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宁
摘要:农村文化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先阐述了农村文化旅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后详细分析了文化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研究农村文化旅游的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文化旅游;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就业机会
一、文化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文化旅游模式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
我国农村发展经济的方式还比较传统,一般是种植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等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且效率低下。现阶段我国农村常住人口较多,虽然很多农村地区已经推广和普及了机械化的作业模式,但是更多的农村区域依然采取人工工作模式。这就使得农产品生产效率比较低下,如果只依靠传统的农产品种植、加工的方式来建立产业链,那么振兴乡村经济的目标将变得遥遥无期。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力、生产模式,那么,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就是纸上谈兵。对此,在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如今,农村地区很有必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旅游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以农村区域资源优势为基础来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助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农业形式不同,农村文化旅游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推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有益补充,使得农村各种经济形式都能够得到共同发展。而文化旅游则可以作为探索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选项之一。文化旅游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特色”,通过寻求农村与城市之间、不同农村区域之间的差异与特点,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农村文化旅游之路。农村文化旅游同旅游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农村文化旅游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而言又更具资源优势。在乡村区域开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地通过现有资源来创造、开设旅游环境,使得乡村文化旅游更具特色。例如很多农村区域都会开设“农家乐”,旅客在自由探索的期间能够远离城市喧嚣,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生活中,自然而淳朴的乡村环境能让游客感受到心灵上的慰藉。不难发现,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其摆脱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让有能力、有干劲、有创意的农民施展才华,让农村的风景、美食、特色项目变成地域名片,让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多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文化旅游模式有助于完善农村产业链,提升农村开放度,增加就业机会
农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很多的商机,通过农村旅游,可以为农副产品寻找更多的稳定的输出渠道,像一些农村特有的食品、饮料、山货等,都能通过农村旅游的形式得以推广和宣传。在农村特有产品需求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农村与周边城都能建立起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为推动旅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旅游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起交流的通道,双方可以通过这条通道实现经济、情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农村生活,欣赏城市中无法见到的自然风光,品尝特色、地道的农家美食。在相互学习、切磋的过程中,农村开放度得以提高,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其优越性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作为新兴产业,乡村旅游能够为农村区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以解决,很大程度上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及繁荣。例如农村文化旅游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农家乐,不仅能够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农村美食,同时还能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也有发展得较好的农村区域直接解决了游客的交通问题,让游客不仅能够在农村旅游中感受到淳朴的乡情,同时还能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的服务。而农户在开设农家乐的过程中就解决了很多乡亲的就业问题,让乡亲的生活质量、成就感、社会认同感等都得到提升。
二、文化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提升村民思想意识及经济发展理念
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受益面得到持续提高,使得农村产业问题、农民就业问题得以更好解决,让农民能够长期维持“稳定增收、安居乐业”的状态,这是农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在此过程中,村民应该转变自身的传统思维,以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等为目标来构建与之相契合的综合休闲农业旅游产业链,让农村经济能够有所发展。作为构建文化旅游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村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为了让村民能够真正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就应该首先转变农村常住人口的发展理念,让他们拥有主动谋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思想意识。为此,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等方式来建立和提升村民的经济发展理念。一方面,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常住人口厘清休闲发展、农村旅游等相关要素,帮助他们针对性地规划每一步的发展方向及路径。另一方面,各个农村所属的农业管理部门、文化旅游部门、教育部门等应该行动起来,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来创设专业培训班,把农村文化旅游当做重点项目进行培训,组织更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参与其中。培训内容可以包含农村旅游模式,例如农业种植、蔬果自助采摘等,也可以是与农业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的知识,让农民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科学指导实践,从而充分激发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二)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引进来推动农村文化旅游建设
农村地区在我国的占地面积较大,农村的振兴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如果说工业化程度能体现国家的富强程度,那么,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则是彰显国家是否迈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所以,发展农村经济、振兴农村经济是我国的重要国策之一。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最艰难、最繁杂的任务一直在农村。探索农村休闲文化旅游、建设农业发展产业链等不仅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政府应对此问题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政策方面,可为农村区域部分休闲旅游类企业提供税费减免措施,鼓勵更多的农民企业家参与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中,根据项目性质、项目内容等来规划给予创业农户的补贴比例,鼓励更多有勇气、有干劲、有创新能力的农户参与到农村文化旅游建设进程中。除了在传统的场地、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投入以外,政府也可牵头,引入一些互联网公司参与到农村文化旅游发展进程中,通过打造特色旅游APP的模式来为农村旅游资源做宣传。游客可以通过APP来享受提前预订、特价活动、评价有礼等相关服务,文化旅游部门应定期收集、统计游客评论数据信息,结合评价内容来总结、分析下一步农村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农村政府应该定期组织农村文化旅游相关企业、个体户、农民等进行交流,让这些建设者们根据不同阶段的经营、组织状况来提出相应的困难、建议等,农村政府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看能否通过相应政策的出台、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等方式来解决这些困难,由此,在探索农村休闲文化旅游之路的过程中,边实践、边反馈、边调整、边优化,通过政策出台、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引进等各种方式的结合,助力农村文化旅游发展,最终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三)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突出特色文化
现实中很多农村的文化旅游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基础建设落后、宣传普及不到位的情况下,游客量自然无法提高。对此,为了快速提升游客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政府必须结合地区文化旅游需求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游客的视角来充分考量各个细节问题,比如交通是否便利,饮食展位是否合理,厕所清洁程度是否达标等等,乡村文化旅游中的实体性场景中的基础生活配套设施应与现代城市居民的预期相符,最好在乡村文化旅游景区中引入一些城市居民日常消费品牌,让游客能够通过乡村景区的基础设施、细节性建设来感受到乡村旅游的人性化服务,当游客感到满意了,他们不仅会再次前来旅游、体验,同时也会成为乡村旅游的宣传者,带动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总而言之,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让旅游服务更具人性化,是吸引游客、提升游客黏度、提升转化率的重要措施。
不同的农村具有自身独特的地域风情及文化风貌,而打造地方文化特色是增加农村文化旅游卖点的重要途径。如果农村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慕名而来。对此,农村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农村文化旅游品牌。例如湖、塘较多的农村可以组织垂钓、赛船、捕鱼、挖藕、采莲等特色活动,山区农村可以组织攀岩、采摘、涉猎、露营等特色活动,由此,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特色活动,不仅能够将自身的資源优势充分利用,同时也能有效建设地方特有的旅游品牌,让游客提到某类活动,就能想起与之相关的旅游胜地。当游客对某地津津乐道、流连忘返,就说明该地的旅游文化建设已相对成熟,地区经济发展便不在话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文化旅游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农村产业链,提升农村开放度,增加就业机会。在构建农村文化旅游模式的过程中,应首先转变村民的传统思想意识,构建经济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新技术引进等各种方式推进农村文化旅游建设。同时,应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突出特色文化,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能够真心感受到农村旅游的乐趣,从而流连忘返、广泛宣传,最终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萍.金融支持农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1):117-122.
[2]胡月儿,陈垠,况颖,等.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体验式农村旅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J].卷宗,2020(05):177.
[3]柳思如,盛嘉祺,许鑫.愚园梦忆录:从历史文化街区到网红旅游产品的融合路径[J].图书馆论坛,2020(10):56-62.
[4]刘晓丽.基于资源禀赋的滨海特色农村旅游产品开发——以湛江市为例[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0(02):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