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露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601)
勘察设计执法检查,是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开展监管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不同于消防审查、设计质量审查等前置措施,执法检查具有严格的流程控制和监管目的性,常常是监管重点和发展方向的直接体现。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监管覆盖面的扩大,建设单位首要责任的强化,地铁建设项目的设计管理需要对细分行业的自循环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尤其是地铁上盖开发、站城结合、地下空间复合利用等发展方向,值得从建筑行业的执法检查实况中汲取经验,提升建设管理风险控制能力。
1.1.1 检查类型
执法检查的类型主要有施工现场检查、设计院内控检查和内场检查。施工现场检查是采用最普遍的方式,针对处于施工建设期项目,以工程建设现场的勘察设计资料检查和工程实体与设计一致性检查为核心。设计院内控检查是在设计院内开展,基于抽取的既往设计项目的资料和流程开展检查,核心是设计院设计质量管控情况。内场检查为通知项目参建方携带备查资料到监管部门接受检查和问询。
1.1.2 项目来源
所有检查都是基于具体项目展开的,项目的确定主要分为主动选取和被动确定两类,具体细分有数据库随机抽取、定向随机抽取、信访转办等。数据库随机抽取以上海市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的项目数据库为基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随即摇号确定,是主要的执法检查项目确定方式。定向随机抽取是根据当前监管重点类别项目开展随机抽取,例如特殊类装修的定向检查、低风险项目的不定期检查、电梯加装项目的定向检查等。信访转办包含信访办理过程根据需要开展的检查和上级或平级管理单位转移过来的项目,通常分为特定项目的疑难问题和信访高频集中的项目。
(1)项目建设程序。从勘察设计角度,核验规划方案批复、审图合格证、施工许可证(含建设五方质量终身承诺书)、地基基础验收资料等。核心是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和地基基础验收资料。从方案审批时间、施工图审图取证时间、施工许可证时间、开工时间、地基基础验收时间等的逻辑关系检查建设程序是否合规合法。同时,复核参见各方的授权委托和质量终身承诺,以确定管理责任人和相关变更手续的及时性、准确性。
(2)勘察和设计的成果和人员履职。勘察报告和施工蓝图,核心是已经通过施工图审查并盖章的成套施工蓝图,以及延伸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技术核定、设计变更等勘察设计服务的内容。核对图纸签章正确性,尤其是设计负责人签字合规性。比对变更的及时性,检查设计交底的合规性,统计设计项目负责人、专业设计人员、勘察项目负责人的履职情况等。
(3)设计质量。检查设计图的内容,从图面质量、建筑布局、节点处理、设备配置等细节核查图纸的设计质量,既检查设计院的出图质量,也同步核查审图公司的审图质量。尤其对于低风险项目和特殊类装修,图纸质量的问题往往较为突出。
(4)实体检查。现场核验已施工部分与施工图的一致性,强调按图施工的同时,检查设计变更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1)项目建设阶段覆盖面前后延伸。从项目开工至交付,全覆盖,尤其是随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落实和 12345 热线效率的提升,项目建成交付后出现执法检查的情况日益增加。
(2)项目类型覆盖面横向扩展。全面覆盖新建项目、改建项目、扩建项目和特殊类装修等,尤其是这两年对特殊类装修,改建类项目涉及结构调整的,检查力度逐年加大。
(3)项目参建方的覆盖强化。勘察设计执法检查不只是针对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建设方建设程序管理等内容的比重升高,对建设方过度干扰设计和干扰施工方按图施工采取了严厉态度。
(4)信用管理。通过建立单位信用登记和个人信用计分等信用管理措施,开展差异化监管,进行从业单位和执业个人的优胜劣汰。
(1)检查组:由持有执法证的人员带队,至少 3 人组成一个检查组。并明确专业检查、程序检查和纪律检查分工。
(2)组建专家组:随着勘察设计事中事后监管力度的加强,专业性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对设计质量检查要求的提高,监管单位从建管系统、设计院、区级建管系统、建设单位等选聘专家,组建执法检查专家组。采用“随机抽取、主动回避”的方式进入检查组支持现场检查,采用专业咨询方式支持内场调查询问。
(1)通病:设计交底不规范,参建各方混淆设计交底和图纸答疑;设计变更不及时,会审答疑后落实变更滞后;设计负责人现场服务不足;设计深度不足等。
(2)主要查处问题:施工图未完成审图就用于施工的情况,容易发生于非人防部分地下结构、外立面结构、设计变更部分;设计招投标中资质不合规,如没有勘察资质的设计单位从事围护设计;未按图施工的情况;设计单位指定产品的情况;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使用程序不完备的情况等。
(1)招标合约:地铁建设项目体量庞大、专业众多,参与的设计单位多,细致全面的招标和定约工作是保证工程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地铁项目设计难度系数高,客观上对参建单位进行了能力筛选,形成了一定的安全壁垒,但是随着建设市场的发展,壁垒效应在逐渐减弱。尤其在开放市场条件下,资质要求的明确和审核需要更为精准。同时要强化合约精神和合约拆分体系的逐层宣贯,最好形成合约界面拆分示意图,加强对现场的支撑,利于合约的正确执行。
(2)证照审图:地铁的工程特性会导致建设阶段和平行分段特别多,审图和施工许可阶段单体数量多,申报批次多。尤其要注意的是施工图审核要提前沟通阶段和范围的划分,避免遗漏和重复报送。证照申报的范围描述要提前沟通,形成对照表,避免歧义和更改。
(3)技术管控:这是地铁建设的强项,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设立和完善,已经体系化地落实了要求。但是随着地铁行业审图公司资质的增加,地铁设计审图面临市场化可能,如何保证审图质量以及质量与时效的兼顾将成为问题。必须将相关标准的落实要求进一步前置压实,保持向设计初期渗透的趋势。同时面向保障现场层面提升设计变更时效,明确图纸答疑、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的适用范围和层级,并对设计的现场服务提出具体指导要求。
(4)现场管控:基于前述条线形成的体系化资料和要求,在接受项目管理委托时严格落实对人、对资料的完备性检查。建立与上级管理条线的互动渠道和架构,提升沟通时效。发挥监理单位作用,建立独立完整的勘察设计管理资料体系,将设计单位分层纳入现场管理机制,如周例会、技术例会等。
(1)证照:从规划方案批复到施工许可证,尤其是审图合格证书。
(2)合同:各个设计单位的合约、设计分工的清单,以便明确各设计单位的责任。
(3)五方承诺、人员变更:建设方要备份参建各方的公司授权和质量终身承诺,明确各方的责任人,尤其是设计方,要确保设计项目负责人实质性参与项目设计管理。
(4)施工图、设计变更:完整的已通过施工图审图并加盖电子章印的施工图和设计变更单。
(5)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告知单和会议纪要(现场签到),图纸会审资料和会审后需要完善设计变更的目录。
(6)地基基础验收资料:各阶段的地基基础验收资料,地铁建设通常涉及多个基坑,要及时全面。
(7)各类资料的台账。
(1)招标资质描述要准确,投标人资质审核要细致,尤其是开发结合项目,配建人防的边界等。设计合约中设计分工范围的描述,避免重叠和遗漏。
(2)及时跟踪监管体系的变革,注意交委办证系统与建委审图系统的环节衔接。
(3)图纸送审的范围和时效,必须针对线性工程、多阶段工程的特征,在第一次送审前沟通好阶段和范围划分。
(4)注意现场资料体系的时效,同时针对地铁项目周期长、现场办公条件多变和远郊的特点,加强资料扫描件的备份。
(5)现场加强对设计单位开展设计交底工作的要求,区分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并要求设计负责人参与,形成书面资料。
(6)依托台账体系,加强变更的时效控制,严格落实按图施工。
(7)面对当前设计市场人员流动过快的问题,通过建设方负责人的稳定性,弥补设计人员变动带来的风险。
地铁建设项目具有线性工程多节点、多阶段、多专业、长周期等特点,严密、体系化的现场设计管理是确保功能品质的重要基础。同时,随着设计市场人员流动加快、开放程度提升和勘察设计监管的升级深入,提升现场设计管理标准化,建立以规范化、体系化资料为支撑的、分工责任明确的、反馈回应及时的管理体系,是提升管理质量、根除通病、规避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地铁建设日趋复杂、开发结合日趋紧密、体系封闭性日趋减弱情况下的必然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