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政
摘要:在我国社会现代化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者之间具有的法律关系已经成为这些年司法领域和学术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市场经济体质背景下,学生与高校之间呈现出一种具有较高独立性和新颖性、能够充分体现教育本质的教育法律关系,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本文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背景,对高校与个人之间具有的法律关系展开深入探究,为学生与高校之间实现互惠互利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学生;高校;法律关系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强化的背景下,多元化教育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导致高校与学生之间具有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明显、深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与高校之间的传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高校与学生而言,二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关系以及平等的法律关系特征。通过对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全新界定,不仅能够为高校有效落实依法治校各项措施提供积极帮助,确保高校对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相关内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实施,而且还能使学生对自身享有的合法权益给予有效保护。因此,加强对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深入研究,采取多样化有效措施,確保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有效解决,使高校与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法律关系背景下,充分满足教育法治化以及市场经济化发展的要求。
一、学生与高校之间法律关系的界定
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高校的体系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包括传统公立高校,还出现了众多由社会组织举办的高校,被称为民办高校。由于开办各类民办高校的组织者不同,因此,具有的管理理念以及采取的管理方式必然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高等院校出现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的原因所在。然而,如果高校的设立是以具体章程以及私人意愿为主,那么,高校则不被列入在《行政法》的管理范畴内,对于此类高校,学生行使具体权利的依据主要以契约为主。然而相关专家学者认为,通过开设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使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被区别对待,这样的方式缺乏一定合理性,他们认为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法律关系,都应属于“在学契约关系”。这种理念不带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和偏见,划分方式具有较高的人性化特征,不会受到高校性质不同的影响,也不会对学生本应享有的同等法律权利造成任何影响,更不会在权力层面对营造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产生
任何差异[1]。
比如,前些年发生的“大学生状告母校”事件,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大量实践、调查、研究、分析,认为导致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在由传统的“公费上学”模式逐渐向“自费上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对于高校制定的校规而言,应该将其看作高校与学生之间签订的一种“民事合同”,而此类“民事合同”应该在学生与高校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制定。针对学生权益有所涉猎的条款内容,应该指派学生代表参与合同内容的讨论与制定。这一观点充分说明无论是公立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学生行为之间,都存在一种“民事合同”的法律关系。
然而,通过对我国高校法律特性相关内容展开的详细分析能够知道,高校的法律法规内容具有较高机构公益性、财产独立性、办学自主性特征,因此,学生与高校之间依然存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行政管理关系”。这一关系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所设定的,而高校采取的任何对学生权利造成侵害的管理行为,都应被划分到“外部行政行为”范畴。但是在此过程中,坚决不能否认学生与高校之间具有的平等关系,也就是学生与高校之间是互相平等的[2]。
二、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的管理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法治经济体制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基本进入尾声,高校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法律地位都趋于完善,为了将高校的育人价值以及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相关人士应该加强对学生与高校之间法律关系的重新认识,将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各项措施结合其中,促进高校与学生健康发展。
从多元化角度入手对高校具有的公共权利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高校公共权利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高校应该享有的普通行政管理权以及自主办学权。对于自主办学权而言,是高校拥有的基础权利之一,是高校与学生之间教育法律关系中,确保高校始终保持主体地位的基础,主要是指高校遵循办学宗旨,通过发挥自身在法律层面享有的权利,以独立自主的方式开展各项教育学管理工作,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各项措施进行有效落实的资格与能力;普通行政管理权主要是指将高校看作事业组织,高校享有事业组织拥有的所有内部行政管理权。
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的这种管理关系,主要是将高校的教育任务以及教学宗旨作为核心基础,通过积极贯彻国家制定的各项教育方针,严格遵循国家教育教学标准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从而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为了确保高校制定的这一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提高教学成果的有效性,高校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权限[3]。
高校所享有的管理权限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管理。比如,根据《教育法》相关内容要求,高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权利对学生落实各项教育教学措施、进行学习管理、实施奖励或惩罚措施、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然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高校对学生开展的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内部行政管理关系,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与高校对教师的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应该将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看作一种二者之间特殊的服务关系。当高校采取的管理行为对学生权利造成不利影响时,应该对高校与学生之间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关系进行明确界定。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从法律层面入手,寻求救济与帮助[4]。
三、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的平等关系
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因此,高校采取严谨有效的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受到社会发展体制各项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不再是传统单纯被管理的对象。在我国《教育法》中,对受教育者应该享有的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充分说明教育者与其他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地位层面具有较强的平等性特征。高校应该为学生建立平等的环境,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接受相关教育,特别是在“依法治学,依法办校”这一全新教育法治理念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为现代教育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5]。
这一平等关系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高校要对学生自身具有的个性特征给予高度尊重,具备积极、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理念,确保学生在发展自身个性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学习成绩层面和个人品行层面,学生有权利要求高校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针对高校给予的处分,学生有权提出异议,可以向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诉以及诉讼。如果高校对学生的财产和人身层面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犯,学生也有提出申诉以及诉讼的权利[6]。
结合《民事诉讼法》相关内容,学生有权利对高校和教师采取的一系列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独立起诉,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学生有权对高校侵犯其自身合法财产权提起诉讼,比如,高校违反教育部规定要求乱收费;第二,学生有权对高校和教师侵犯自身知识产权提起诉讼,比如,高校和教师将学生的发明、著作、发现、其他科技成果收归高校和个人;第三,学生有权对高校制定的管理制度以及给予的处分提出异议,针对自身由于管理规定中与法律法规相矛盾的内容而承受的过度处分以及不该承受的处分,学生拥有提起诉讼的权利;第四,学生有权对高校侵犯个人名誉权的行为提起诉讼,比如,高校由于管理不当听信谣言,导致学生名誉权和身心健康受到损害[7]。
四、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体制改革各项措施全面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对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深入分析,对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的各种权利关系和义务关系的性质准确掌握。不仅能够使高校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具有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对积极促进高校实现教育价值和教育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落实法治化管理措施,提高学生对自身合法权益有效保护的意识与能力,确保依法治校的发展要求以及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
[1]李乃蓉,孙昭锋,孙贝贝.从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来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承担[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
[2]霍原.新法治理念下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最优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3.
[3]姚荣.中国公立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变迁的多重制度逻辑[J].复旦教育论坛,2015(05):6.
[4]申素平,王宁可.公立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性质——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75-181.
[5]溫志嵩.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与学生法律纠纷的应对与防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03):5.
[6]张自豪.场域视角下高校学生校内出行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以高校内与外卖有关的三对关系为对象[J].青年与社会,2019(19):3.
[7]刘敏.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矛盾分析与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