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文体读中悟情

2021-12-23 04:24执教林通评析汪智星
江西教育B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分则韵味白鹭

执教林通 评析汪智星

课例呈现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生(齐):白鹭。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现在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之后想一想课文围绕白鹭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不少同学朗读后还能回头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内容。好,咱们先看看课文中的生字词,这组生字谁会读?(课件显示:嫌、嵌、黛)

生:嫌、嵌、黛。

师:真好,字音读得准,声音很响亮。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嫌、嵌、黛。

师:字音读准了,意思知道吗?知道哪个字就说哪个字。

生:“嫌”在字典中有一个意思是“嫌弃”。

师:你很善于运用工具书来帮助学习,给“嫌”组个词,就轻松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

师:其他两个字的意思呢?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嵌”,谁来试试?

生:“嵌”就是把一个东西镶嵌在另一个东西上面。

师:组词“镶嵌”,就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黛”字稍微难理解一点,看看字形,想想它的意思。

生:黑色。

师:很接近了,准确地说是青黑色,不是纯黑,所以课文中说如果黛那么一丁点就嫌黑了。

师(课件显示:长喙、镜匣、嗜好):词语能读好吗?(指一名学生)你来试试。

生:长喙、镜匣、嗜好。

师:很好,“镜匣”读对了,“嗜”的翘舌音,多音字“好”都念准了。

师:理解这组词语的意思吗?

生:“嗜好”是指爱好。

师:你找到了近义词,不错!

生:“长喙”是指鸟的嘴巴。

师:“喙”指鸟的嘴巴,“长喙”在课文中就是指白鹭的长嘴。

生:“镜匣”就是镜框。

师:“镜匣”很容易被理解成镜框,看屏幕,(出示镜匣图片)這就是镜匣。以前人们用这样的匣子装梳妆用品,上面有一面镜子,可以用木头支起来,这就是镜匣。看着图片,同学们再读读这个词。

师:字词会读了,谁能读好这个句子?

生: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师:整句话读得很流畅,有一处字音没读准,谁能帮忙纠正一下?

生:“玻璃框”的“框”应该读第四声,而不是第一声。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个句子齐读一遍,句子很长,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

生(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师:真好!同学们书读得好,字词学习能力也特别强。接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围绕白鹭写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白鹭的外貌。

师:外貌一般指人,换一个词。

生:外形。

师:这个词语很准确,课文一开始写的正是白鹭的外形。除了白鹭的外形,还写了什么?

生:白鹭的习性。

师:你一定是读懂了课文第6、7、8自然段,能具体说说这几段写了什么吗?

生:写了白鹭在清水田里捉鱼,清晨时在树上休息,黄昏在空中低飞。

师:你能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思考,说明你思路很清晰,真好!刚才你说这些都是白鹭的习性,能不能换一个词来概括。

生:活动。

师:是的。经过刚才的一番梳理,我们发现课文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抓关键句,初知情感

师:课文是郭沫若194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散文总是蕴含着作者的情感。那么,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师:从哪儿感受到的?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生: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你们找到了课文里的关键句,真好!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作者先说白鹭是精巧的诗,后来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除了喜爱之情,你还读到了作者对白鹭怎样的情感?

生:不仅有喜爱,还有赞美之情。

师:谁能读好这两句话?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带着这样的情感,咱们再读一读句子。

生(齐):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感受白鹭外形的适宜,体会作者对白鹭的情感

师:除了开头和结尾,在课文中间部分,作者是如何借助对白鹭的描写来表达对白鹭的情感的呢?让我们先学习描写白鹭外形的部分,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勾画出来。

(学生默读、思考)

师:好,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第2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适宜”,我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赞赏,“适宜”写出了白鹭的身段、颜色都很合适。

生: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作者说白鹭无论色素还是身段,都是非常完美的,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师:作者没有说白鹭美丽、漂亮,而是用了一个词——

生:适宜。

师:在郭沫若的眼中,他觉得白鹭一切都很适宜。请大家看看课文第2~5自然段,从哪里可以感受到适宜?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说明白鹭的身段和颜色都特别合适,增一点、减一点、素一点、黛一点都不行。

师: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对白鹭身段和色素的描绘。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就叫适宜,就是这么适宜。请大家关注这个句子,你觉得句子中的哪个词最能传递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生:这句话里出现了很多“嫌”,这个“嫌”恰恰说明白鹭是刚刚好的,不能再多一点或少一点了。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已经开始关注是怎么写的,而不仅仅是写了什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一分、一忽是多少?

生:一点点。

生:很少。

师:是啊,大小适宜,容不得增减分毫;颜色适宜,素一丁点或黛一丁点都不合适。白鹭的外形在作者眼中堪称完美啊,这是作者对白鹭独特的感受!谁能读好作者眼中的适宜呢?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你读得已经有些感觉了。如果能在作者强调的“一分、一忽”后面停顿一下,回味一下,或许更能把这独有的适宜表现出来。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说白鹭美,但是用这样的语句写白鹭的适宜,让人一读就感受到白鹭的美非同寻常。再仔细看看这句话,还有没有哪个地方传递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里面都有一个“那”字。

師:一个字重复出现,往往传递着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

生(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师:谁有体会?

生:作者喜爱白鹭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师:除去“那”似乎也能表达这个意思。

生:“那”强调了白鹭的美。

师:你说出了一个很关键的意思——强调。

生:加上这个“那”字,我感受到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与众不同的,别的鸟也有这些,但白鹭在作者眼中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

师:真好!除了喜爱,你们还读出了什么情感?

生:赞美。

生:欣赏。

师:用之前的朗读方法,注意停顿,再读这个句子,试着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

生(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不仅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还感觉到作者在带着我们欣赏白鹭,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整句话。

生(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怪不得作者会说——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怪不得作者会感叹——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你们看,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融入对白鹭的描绘当中,藏在句子的字里行间。

(二)感受白鹭活动时的神韵,给画面起名字

师:刚才我们已经从描写白鹭外形的部分,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情感。那么,在描写白鹭活动的部分,还有没有这样的表达呢?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在作者眼中,田是为白鹭而设计的,是白鹭的田。

生:白鹭在田里钓鱼,田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如果没有白鹭,田只是田,从这里我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对作者的表达有感觉了。大家看这段话,写白鹭在清水田钓鱼,其实就是——

生:白鹭在清水田里捉鱼,在作者的眼中却成了钓鱼。

师:作者不说捉鱼,而说是钓鱼,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更拟人化了。

生:更生动,把白鹭写得和人一样。

师:讲到钓鱼,你们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场景?

生:坐在河岸边,拿着钓鱼竿,静候鱼的到来。

生:湖边上,垂柳依依,清风徐来,老人正悠闲地钓着鱼。

师:同学们,这样的场景给你们什么感受?

生:自由。

生:闲适。

生:悠然自得。

师:自由、闲适、悠然自得。这些感受,都是哪个词带来的?

生:钓鱼。

师:是啊!如果作者说白鹭在捉鱼、觅食,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感受。正是“钓鱼”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画面,让白鹭在清水田间的画面有了味道,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

生:韵味。

师:谁能用朗读把那种画面、那种感觉、那种韵味表现出来呢?

生: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师:如果让你们给这幅有韵味的画面起一个有韵味的名字,你们想到的是——

生:白鹭钓鱼图。

生:白鹭入画。

生:闲者钓鱼。

生:悠然垂钓。

师:好一个悠然,好一个垂钓,多有味道。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第7、8自然段选择一段,用上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先读一读,看看有哪些特别的、有画面感的词句让你们感受到了韵味,再试着给你们想象到的画面起一个有韵味的名字。

生:我读的是第7自然段,起的名字是“白鹭望哨图”。

师:白鹭是在望哨吗?再想想。

生:我从“悠然”这个词中感受到了韵味,白鹭站在树顶休息,看似不安稳,作者却说很“悠然”,我起的名字就叫“悠然”。

师:多么有韵味!

生:我起的名字叫“枝头闲立”,这个“闲”表现出白鹭的悠然自得。

师:好一个“枝头闲立”。

生:我读的是第8自然段,感觉白鹭低飞的画面很美,我给画面起的名字就是“白鹭低飞图”。

生:我想到的名字是“白鹭孤飞”。

师:一个“孤”字,给人带来很多遐想,韵味出来了。

生:我觉得第8自然段中的“清澄的形象”写得很有韵味,我就想以这个为画面的名字。

师:非常有韵味的名字。想问问你,理解“清澄”的意思吗?

生:应该是很清楚、澄澈的意思。

师:黄昏是朦胧的,为什么又会感觉到清澄呢?

生:白鹭飞过,让人感觉到眼前一亮,而且是灵动的,把乡居生活的那种美好点缀出来了。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感受了白鹭活动时的神韵,也起了很多有韵味的名字。这样有韵味的画面更应该通过朗读来呈现,更值得在朗读中想象、品味。现在就让我们伴着音乐,带着情感,用我们的朗读把这富有韵味的画面展现出来。(配乐朗读第6、7、8自然段)

师:怪不得作者说——

生: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普普通通的白鹭,平平常常的活动,作者借着对白鹭的描写来抒发对白鹭以及像白鹭这样的普通事物的情感。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

《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因此,在聆听林通老师执教《白鹭》一课时,就特别关注他是否引导学生弄明白了“寓情于物”,这也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一致,也特别关注他是如何解读和处理“散文类文体”的。细看林老师的《白鹭》一课,在赞赏他的才情与智慧外,更为他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和关注文体方面而赞叹。

一、关注“体会情感”始终是课堂的主旋律

《白鹭》一课重点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那么,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事物,即白鹭的外形和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呢?教学中,林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第2~5自然段,紧扣“适宜”,感受作者通过对白鹭的细致描摹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如组织学生体会色素、身段的适宜时,抓住“雪白、铁色、青色,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等关键词句体会色素的适宜,抓住“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等关键词句体会身段的适宜。又如,组织学生感受白鹤、朱鹭、苍鹭的优美,与白鹭进行对比,感受着“太大、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在对比中,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林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外形”獨特的语言表达时,使其理解作者的情感也是含在其中的。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一句时,引导学生理解四个“那”字,让学生再读没有“那”字的原句,进而体会“那”中包含的喜爱、赞赏:作者就像在细细欣赏一件艺术品。此外,用上“那”字更具韵味,情感得到增强。

教学第6~8自然段时,紧扣“活动”,体会情感。其中,教学第6自然段,从“钓鱼”和“一幅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韵味;教学第7自然段,从“望哨”和“悠然”中体会作者与人们不一样的感受;教学第8自然段,聚焦“清澄”,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白鹭“活动”的学习,进而引导学生先后感受水田钓鱼、枝头闲立、空中低飞三幅优美的画面。

二、关注“文脉文体”始终是教学的主抓手

这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散文类文体如何解读,如何处理,林老师知其理,并谙其道。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重点放在分析课文内容上,而是在初读课文时,巧妙地引导学生经过一番梳理后,厘清文脉,即课文主要写白鹭的外形和活动。细读课文时,教师始终抓住对课文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品味、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浓浓的、独特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学生借助文本,读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读到了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对比这课文一头一尾的两个关键句,学生领悟到作者先说白鹭是精巧的诗,后来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显而易见,作者对白鹭除了喜爱之情,还有赞美之情。学习描写白鹭外形的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句子里反复出现的一个“嫌”字,体会这四个“嫌”字,明白白鹭外形的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就叫适宜,这正是白鹭外形的特别,独一无二。

总结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想请你们看看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喜爱的仅仅是白鹭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常见”一词。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白鹭就是一种普通的鸟儿,作者在文中描写的也是白鹭最平常的活动——捕食、休息、飞行。然而,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都是最美不过的画。可见,作者不仅喜欢白鹭,而且喜欢像白鹭这样的寻常事物。

白鹭的外形,白鹭的活动,一切都是那么普通,都是那么平常,作者就是借着对白鹭的描写来抒发对白鹭以及像白鹭这样的普通事物的情感。有人说,《白鹭》一文虽短,却是一篇难文,其实,只要教师自己能读懂文本,读明文脉,读明文体,读出文本语言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课堂教学便能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猜你喜欢
分则韵味白鹭
白鹭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房屋租赁新型担保“无法可依”困境之破解——兼论民法典担保分则体系设计构想
论我国侵权责任法分则的体系及其完善
秋的韵味
简笔画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