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蓉蓉
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86例慢阻肺患者,随机选取护理对照组和护理研究组,各43例。护理对照组围绕其病情治疗需求,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措施。结果:护理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护理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联合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病情治疗,提高疗效。
关键词:慢阻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当前,慢阻肺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和护理引起了广泛的医学、社会及家庭关注。常规护理措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提高患者自身参与、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无法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所以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是非常稳定。本研究分析慢阻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联合健康教育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86例慢阻肺患者,随机选取护理对照组和护理研究组,各43例。护理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25±2.16)岁;平均病程(3.54±0.69)年。护理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12±2.03)岁;平均病程(3.48±0.5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具体步骤:(1)病情知识教育。v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平实、通俗的语言,借助实际案例,向患者科学、直观的讲述慢阻肺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情影响,使患者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认识自身病情。同时向患者讲解该病相关的治疗、预防和保健知识,避免可能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配合医护工作开展。(2)运动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改善患者的呼吸方法,增强患者的呼吸功能。同时根据患者自身的爱好和活动能力,在保障患者个人安全的前提下,指导患者适量运动,不能过于劳累,增强整体健康素质,提高心肺功能。(3)用药健康教育。详细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用药方法、功效,强调遵医用药的重要性,意识到遵医用药是治疗疾病的最主要途径,防止患者随意增、减、停用药物。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警惕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适及时联系医护人员[1]。(4)心理护理。增加与患者的沟通频率,以倾听者的姿态引导患者表达内心情感,分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情绪低迷,或是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患者,针对其心理症结进行疏导,消除其负面情绪。护理中随时予以患者鼓励,帮助患者回忆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树立起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治疗的信心,做好回归生活的乐观准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接受护理3~7天内,患者各项症状显著改善,咳痰量和咳痰次数均显著减少,痰液稀释,粘稠度降低,呼吸功能正常,喘息、胸闷消失,肺部啰音消失,为显效;接受护理8~15天内,患者各项症状可见改善,咳痰量和咳痰次数有所減少,痰液粘稠度降低,喘息、胸闷程度降低,呼吸较治疗之前相比明显更加顺畅,肺部啰音减少,为有效;不能达到以上标准,均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护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阻肺患者对病情的认知,自我健康和治疗的管理,以及其心态,都将对他们的病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病情治疗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同时还需要注重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及心理健康状态。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在主观上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与保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护理对照组。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够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静,张凯莉,崔君,等.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情绪、不良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2):393-39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