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向 阳
据有关数据,2020年全国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其中,机收率也超过了80%,这标志着我国玉米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为什么说玉米全程机械化还差“最后一公里”呢?
这是因为,玉米机械化收获有两种模式:一是摘穗收获,二是籽粒直收。前者只能说完成玉米收获的第一道工序,实现了玉米收获由人工向机械化的转变;后者集成了收获、运输、晾晒、脱粒、烘干等环节,可直接入库。籽粒直收才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必由之路,但现实是,经过十几年发展,全国籽粒收获占比大概只有5%左右,至今处于试验阶段。
籽粒直收为何如此步履维艰?因为其中涉及到机收品种选育、配套机械研发、农机农艺融合等复杂问题,解决起来都有一定周期,不仅需要农机制造企业突破机具技术瓶颈,而且种业部门和农机化推广部门也要解决短板环节。由此可见,籽粒直收注定是一场全产业链通力合作的联合攻关行动。
探索一直没有停止。2011—2015年,国家在西北、黄淮海、东北和华北玉米产区的15个省区市,选择了4个示范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布置了168个地块采集样本数据,开展籽粒收获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从2014年开始,国家又启动了玉米良种联合攻关行动,确定了高产、优质、抗逆的研发目标。截至目前,培育出31个适宜籽粒机收的国审新品种,各试验基地配合开展籽粒直收试验,总结出了“机收品种+高效技术+农机收获+籽粒烘干”四结合籽粒直收模式。换句话说,“良种+良技+良机+烘干”或是一种可推广的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路径。
良种,是籽粒直收第一道必答题。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消息,在31个国审新品种中,全部具有早熟、脱水快、抗倒伏、耐密植等特点。基地试验数据表明,新品种收获期含水率低于20%,达到机收标准,近年来逐步加快推广力度,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当家品种。
良机,即收获机械+烘干设备,这是籽粒直收第二道必答题。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研发走过了摘穗型、小麦机互换割台一段历史,摘穗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支撑玉米收获机械化的主力机型。但是,前者因为后续环节费工费时,后者在损失率、破碎率等指标方面效果不理想,两者注定都沦为过渡性产品。
在研发籽粒直收玉米机道路上,破碎率高、损失率大两个问题一直是影响籽粒直收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5%,早期机型均难满足要求。2016年以后,各厂家进入技术成熟期,陆续推出了标准化、通用型、国际流行的纵轴流玉米籽粒收获机,具有脱粒彻底、籽粒破碎少、分离清选效果好、作业效率高等优势,可以说硬件条件已基本具备。
2019年9月30日,农 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在漯河市组织了一次籽粒直收效果测评活动,9家企业10种机型测试结果显示,收获损失率、含杂率均已达标,籽粒破碎率达到或接近行业标准要求;与摘穗收相比,籽粒直收每公顷节本增效可达3000元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籽粒直收装备已基本成熟,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正加快提速。
良技,或叫良法。籽粒直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玉米耕种收三个环节建立“三低”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包括: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量低、田间倒伏倒折率低、机收籽粒破损率低。据报道,“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直收技术”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农业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可见其重要性。
随着“十四五”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加快籽粒直收推广力度已势在必行,为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打开高速发展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