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连 荣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驻马店 463000)
肝癌为肝硬化相关结节出现恶化所致,很多原发性肝癌患者都存在肝硬化,小肝癌为癌灶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1~2]。针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实施积极临床诊断非常关键,有助于明确其治疗方式和评定预后状况[3~5]。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本院诊断的47例疑似患有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患者予以指标详细统计,探析CT诊断手段对于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患者的临床诊断作用。
将2018年2月~2020年5月本医院诊断的47例疑似患有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患者纳入此次评价资料,患者年龄(51.38±3.25)岁。
纳入标准:患者经诊断存在乙肝肝硬化,且疑似患有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在纳入研究之前未接受过肝脏手术治疗或是介入治疗;患者在知情同意表格上面签字;项目对应研究内容及诊断手段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心脏疾病;患者存在腹部手术治疗史;患者存在肾脏疾病。
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CT诊断、病理诊断。CT诊断方法:采取CT机实施检测,予以6h以上禁食,检测之前20min服用1 000ml水,保持仰卧,使患者屏住呼吸,在吸气末时实施扫描,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肝脏下极,实施平扫检测,电压120kV,电流260mA,层厚5mm,层间距1mm,之后采取高压注射器通过肘静脉将100ml造影剂注入,注入速率是2.5ml/s~3.0ml/s,注入后25~30s予以肝脏动脉期扫描检测,注入后50~60s予以门脉期扫描检测,注入后120~180s予以延时期扫描检测。超声诊断方法: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实施检测,保持仰卧,探头频率3.0MHz,谐波频率3.5MHz,运用扇形方法予以患者胸处、上腹处检测,并予以患者病理组织诊断。
调查病理诊断结果详细状况,不同诊断手段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度、检测准确性、CT平扫诊断手段及增强扫描诊断手段对癌灶的检出结果详细状况、CT不同扫描检测时期对于不同密度癌灶的检出结果详细状况。
项目具体指标资料采取SPSS23.0予以研究,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度、检测准确性等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7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不存在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患者有10例,占比为21.28%;病理诊断存在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患者有37例,占比为77.08%,37例确诊患者共检出癌灶46个。
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超声诊断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测灵敏度为83.78%(31/37),检测特异度为80.00%(8/10),检测准确性为82.98%(39/47);CT诊断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测灵敏度为94.59%(35/37),检测特异度为90.00%(9/10),检测准确性为93.62%(44/47)。CT诊断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度、检测准确性高于超声诊断(χ2值=6.057、3.921、5.479,P=0.013、0.047、0.019,P<0.05),见表1~2。
表1 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
表2 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
CT平扫诊断检出癌灶率为65.52%(30/46),CT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癌灶率为93.48%(43/46),CT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癌灶率高于CT平扫诊断(P<0.05),见表3。癌灶是类圆状,癌灶直径处于0.7cm~2.9cm范围内,癌灶直径均值为(1.98±0.34)cm。
表3 CT平扫诊断及增强扫描诊断对癌灶的检出结果详细状况
高密度癌灶、等密度癌灶、低密度癌灶:平扫时对各密度癌灶的整体检出百分率为65.52%(30/46);动脉期对各密度癌灶的整体检出百分率为91.30%(42/46);门脉期对各密度癌灶的整体检出百分率为71.74%(33/46);延迟期对各密度癌灶的整体检出百分率为78.26%(36/46)。动脉期对各密度癌灶的整体检出百分率相比平扫时、门脉期、延迟期更高(χ2值=19.629、12.698、6.589,P=0.000、0.000、0.010,P<0.05),见表4。
表4 CT不同扫描检测时期对不同密度癌灶的检出结果详细状况
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发病、病情进展和乙肝、肝硬化存在密切关系,随着肝硬化出现结节情况,容易发展至小肝癌[6~8]。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一般较难获得良好预后效果,故予以此类型的小肝癌患者早期诊断,且实施尽早切除手术治疗具有必要性,可改善其预后质量[9~10]。
超声诊断相关操作简单,不存在创伤性,存在直观特征,为肝癌患者常用的诊断方式之一[11~12]。CT诊断的扫描速率比较快,得到的诊断图像较为清楚,不容易被附近脏器所干扰,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CT诊断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度、检测准确性比超声诊断更高[13~15]。原因在于超声诊断会受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及临床经验的干扰,若小肝癌的癌灶不大,则难以检出癌灶,容易出现遗漏诊断或错误诊断情况;CT诊断的运动伪影情况不多,有着较高的分辨率,可得到较清楚的影像图,进而有效检出癌灶,故CT诊断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出情况比超声诊断更准确。本研究相关数据样本资料中,CT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癌灶率较CT平扫诊断更高,主要是由于使用造影剂实施CT增强扫描诊断,能够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癌灶和非异常肝实质间的差距予以清楚辨认,进而能够将癌灶准确检出。研究结果表明,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接受CT检测时,动脉期对各密度癌灶的整体检出百分率较平扫时、门脉期、延迟期更高,主要因为动脉期多数非异常的肝实质位置还没有强化表现,但癌灶已经出现显著强化表现,进而容易辨别。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在CT增强扫描检测的动脉期,癌灶出现明显强化现象,无异常肝实质还没有呈现强化表现或是存在轻度强化现象;在CT增强扫描检测的门脉期,无异常肝组织血液供应主要源自门静脉,强化之后得以逐渐出现加强现象,而癌灶密度下降,表现出低密度;在CT增强扫描检测的延迟期,癌灶密度较快下降,表现出低密度,和无异常肝组织存在显著差距,故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的CT增强扫描图像中存在以上“快进快出”特点有助于协助其临床准确诊断。
综上所述,为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采取CT诊断临床诊断效果较优,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度、检测准确性,同时,CT增强扫描诊断手段对于癌灶的检出情况优于CT平扫诊断手段,且对于各密度癌灶能够较好检出,特别是动脉期对各密度癌灶的检出情况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