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龙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效果较显著,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关键词:焦虑症;认知行为;药物治疗
焦虑症是以广泛、持续性焦虑或反复产生过度强烈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担忧和恐惧,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表现为心率加快、失眠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2月我院接受诊治的焦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2.0±3.2)岁。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64~84岁,平均年龄(73.0±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确诊为焦虑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国药准字J20100165),每天1次,每次10 mg,连续用药1周后增加药量为每次20 mg。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包括:(1)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当前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的各种情况,按照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列;然后向患者讲解病理病因和相关临床表现,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同时向患者讲解心态对于焦虑症治疗的优点、治疗需要的周期和相关并发症。医生根据各种情况从易到难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引导患者思考自己的非理性怀疑态度,并及时告知患者该态度对自身及他人的危害,引导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2)指导患者舒缓情绪:指导患者平躺放松全身肌肉,双手放松置于双膝,自然闭眼,保持缓慢均匀的呼吸持续5 min。(3)指导患者想象暴露治疗:引导患者想象自身害怕的场景,同时想象如何面对这些恐惧。反复进行恐惧回顾和面对恐惧,长时间坚持便不再恐惧,而恐惧导致的焦虑感也会得到缓解。治疗频率前3天每天1次,然后每3天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显效:患者焦虑情况完全消失,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焦虑情况有所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焦虑情况无变化或更加重,相关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HAMA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焦虑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均带来较大影响。临床上对于焦虑症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但其治疗时间长、不良反应多,甚至一些患者使用药物后会加重病情。认知疗法是使患者自身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1]。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缓解焦虑症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强,刘彭雪.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焦慮症中的应用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9,32(5):11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