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英 张 玲
(濮阳市人民医院妇科二病区 濮阳 457000)
卵巢囊肿是妇科疾病的高发人群,以育龄妇女为主,患者表现出功能性囊肿的临床症状,主要病因包括环境、遗传和内分泌。当前,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基于手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手术,该术式因其有着微创、用时短、恢复快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大多卵巢囊肿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内分泌系统,需要心理护理[1]。围手术期干预能够满足患者心理及身体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保持最佳术前状态,并在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测术后体征和并发症。本研究分析了围手术期干预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研究病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2月~2020年12月;病例对象:我院收治的巢囊肿切患者,均给予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治疗;样本量: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C组和C+G组各20例。C+G组患者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5.42±1.37)岁;C组患者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35.33±1.34)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接受常规护理,C+G组接受围手术期干预。 (1)术前护理:首先,在手术前1d,探访患者,掌握并记录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信息,了解其实际情况,并向其讲解手术过程,告知患者无需剖腹手术,创伤较小。 (2)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患者需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采取正确的姿势,避免对四肢施加不必要的压力,连接各种线路,将电刀负极板置于患者臀部下方,避免术中触电。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全面消毒。 (3)术后护理:清洁患者的伤口,为防止患者醒来后乱动,可以对患者进行安全约束。此外,离开手术室后患者必须立即吸氧,帮助患者排空腹腔内的气体。患者醒来后,按摩足三里、内关两侧,可以加快病人身体的恢复。
观察分析护理效果、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餐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
C+G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C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C+G组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餐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C+G组恶心呕吐、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C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8,P=0.000)。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20~50岁的女性。手术治疗的主要特点是治疗效果明确,尤其是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因其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而具有重要价值[3]。但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治疗,会刺激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的手术压力,甚至影响术后恢复。
临床上,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适用于患者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围手术期干预模式从患者身体需求角度出发,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及全面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心理,与医生一起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4]。护理人员通过临床沟通交流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可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护理人员使用礼貌用语,并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可消除患者恐惧与不安。术后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术后随访能够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5]。该研究探究围手术期干预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C+G组护理总有效率更高,C+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果表明,与单纯常规护理比较,围手术期干预模式可更大程度地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另外,该研究探究围手术期干预模式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恢复情况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C+G组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餐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果表明,围手术期干预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总之,围手术期干预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