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探究

2021-12-24 14:18陈秋菊刘新科郭盛才李悦愉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6期
关键词:古树名古树广东省

陈秋菊,刘新科,练 丽,郭盛才,李悦愉

(1.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 510520;2.广州市海珠湿地维护中心,广东 广州 510399)

古树名木是自然和祖先留给后人的珍贵自然文化遗产,其客观记录和反映了历史发展和自然界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孕育了绝美的自然奇观,保存了珍贵的种质资源。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丰富,这些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种质基因价值和经济价值,但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乡村风貌正在逐渐改变,一些古树和名木的存在价值受到挑战和质疑,成为当下古树名木保护面临的新困局。本文从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和保护利用需求出发,探究古树名木活化利用模式。

1 古树名木资源概况

1.1 数量与区域分布

根据广东省第二次古树名木普查数据,全省古树名木总数为80 398株。其中,一级古树(树龄500 a以上)754株,二级古树(树龄300~499 a)4 810株,三级古树(树龄100~299 a)74 760株,名木74株。按照树种统计,广东古树名木以热带、亚热带科、属种类为主,包含84科274属551种[1]。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令第4号),广东省古树名木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树种有27种,共7 709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7种,包括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松、苏铁、伯乐树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0种,包括格木、土沉香、华南锥、半枫荷、喜树和花榈木等。分布区域上,广东省古树主要集中在乡村,位于乡村的古树数量为70 128株,占古树总株数的87.23%。处于山头、湖边、田野、路旁和村庄的这些古树构成了优美壮丽的自然植物景观。

1.2 资源价值

1.2.1历史文化价值

古树名木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常与历史、人物、事件息息相关,与周边的民居、祠堂、古井等建筑和历史建筑共同构成了独特景观,承载了乡村和城镇的记忆,是活的历史,对于了解历史和当地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如广东树龄最大的古树是位于茂名市电白区古荔园(贡园)的一株1 500年古荔枝树,唐朝诗人杜牧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即来自此园;新兴县六祖慧能手植荔枝(佛荔),使人忆起曾以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成为禅门第六代祖师的慧能法师。

1.2.2景观价值

古树名木作为独特的风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广东省有6株古树入选全国最美树王,分别是江门新会小鸟天堂榕树、广州中山纪念堂木棉、梅州梅县千年梅树、韶关南雄枳椇树、韶关始兴米槠和肇庆四会石寨村人面子。新会小鸟天堂、南雄坪田古银杏、乳源古红豆杉群、高州被称为“广东第一树”的古缅茄等古树资源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湛江雷州半岛的见血封喉、佛山顺德的树生桥古榕树等众多古树资源也均具备较高的景观价值。

1.2.3科研价值

古树是活的基因载体,生存环境的改变在古树上均有不同的刻记,能为后人研究当地气候、水文、自然灾害和经济、文化提供最科学、最原始的依据,也是研究树木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以及进行基因工程开发的宝贵资源。如梅州市梅县区潮塘村的“千年古梅”,树龄达1 000多年,是广东至今发现树龄最老的梅花,属真梅系直枝梅类宫粉型花梅,被全国古梅专家王其超先生定名为“潮塘宫粉”。它的发现填补了中国野生古梅分布的一个空白,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很多古树名木既是天然野生树种,又是本地优良树种,适应性强,利用古树名木的天然下种、采摘种子或无性系繁育,保持其基因和优良品性进行扩繁,可为广东省造林绿化提供优良品种。

1.2.4经济价值

古树资源具有多种经济价值,如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等。如南方红豆杉对卵巢癌、细胞性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白血病等有特定疗效,显示了良好的药用前景;银杏的果和叶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荔枝、龙眼和杧果等岭南特色果树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树种。充分挖掘古树的多种经济价值,发展古树食品、药品和古树观光等产业具有良好的潜力。

2 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2.1 古树名木资源管理现状

广东省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视。目前,全省古树名木挂牌株数达8万多株,并建立了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建档,包括数量、种类、分布状况、健康状况、权属、责任单位、传说记载等情况及图像资料,基本实现了古树名木的动态化管理[2]。全省各地级市先后制定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从政策上保护了古树名木。部分地区根据地方法规落实了管护责任,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管护责任人,建立健全了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

2.2 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在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方面,广东省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古树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根系复壮、树体支撑等方面,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古树名木和长势衰弱的古树进行有效养护和复壮。在科学利用方面,2019年,广东省开始实施绿美古树乡村建设,依托古树资源,打造“一树、两园、三廊、四旁”的乡村景观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3]。一批具有较高景观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树其价值逐渐得到体现。但是,古树名木资源的科学利用仍存在利用方式单一、社会保护意识不足等现象。由于古树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破坏古树资源的行为依然存在,如一些村旁宅旁的古树周围被农户堆放杂物;在树下搭建土地庙焚烧香火;对树体随意处置、锯断树枝、拴养牲畜、养鸡养猪等现象。而其它大部分古树资源也基本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尚未发挥自身的宝贵价值。

3 国内古树名木资源利用模式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古树名木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3.1 古树观光模式

云南腾冲古银杏村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全村约有古银杏树1 000余株[4]。该村将古银杏树独特的景观、风格各异的民宿建筑和西南边陲农民的特色民俗完美结合,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旅游。利用古银杏树的特色景观发展了特色乡村旅游,传承了乡土文化和古银杏文化,形成了一套保护古银杏和振兴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该村先后获得 “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最美银杏村落”等称号,为我国古树资源的利用树立了典范。

3.2 古树农特产品+观光模式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榧王村共有百年以上树龄的榧树9 700余棵,可谓榧林蔓茂、古树森森,奇景异趣美不胜收。榧王村利用古香榧群大力发展香榧产业和农家乐经济,打响了“千年香榧林、百岁养生地”的旅游品牌[5]。通过打造以香榧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森林文化,使香榧文化发扬光大,成为远近闻名的香榧专业特色村。

3.3 古树文化+观光模式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莲塘村现有古荔枝和古乌榄679株,是广州现存最大的一片古荔枝和古乌榄群。该村通过建设广东省首条绿道,将古乌榄园、竹海和古荔台等景观节点完美串联,融合花海、绿林、水乡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田园景观,吸引了广州、东莞、深圳以及本地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据粗略统计,莲塘村的年游客量已超过100万人次。同时,该村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乌榄群的知名度,大力发展榄核雕刻工艺,将绿道、榄雕、古荔枝打造成为增城的一张文化名片。

4 古树名木资源活化利用模式

根据上述案例分析,结合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和保护利用状况,提出4种古树名木活化利用的模式。

4.1 古树+旅游模式

古树+旅游模式是指利用古树的景观价值,依托周边生态环境,通过建设古树公园和以古树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古树观光旅游。

4.2 古树+林特产品+旅游模式

古树+林特产品+旅游模式是上一种模式的升级版。即在发展古树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拓展古树的经济价值。依托古树知名度,拓展与古树果实、花、叶等相关的特色产业。如南雄坪田村的古银杏,坪田村利用古银杏群落的知名度,大力开发白果、银杏茶、银杏提取液等保健食品,在发展古银杏观光旅游的同时,发展林特产业,给古树注入新的内涵。

4.3 古树+文创+旅游模式

古树+文创+旅游模式是通过策划与古树保护、古树历史相关的文创活动和文创产品,彰显文化自信,发展文创产业。如增城的榄核雕刻、高州贡园的古荔枝等,均是古树与文化结合的典范。高州贡园是将古荔枝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相融合,通过赋予每株古树历史故事和开展荔枝拍卖等活动,打造成为可游、可品、可感的实景荔枝博物馆。另外,还可通过古树摄影、古树绘画、古树诗词、历史文化展示等活动,将古树保护和文化产业策划相结合,打造古树文化精品项目。结合古树历史,讲好古树故事,塑造古树品牌,是古树文创旅游模式的一大亮点。

4.4 古树+乡村体验模式

古树大多散落在乡村房前屋旁和山野间,根据广东省2018年新一轮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数据,全省共有古树名木8万多株,其中有7万多株分布在广东省广袤的乡村。古树可以说是乡村的记忆。古树、古村、古渠、古驿道、古桥和古井等述说着乡村的沧桑历史,以古树为中心,融合岭南民居、乡村历史和特色民宿,开辟乡村居民的休闲场所和娱乐空间,让村民在观赏古树的同时,感受古树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魅力,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新亮点。

5 结论

古树名木活化利用既不是单纯的对古树资源的被动保护,也不是随性的开发利用,其难点是权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谈利用。因此,首先要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原则,严格保护,多方协调;其次,古树名木资源活化利用应明确禁区,即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要确保古树生长的原生环境不被破坏,在保护的基础上与当地居民共建共享活化成果;再次,要创新理念,将古树名木资源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使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与乡村发展共生共进。

古树名木见证了历史,古树名木资源是广东省文化遗产的重要元素。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和活化利用是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对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践行文化价值,增强本土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古树名古树广东省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古树》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家乡的古树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绿荫
百年古树东岛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