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腹壁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重度肥胖局限性腹壁肠瘘一例

2021-12-23 01:29刘仕锦潘京华潘运龙
腹部外科 2021年6期
关键词:肠液局限性腹壁

刘仕锦,潘京华,潘运龙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广东 广州 510630

笔者近期收治1例重度肥胖病人因2次腹部手术导致局限性腹壁肠瘘,经处理病人顺利康复,现报道如下。

临 床 资 料

病人,女性,59岁,因“腹部伤口愈合不良1月余”于2020年10月23日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病人在1个月前因复发性子宫内膜癌行第2次手术及化疗,术后伤口愈合不良,2 d前病人咳嗽后腹部伤口裂开,伴有黄褐色食物残渣样渗液与粪臭味气泡冒出。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身高159 cm,体重93 kg,体质量指数为36.7 kg/m2。腹部正中裂口从上到下的大小分别为:1.5 cm×3.0 cm(上)、3.0 cm×4.0 cm(中)、2.0 cm×1.5 cm(下),中下两伤口相互贯通2 cm(图1)。彩超示:腹壁伤口自脐下开始愈合不良,脐下7 cm腹壁脂肪层液性暗区,考虑局限性积液(图2)。腹部增强CT示:前腹壁不完整,切口处及左侧腹直肌明显肿胀,周围见液性密度影,内见气体影,切口处及其后方肠管包裹性积液(图3)。

图1 病人入院时第1天腹部伤口情况 图2 病人腹部彩超表现,提示局限性积液 图3 病人腹部增强CT表现,提示有肠瘘征象 图4 改良负压吸引装置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诊断该病人为局限性腹壁肠瘘。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肠瘘局限于腹壁、肠液未进入腹腔),我们未使用传统的穿刺引流或者双套管负压引流,而是使用一种无创性的改良负压吸引装置(图4),即在腹部的伤口周围先覆盖一层凡士林纱布,再在负压海绵与凡士林纱布之间予以安尔碘纱布相隔。

根据病人腹部伤口及瘘口的位置特点,将负压海绵裁剪出与之大小相适应的孔洞(此法既避免了肠液对负压海绵的堵塞而引起肠液向四周渗漏,还起到保护伤口周围皮肤,防止进一步组织破坏的作用)。治疗过程中辅以营养支持、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补充白蛋白促进伤口愈合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30 d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期间定期更换改良的负压吸引装置,病人的引流量逐渐降低,住院第1~8天为400~600 mL/d,第13天为200 mL,第18天为50 mL,第22天为0 mL,病人腹部伤口逐渐愈合,最后完全闭合(图5~图12)。

图5~8 病人住院第5、12、22、28天的腹壁肠瘘及伤口愈合情况 图9~12 病人住院第12、28天的腹部增强CT表现,提示肠瘘瘘口逐渐闭合,原有局限性积液基本消失

同时病人由入院时的完全肠外营养,从住院第14天开始逐步过渡至部分肠外营养,住院第25天开始以肠内营养为主,住院第28天开始完全肠内营养。随访病人伤口愈合良好,消化道连续性及功能顺利恢复,饮食恢复正常,未见并发症发生。

讨 论

肠外瘘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1],经典的阶段性治疗策略为:第一阶段为稳定病情和明确诊断,而控制感染是稳定的关键[2];第二阶段为处理并发症,主要内容包括伤口护理、营养支持、脓毒症治疗和纠正电解质失衡;部分肠瘘病人在此阶段可自行愈合,但这依赖于充分的引流、肠外营养的应用等治疗;第三阶段为实施确定性手术[3-4]。

本例病人除了具有肥胖这个腹部伤口裂开的高危因素[5-6]外,还有腹部的2次手术及化疗史等影响愈合的因素,从而形成了局限性腹壁肠瘘。根据经典的阶段性治疗策略及本病例特点,本例病人主要应用了一种无创性改良的腹壁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装置放置于腹壁表面,避免了因使用穿刺引流或双套管负压引流而对病人造成的二次损伤,以及使局限的肠液渗漏至全腹腔,造成医源性的感染扩散。同时,与放置湿性敷料相比,此法优势有:(1)可对腹壁肠瘘进行充分的引流,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2)通过计量引流量,可制定更精确的液体、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案;(3)可通过负压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和伤口的愈合[7]。

研究表明,早期有效的引流是肠外瘘病人治愈的基础,也是预防死亡和促进瘘管愈合的关键[8-9]。既往引流的主要方法是穿刺或手术引流,但是穿刺引流容易被堵塞而失效,手术引流的死亡率较高[10-11]。目前多采用双套管负压引流[12],但肠液含有食物残渣、组织碎屑等物质,可以堵塞管腔;其次持续吸引也可引起管周组织损伤,吸附在管周的组织也会导致引流不畅[13]。

本例病人使用了一种改良的无创性的VSD装置,辅以常规非手术治疗措施,成功地将此例重度肥胖病人的局限性腹壁肠瘘快速治愈。与其他穿刺引流或双套管负压引流等相比,本文改良装置的优点主要有:(1)VSD装置仅放置于腹壁表面,无需穿刺操作或放置于腹腔内,属无创性治疗措施;(2)在腹部的伤口周围覆以凡士林纱布、安尔碘纱布等,对肠管、伤口及周围皮肤有足够保护;(3)改良后的VSD装置不易被堵塞而引起肠液外渗;(4)无需冲洗,不易使感染扩散;(5)相比同类病人,此法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治疗效果良好。本病例针对局限性腹壁肠外瘘的治疗策略,有着无创、简易、效果良好、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肠液局限性腹壁
1例770克早产儿肠穿孔的护理体会
辨证分型指导下不同清肠液温度对清肠效果的影响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汉德公式的局限性——《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视角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人工胃肠液模型在药物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