例需要输血。980 nm红激光组术后无一例行膀胱持续冲洗,TUR-Bt组术后持续膀胱冲洗10例,冲洗时间(2.3±1.1)d。2组术后病理均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组术后随访12个月,980 nm红激光组肿瘤复发2例,均为高危患者,TUR-Bt组肿瘤复发4例,3例高危,1例低危,2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6例复发者均再次行TUR-Bt治疗,术后继续予膀胱灌注治疗。见表2。
表2 2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目前,TUR-Bt仍被认为是NMIBC的首选治疗方法[5,6],但存在出血、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43%[7],并发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外科医师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有关[8,9]。切除深度太浅会导致肿瘤的残留,增加二次电切的风险;相反,切除过深会增加出血、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的风险。
传统TUR-Bt治疗膀胱肿瘤一般采用顺行切除,将肿瘤进行分块切割,容易造成肿瘤组织在膀胱内的种植播散,这可能是引起膀胱肿瘤术后3个月内复发高峰的原因之一[10,11]。由于术中电流通过人体及热损伤闭孔神经,TUR-Bt术中容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严重时可引起膀胱穿孔。轻微的膀胱穿孔可以通过保留导尿,保持膀胱空虚状态,逐渐达到自行愈合;较大的膀胱穿孔往往需要开放手术进行修补,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及住院时间,在躯体和经济上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影响。TUR-Bt组8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5例发生膀胱穿孔,2例中转开放手术,说明TUR-Bt的技术不足。980 nm激光汽化切割时不产生电场,不会引发闭孔神经反射,减少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影响。980 nm红激组59例肿瘤位于膀胱侧壁,术中均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另外,TUR-Bt术中由于肿瘤组织被分块切除,很容易造成肿瘤组织结构的破坏,对肿瘤基底部的电凝切割,也会造成局部层次不清、切除深度不够,不仅对病理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而且增加肿瘤残留的风险,给患者带来二次电切的痛苦[3,12]。
膀胱肿瘤整块切除并不是新的手术方式,Ukai等[13]在2000年首先报道整块切除治疗NMIBC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于传统电切而言,整块切除的优势在于既保留膀胱肿瘤的完整性,避免热损伤对标本的烧灼,病理科医生可以更好地明确肿瘤的分期及分级,同时也减少膀胱肿瘤发生种植转移的机会。目前,国内很多家单位也开展此类技术,包括1470 nm、铥激光、海博刀等,这些研究证实与传统TUR-Bt相比,整块切除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激光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开始于1966年。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被应用于NMIBC的治疗。与传统TUR-Bt相比,钬激光、2 μm及绿激光治疗NMIBC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14,15]。980 nm红激光作用于组织时,汽化深度仅有0.5 mm,可以被组织中的水和血红蛋白同时吸收,具有较好的组织汽化和切割能力,汽化切割的同时,将血管封闭,出血量少,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孙浩洋等[16]研究显示红激光汽化切除治疗NMIBC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病例数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与TUR-Bt相比,980nm红激光整块切除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并发症方面,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率也远低于TUR-Bt,进一步证实980 nm红激光整块切除治疗NMIBC的安全、有效。
膀胱肿瘤具有多中心、易复发的特点,任何一种手术方式都存在一定的肿瘤复发率。在肿瘤复发方面,2组随访期间均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有些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可能与整块切除的具体手术方式不同有关。
目前,整块切除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位于前壁、顶壁的膀胱肿瘤,往往需要助手按压膀胱,完整显示肿瘤后实施本手术。对于大体积的膀胱肿瘤,切除后完整取出肿瘤也是一个难题,目前认为整块切除法可取出的最大肿瘤是3 cm[17]。一些学者[18,19]建议以分割的方式提取病变,将标本切割成2或4块,但破坏肿瘤的完整性。980 nm红激光组肿瘤体积绝大多数<3 cm,同时我们利用肾镜通道,通过抓钳连同镜鞘,将肿瘤一并取出。目前认为对于虽然整块切除法仍存在诸多不足,但在多方面仍优于传统TUR-Bt,是膀胱肿瘤手术方式改良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相比于传统TUR-Bt,980 nm红激光整块切除治疗NIMBC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需要大样本的研究对不同的整块切除方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更可靠的数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