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选择

2021-12-24 14:18路覃坦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6期
关键词:飞絮园林绿化物种

路覃坦

(北京市昌平区公园绿地管理中心,北京 昌平 102200)

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国家和首都形象,关乎城市品质,关乎民生福祉,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支撑。

城市的园林绿化担负着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除尘减噪、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任[1]。美丽的景观造型,独特的绿植品种及搭配,给人美的享受。大都市城区园林绿化也和城市建筑一样,作为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之一,不仅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物质形态,更反映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性格特征,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作为人工开放系统,其内部植物群落多强调景观效果并由人工组合而成,普遍存在着植物种类单一、景观单调、地域特色丧失和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失衡等问题[2-4]。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绿化的重要主体,植物配置特别是植物种类的选择,关系着景观价值的实现和生态效益的发挥,意义重大。同时,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因此,北京城市绿化中植物的选择更需要科学、严谨、合理。

1 深度挖掘本地种质资源,大力发展乡土种

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受到国内外园林文化的冲击较大。以苗木储备为例,与20世纪50—60年代相比,北京现有的乡土苗木种类呈现单一化趋势[5-6]。一些城市绿化工作者对资源植物的潜在价值认识不深,系统培育和利用不够,对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乡土资源植物的价值重视不够,有意或无意地疏远甚至放弃乡土种,甚至将乡土植物视为“土、旧、俗、野、慢”,罔顾国情,过分追求“洋、新、奇、特、快”,外来种的无序引进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增大养护管理成本、绿地景观同质化严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7]。

植物引种遵循生态相似性原则[8]。乡土种具有生态适应性强、性能价格比高、管理便利等优点,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9],最能体现当地的生态特色和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态本底,对于创建城市生态园林和人文园林具有重要意义,是丰富城市植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10]。北京地处燕山和太行山环抱的华北平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植物多样性丰富,仅被誉为“华北物种基因库”的雾灵山高等植物就有1 870种[11]。北京本地种引种成功率极高,适应能力强,养护成本较低,且不存在生态入侵的潜在风险和水土不服的现象,应该成为园林绿化植物的主力。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伊始就很注重北京本地种的引进,园内栽植植物180多种,大多为本地种,获得了很好的生态效应[12]。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从北京乡土植物中成功选育出“园科”涝峪苔草(CarexgiraldianaKuk.)和“京研”青绿苔草(CarexbreviculmisR.Br.),具有“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的特点,相对于草坪草而言,节水、节肥、省工,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优良地被植物,尤其在较为荫蔽的林下、坡体等其他地被植物难以生长的地方,已先后应用于颐和园、陶然亭公园等各大市属公园的绿地中[13]。

然而,与北京山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相比,北京城市绿化应用植物种类不足其1/3[10],还有很大的发掘利用空间。北京市昌平区郊区野山上的山桃(Amygdalusdavidiana(Carrière) de Vos ex Henry)、山杏(Armeniacasibirica(L.) Lam)等具有潜力的乡土乔木树种,经过长期的自然繁殖,已成为建群种,极具特色,然而其文化内涵挖掘尚不够充分[14]。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是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我国不乏野生种质资源遭国外势力窃掠的先例。北京市应引以为鉴,充分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大力开发本地种的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加快引种、驯化力度,发挥生物种质资源优势,展现北京的文化自信。

2 因地制宜,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植物种类

植物的生长与其立地条件息息相关,配置合理则生长旺盛,反之,则生长势较弱甚至死亡,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1 道路植物种类选择

北京是全国的交通枢纽,道路四通八达。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北京居民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关系着外地游客对北京的第一印象。

行道树作为道路的配套设施,能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也代表着一个城市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及文化韵味。由于受到树池小、整体土壤性质较差以及汽车尾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影响,行道树的生长环境整体偏差,树种选择范围较窄。如银杏(GinkgobilobaL.)对融雪盐敏感;油松(PinustabuliformisCarrière)等松树类对城市热辐射敏感,作为行道树极易产生黄叶、焦叶,生长状态较差[15];垂柳(SalixbabylonicaL.)作为行道树,枝条低垂,给行人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北京的乡土树种国槐(Styphnolobiumjaponicum(L.) Schott)、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Laxm.)、白蜡(FraxinuschinensisRoxb.),耐粗放管理,树形姿态优美,分叉点高,成材快,郁闭度高,病虫害少,比较适合用作行道树。

机非隔离带中可种植低矮灌木或草本植物,如沙地柏(JuniperussabinaL.)、紫叶小檗(Berberisthunbergii)、小叶黄杨(Buxussinicavar.parvifoliaM. Cheng)、萱草属(HemerocallisL.)植物等。为了不遮挡司机和行人的视线以确保安全,若选用萱草属植物,可以选择花期长、植株低矮的“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fulva),而不宜选用花葶挺拔的大苞萱草(HemerocallismiddendorfiiTrautv. et Mey.)。

2.2 滨水地段植物选择

北京滨水廊道众多,河湖水系发达,不同年份和季节,由于降水量的差异,湖泊和河流的水量、水位均有一定的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水的来源、历年降水量和河湖的最大容水量做出合理估算和规划,在滨水地段或者地势低洼处,需要考虑植物的耐水性。植物被水淹后,由于处于周期或长期的厌氧或缺氧状态,限制植物的有氧呼吸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产生,导致土壤还原势降低和有毒物质积累,从而对植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16]。因此,常年积水水域可以选择荷花(NelumbonuciferaGaertn.)、睡莲(NymphaeatetragonaGeorgi)、菖蒲(AcoruscalamusL.)等水面植物,滨水地段或者地势低洼处可以种植耐水湿的榆树(UlmuspumilaL.)、柳树(雄株)等树种,以及香蒲(TyphaorientalisC. Presl)、红蓼(PolygonumorientaleLinn.)、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Cav.) Trin. ex Steud.)等驳岸植物,避免种植华山松(PinusarmandiiFranch.)、油松、玉兰(Yulaniadenudata(Desr.) D. L. Fu)、华北紫丁香(SyringaoblataLindl.)、国槐、小叶白蜡、银杏、栾树等耐水性差的树种。以垂柳为例,在水边可以营造出柳枝低垂,杨柳依依的旖旎风光,即使被水淹,生长状态尚可。不易被水淹没的地势较高处,可以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植物配植,适当选择一些碧桃(Amygdalusf.persicaduplexRehd.)、樱花(Cerasusyedoensis(Mats.) Yü et Li)等植物,创造出桃红柳绿,燕舞莺啼的河岸风光。

2.3 庭园植物选择

庭院植物的选择较为宽泛,可以根据造景需求和植物的生态习性遴选出恰当的物种。成片绿地可适当增加彩色植物以增添美感,如黄栌(CotinuscoggygriaScop.)、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f.atropurpurea(Jacq.) Rehd.)、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紫叶稠李(PrunusvirginianaL.)、美人梅(Prunusblireana)、红瑞木(CornusalbaL.)、金枝槐(Sophorajaponica)、中华金叶榆(Ulmuspumila)等小乔或灌木。在人员密集的场合,避免栽种有毒、有刺、落果、飞絮、花粉污染的植物种类。为预防苹桧锈病,蔷薇科植物与柏科植物不宜栽种在一起。某些植物之间存在化感作用,也应避免近距离栽植。地被植物可以选择野牛草(Buchloedactyloides(Nutt.) Engelm.)、马蔺(IrislactealPall.)、玉簪(Hostaplantaginea(Lam.) Asch.)、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Redouté)、萱草、蓝蝴蝶鸢尾(IristectorumMaxim.)、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spectabile(Boreau) H. Ohba)、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reptansL.)、蛇莓(Duchesneaindica(Andrews) Focke)、连钱草(Glechomalongituba(Nakai) Kupr.)、涝峪苔草和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Thunb.) Ker Gawl.)等。

3 根据实践经验安排绿化工作

3.1 减少杨柳飞絮

杨柳树具有速生、耐干旱、抗逆性强等特点,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作为北京街景的重要部分,在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价值。据园林绿化部门普查,截至2017年,北京建成区有约200万株杨柳树雌株,占园林绿化乔木总量3 700万株的5.4%[17]。每年4月中旬,北京地区杨柳雌株开始飞絮。杨柳树飞絮是植物种子随风传播实现物种繁衍的自然现象。然而,杨柳飞絮不光影响市容、市貌,给环卫工人增添很大的工作量,而且,由于质轻易燃、分布广泛、燃烧速度快,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也给人的呼吸道和眼睛带来不适,还可能引发哮喘甚至导致死亡[18]。广大市民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杨柳飞絮治理的诉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除了飞絮扰民,杨柳树长成大树后,空心现象严重,在大风或者夏季雷雨天气,极易发生倒伏,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由此可见,杨柳树不适合在北京大面积栽种,当作行道树也不安全,而且将杨柳树砍伐改种其他树种也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近年来,针对杨柳树飞絮这一“扰民”特性,北京市出动大量人力、物力来治理这一现象。在新建及改造绿化工程中严把苗木关。各项绿化建设改造工程中严禁使用杨柳雌株,结合城市园林绿化更新改造工程,对现有的老、残、病株逐步更新改造。现有的杨柳树主要通过高位嫁接(雌株的砧木嫁接雄株的接穗)、喷药[18-19]、推广注射花芽抑制剂、修剪雌株枝条抑制或减少飞絮。飞絮成熟爆发期,对主要道路和重点地区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湿化处理、及时收集飞絮、深度掩埋等无害化处置措施消除隐患,减少二次飘移,并在飞絮期辨识杨柳树雌雄株,加强台帐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和景点的宣传栏、警示牌、标语、门票等媒介,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普及杨柳飞絮基本知识和治理措施,引导广大市民正确认识杨柳树作为乡土树种的生态和景观效益,树立对杨柳飞絮问题的科学态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3.2 考虑传统文化习俗

中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关于植物的传统文化习俗,如用萱草代指母亲,用香椿(Toonasinensis(Juss.) M. Roem.)代指父亲,用棠棣(Cerasusjaponica(Thunb.) Loisel.)代指兄弟。《堪舆手记》中说:“宅第欲求人安逸,东种桃柳西榴榆,南种青梅与红枣,北种杏花高树立。”这些说法符合树种的生理特性,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则是大家对于谐音的忌讳和对噪声的反感。城市园林绿化需要结合宗教祭祀、民俗礼仪、精神崇拜等文化内涵,综合考虑树形、采光、谐音、寓意等因素,特别是毗邻居民区的绿地,慎重选择植物种类,如选择月季(RosachinensisJacq.)、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等礼仪植物,紫藤(Wisteriasinensis(Sims) Sweet) 、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Makino)、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 Franco)、牡丹、金银忍冬(Loniceramaackii(Rupr.) Maxim.)、山桃、山杏、小叶鼠李(RhamnusparvifoliaBunge)、六道木(Zabeliabiflora(Turcz.) Makino)等形意植物[20]。园林绿化工作初衷是“为民办实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园林绿化工作要在考虑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前提下,虚心听取当地老百姓的意见或建议,把工作落到实处,做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才能实现双赢。

4 降低养护成本,厉行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养护成本是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支出之一。因此,节约养护成本,以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倡议,克勤于邦,意义重大。

由于园林绿化工作涉及植物种类繁多,而且由于人力资源、栽种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还属于相对粗放的管理。因此,应减少不必要的名贵花木,选择抗性强的“皮实”型花木种类,可从源头上节省后期的养护成本,如白榆(UlmuspumilaL.)和臭椿(Ailanthusaltissima(Mill.) Swingle)基本不需要人工呵护,生命力极强,可以在片林中种植,实现自然繁殖[21]。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抗寒性弱的树种,如雪松(Cedrusdeodara(Roxb. ex Lamb.) G. Don)需要搭设风障越冬。抗寒性强的树种,如国槐、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Fisch. ex Ledeb.)、核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m.)、山杨(PopulusdavidianaDode)、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C. DC.)、棘皮桦(BetuladahuricaPall.)、大果榆(UlmusmacrocarpaHance)、糠椴(TiliamandshuricaRupr. et Maxim.)、紫椴(TiliaamurensisRupr.)、元宝槭(AcertruncatumBunge)、栾树、油松、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 et Endl.)、白榆、白蜡、臭椿等北京本地树种较易越冬,可以节省搭设防风障、防寒围布等防寒费用[21]。

不同物种的寿命差异很大,这也使园林绿化者要适当选择一些寿命长的花木种类,以避免经常性砍伐和重新栽种所需的巨额费用,如地被植物减少冷季型草坪和一年生草本植物的使用,适当增加宿根花卉,在一些郊野、半郊野、森林公园,可以适当保留一些原有地被,营造近自然景观。

5 严防生态入侵,守护首都生态安全

近20年来,生态入侵已成为生态学的新热点,入侵种对生态系统功能所造成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22-24],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随着经贸等交流活动的增加,中国近年来的生态入侵呈高发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每8~10年发现1种入侵物种,到90年代以后,每年发现入侵物种1~2种[25-26]。以北京为例,截至2009年,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48种[27]。而闫小玲等[28]经过调查和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截至2014年,北京的外来入侵植物已达182种。严防生态入侵已成为北京市园林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园林绿化工程栽植的花木数量较多,一般会形成连续色带或聚集成林,如果选用的物种不当,存在物种入侵的潜在风险。园林工作者在引种外来物种时,必须杜绝盲目引种和推广行为。同时需要了解这些物种的生态特性、扩散能力,而且要清楚引入地的生境,经过科学论证、风险评估、控制性试验后,才能确定能否推广应用[29]。在园林绿化中要提高警惕,坚决禁止栽植列入《全球入侵植物名录》《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入侵物种,严格遵守《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森林法》《种子法》《邮政法》等我国现有的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尽可能多栽种已具有多年栽植经验的物种或本地种,确保我国生物种质资源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杜绝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Mart.) Solms)、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Sprengel) R. M. King & H. Robinson)、黄顶菊(Flaveriabidentis(L.) Kuntze)等类似物种入侵事件的重演[30-32]。

“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因此,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生态环境站好岗,把好关,坚守物种入侵的生态防线,严防生态入侵,避免让本就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努力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打造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6 结语

园林绿化涉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平衡与完善,关系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园林绿化工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城市园林规划用地紧张,未来北京市的园林绿化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科学论证,讲究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园林绿化水平。

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生态文明成为首都这座城市的亮丽底色,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避免“拿来主义”,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民意,深入发掘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市本地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加强乡土植物驯化,筛选适宜的植物品种,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理念,选用野生、乡土、长寿、抗逆、景观等各类植物科学配置、巧妙搭配、物尽其材,营造高效、稳定、极具鲜明特色的生态绿地。园林工作者要树立“节约就是效益、节约就是收入”的理念,时刻牢记 “勤俭节约意识”,在确保养护质量的同时,千方百计降低养护成本,厉行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猜你喜欢
飞絮园林绿化物种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施工要点与养护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窗外飞絮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