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学科智慧 优化学生成长

2021-12-22 00:59韩旻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跨学科综合能力整合

韩旻

【摘 要】跨学科主题课程的植入,无疑给新课程改革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它可以缓解学科之间剥离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诸多的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从“跨学科主题课程”的开发入手,在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方面不断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跨学科 整合 综合能力 个性化 素养

叶澜教授曾说过:“知识的价值是育人的养料,传递知识是为了人的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等一系列新的名词不断走上历史舞台,着力将培养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在各学科的分科教学中,知识技能的习得仍是课堂的主要元素,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依然被弱化。跨学科主题课程的出现,无疑给新课程改革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它可以缓解学科之间剥离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的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如何能在各学科之间寻求平衡,找到契合点,形成学科课程与主题课程的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笔者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从“跨学科”主题课程的开发入手,在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方面不断实践与探索。

一、追根溯源,不忘初衷

(一)基于学生全面素养培植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主城区唯一一所定点吸纳随迁子女的公办小学,目前校内随迁子女占比超过80%,学生的生长环境、行为习惯、文化风俗等都与当地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加强随迁子女教育研究,发展随迁子女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迫在眉睫。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正是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全面发展能力的良好时机。

(二)基于学科素养深度发展的需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其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学生抽象思维、理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将教学中凸显思维性、过程性、体验性等元素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值得进一步发掘和探究的数学问题,它们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问题的深度开发、活动的跨学科整合,还可以进一步实现让生活问题学科化,让学科知识服务于生活。

二、理念支撑,融合智慧

(一)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数韵沙溪”主题课程选取了古镇沙溪为文化背景,这里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都流传着美丽的故事,是当地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不仅如此,沙溪还有很多令人垂涎欲滴的传统美食,如猪油米花糖等,也是名声在外。通过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地文化氛围为抓手,以学生喜爱的糕点美食为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提升艺术修养,提升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融入当地文化,提升个人素养。

(二)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

“构建多元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落实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经之路。“数韵沙溪”主题课程主张学科知识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以及能力培养多元化。力求通过操作、调查、计算、分析等一系列的活动,体现数学、美术、研究性学习、劳技等跨学科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全方位发展。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不同發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各有不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其实也同样存在着差异。“数韵沙溪”主题课程的设计旨在立足每一个学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实现学生个人及团队多层性的个性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目标引领,系统建构

(一)依托学科整合,丰富设计思路

“数韵沙溪”主题课程的设计以数学学科为主线,通过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融入数学思维、研究方法、美术创作、劳动技能等,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科间不断渗透,拓宽知识技能的广度和运用知识的领域,在整合中阔宽视野。

(二)依托角色体验,丰富目标导向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主题课程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们在不断角色融入的过程中增强体验度,而且能充分调动他们内部的学习动机,形成一种自觉向上的驱动力量。“数韵沙溪”课程主要创设小小调查员、小小糕点师、小小设计师及小小促销员四个主题的角色体验,鼓励学生们自主创新,加强团队合作,推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团队意识,强化责任感,提升文化修养。

(三)依托课程结构,丰富课程体系

跨学科主题课程与传统的分学科教学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实施与组织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基于以上理念的支撑,目标的引领,“数韵沙溪”主题课程设置了独具特色的课程网络结构图(见下图),以四个主题活动为引领,每个活动细化为两个课时不同的任务元素展开,各主题与分课时间既是分板块、分内容的活动,同时又是环环紧扣、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促进,层层深入。

“数韵沙溪”课程网络结构图

四、实施推进,助力成长

(一)在任务驱动中深化体验

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深度学习需要助推力,对于跃跃欲试、爱好挑战的高年级学生而言,给予他们丰富的任务,让他们拾级而上,层层闯关无疑是最佳的体验方式。在“数韵沙溪”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课时的活动都以课前活动、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个层次的任务为模式,让学生能彻底融入其中,调动各种潜能去探究和感悟。

如在第二课时“美食糕点我分析”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体验:

【课前活动】

根据调查问卷回收情况,每组分工统计相应的数据。

【课中探究】

(1)小组内汇总调查问卷中的相关数据。

(2)小组合作对相关数据分类筛选后,以统计图表的方式呈现,并通过交流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或总结出相应的问题。

(3)小组代表逐一介绍本组的统计图表,并作相应说明。

(4)围绕图表制作的规范性、分析的合理性评选最佳小组。

【课后延伸】

针对分析得出的问题进一步思考对策。

这一课时的活动是在学生对古镇特色文化、美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美食糕点展开深入的分析。从学科整合的角度来看侧重点是将数学统计相关内容与研究性活动相整合,而事实上从学生能力培养、活动体验的角度来看,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古镇的风俗人情、文化底蕴,加强了与人沟通、数据分析等能力,不仅每一课时的任务间层层递进,而且分课时的任务也相互关联,不断深入。

(二)在团队合作中加深交流

团队合作与个性发展并不是矛盾的概念,相反,良好的团队合作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载体、表达想法的阵地。这样的合作更能增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促进学生的多元能力个性化发展。在“数韵沙溪”主题课程的实施中,每节课都设置了团队合作的任务。

如在第八课时“义卖我最行”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如下的合作:

【课前准备】

每组分工准备好义卖糕点、广告牌,并完成包装。

【课中活动】

(1)小组分工安排好义卖的任务。

(2)在年级中开展糕点义卖活动。

(3)小组内分工计算商品成品、营业额及利润。

(4)比一比:哪一组学生形式是今天最成功的老板。

【课后延伸】

在班级中讨论义卖款项的后续使用,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不仅如此,根据每课时的活动内容和目标,还可以安排不同的合作环节。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作用。思维能力好的学生也许更适合方案策划,动手能力好的学生更适合包装制作;美术功底强的学生可以设计和美化包装;等等。交流与磨合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优势互补,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多元评价中明确方向

评价可能是对学生的肯定、建议、规划等,但无论是怎样的评价都应兼顾过程与结果。跨学科主题课程的评价,更应体现其综合性与多元化,教师在“数韵沙溪”主题课程的实施中对评价方式也进行了不断尝试与摸索。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学生甚至家长都能参与本课程的评价,每一课时课中任务完成后,都设置了学生自评、互评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个体评价,小组评价推选出每节课的课堂小明星。

2.评价标准多元化

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以某一特定的学科为标准,而应该全方位地去评价。如学生设计促销广告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广告牌的设计是否美观,呈现的促销方式是否合理,小组学生的参与度高低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

3.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有趣的奖惩方式来体现评价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单纯以好坏、优劣来定夺,可以让评价的方式更丰富,如交流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打开思路,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之,跨学科主题课程研究在教育领域已经扬帆启程,尽管前方可能会迎来未知的困难与风浪,但未来可期。笔者愿乘着这缕东风继续前行,让跨学科课程在融合学科智慧的基础上,不断助力学生成长,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领航!

【参考文献】

[1]刘培正,崔秀梅.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6).

[2]馮加渔.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潍坊市“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12(6).

猜你喜欢
跨学科综合能力整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