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 武志辉 杜君花
摘 要:“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创新实践潜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创新等综合能力,文章主要从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改革、以赛促教、科教融合、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地方高等院校理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立德树人;理科;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2-0006-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1]。为了使高等院校教书育人与国家技术进步及发展趋势、未来人才需求相适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人才培养的战略思想,规划了我国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基本要求[2]。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加强高校教学建设,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必须着眼未来,把握政治、素质、能力水平等全方位的培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新时代地方高校理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幾方面内容。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一般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修养及良好的精神状态等。高校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传递有关政治素质的信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要让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意识深入每位学子的心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家国情怀。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把政治素质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信念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理科人才培养目标,任课教师需要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结合理科专业自身具备的特色和优势,持续提炼相关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与思想价值,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坚持对学生进行主动引导,培养出具备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并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完成科技报国使命的学生。此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课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有效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自学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慕课等先进教学手段已深入到高校教学中,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度的大幅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让知识的灌输变成知识的理解,让死记硬背变成融会贯通。目前,高校教师在利用板书式教学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现有通信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平台教学,打通了高校教学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逐渐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持续改进思想,开展了多种教学方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高校理科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的思维训练与理论方法学习尤为重要。在新冠疫情时期,教师主要采取线上基础知识讲授、优质在线课程共享、定期过程考核评定等模式,拓宽了教学手段与方法,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教、练、考等方面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后疫情时代,在教学方式创新模式下,可以深入挖掘理科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凝练出与其他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衔接,选定应用背景强的教学内容或设置与其相关的开放性选题,开展混合式“翻转课堂互动”、理科创新思维实训专题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换师生角色,开展课堂互动研讨,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分析及探索问题的潜力;此外,针对不同理科专业课程,勇于探索及合理设置多维度教学评价与学生考核模式,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基于上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逐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突破学科壁垒,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其理科创新思维能力。
三、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创新能力
高校培养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完成重任仅仅依靠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敢于创新,让创新思维形成链,让学习能力形成层次。新时代理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注重“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即需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提升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理科教学中,除了强调理论素养的培养, 还要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地方院校理科教学常常面临教学案例过于陈旧、实践平台或基地相对不足的困境,提炼数学建模、统计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试题和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学科竞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此外,要实现以学科竞赛为抓手达到理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高校教师有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勇气。教师提炼教学案例和指导竞赛能力需要通过多渠道提升。“行百里者半九十”,教师这些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综合能力。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带动学生走出自我思维的框架,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提升其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成长为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四、搭建科教融合模式,挖掘创新实践潜质
注重教学职能并不意味着忽略科研职能,而是要使教学和科研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中齐头并进,做到教研相长。高校的整体实力不仅仅是由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的,也不是由学生的总体水平决定的,而是一个总体的指标体现,它和学校规模、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提升高校教师科研实力,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搭建科教融合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地方高等院校特点,倡导教研并举、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建立制度激励等引导机制,调动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的任课教师的主动性与活力[3-4]。还可以将最新科研成果与理科人才培养实训等教学环节融合,不斷提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前沿性;基于科研课题中的前沿科学问题,设计专业课程实践题目,设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训练;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使学生独立解决部分科研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基于上述训练项目,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化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前沿科学研究与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五、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能力培养
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遇险不惧、处变不惊、从容沉着、学习若定;只有经得住挫折和考验,才能更好地直面社会中的困难与挑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创新品质。因此,在高校教学中,需要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有健康的心态。作为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观察、积极引导,适时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要与学生勤沟通、多交流,用实际行动去关爱学生,让关心学生变成一股洪流,通过爱的传递,让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建和谐社会。
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改革、以赛促教、科教融合、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通过科学规划与专业指导,结合持续改进思路,不断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理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理科创新型人才[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习近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N].人民日报, 2020-09-19(1).
[3]刘继安,盛晓光.科教融合的动力机制、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案例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27.
[4]李盛竹,李倩.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教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4(11):6.
[5]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编辑∕李梦迪
作者简介:胡军(1984—),男,黑龙江七台河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复杂动态系统多目标控制与估计、高等院校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网络化系统控制理论(中英双语)”(研-2021-0038);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网络化系统控制理论(中英双语)”;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20180006);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等代数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YB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