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庆先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差,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小学基础差,到中学有点“脱节”,对语文缺乏兴趣;二是农村中学学生父母的文化素质差,缺少家庭的辅导、熏陶;三是农村中学条件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益读物太少,几乎没有。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想方设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转差。本人近年尝试以下方法,力求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听与练”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学习语文,教师课前须精心备课,设置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授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想象出文中的意境和图片。
学生在学习古文中,对文言虚词难以掌握,记忆效果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文言虚词就成了教学难点。对此,我采用编写“顺口溜”的形式,归纳总结了其词性和用法供学生学习,学生们很感兴趣。如在文言文中用得最普遍的“之”字,它不仅可以作代词,还能作助词,也可以当动词,学生记忆起来困难,但把它编成顺口溜,只需短短八句话五十六个字就可以概括其词性和用法,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之”字顺口溜:代词可作“他、她、它 ”,“这样、这种、这件事”,特殊情况代替“我”;主谓之间不用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为宾提前缓语气;动词译为“到、往、去”。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在做古文虚词解释题时,错误大大减少,收到很好效果。事实证明,教师精心组织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课,大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听得懂、记得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质疑的方法启迪学生思考,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读与议”
读书,重在“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说明“读”的重要性。对于不会“读书”的学生该怎么样指导呢?我的做法是:以启迪思考为目的,质疑搭桥,议疑解惑。
所谓质疑搭桥,就是学生学习新课前,教师当“导演”提出几个问题,在学生和课文之间搭一座桥,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的开场白时,我这样说:“《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语言凝练、深刻、精确。而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却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中‘大约’与‘的确’两词,从词义上看是矛盾的,难道作者用词有误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用,两个词该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急于阅读课文去探索文章的主旨、人物个性、社会根源等。此法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综合能力。
所谓议疑解惑,就是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够互相提问并讨论,从中有所感悟,获得知识。议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人的作用,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学习《木兰诗》一文后,一个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不符合事实。古代妇女从小都裹脚,都是“三寸金莲”,在战场上根本无法作战;况且十几年的军旅生涯,难道木兰不洗澡、不洗脚吗?我肯定了该同学用心读书,肯于研究的学习态度,叫全班同学进行了讨论,结果全体同学对此都有疑问,最后我给同学们做了解释:古代妇女裹脚的历史是从南唐时代才开始的,因为那时妇女们为了迎合时尚,追求以小为美。而在南北朝时妇女是不裹脚的,因此难以分辨木兰是男是女。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用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勇敢地表现自己,让学生积极参与“说与写”
说与写都是语言表达方式,而表达的基础都是思维,表达的对象都是事物,表达的目标都是理解。课堂上艺术地抓好这两种训练,就很容易地完成教学了。
在我所教的基础较差的班级,坚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说、写进行比赛。如口头表达、现场演说、征文比赛、演小品、办班报等。
为了搞好演讲比赛,我首先公布评分标准,让同学们有章可循地训练。如中心明确3’,脱稿2’,神情自然、姿势助说话3’,吐字清楚2’。然后组织预赛,决赛,每两周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一次。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们由“要我讲”变成“我要讲”。
为了配合“说”,班级还开展了“写”的活动,每两周举行一次作文竞赛。针对“差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不规定题目,不讲字数,不拘一格,没有压力,让学生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觉得写作文是件愉快的事。作文写完后,由我和班干部从卷面、中心、层次、语言等方面评审。当场公布评选结果。获奖的同学谈体会,没获奖的同学讲原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我深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开展学法指导,必须营造学校、社会、家庭相一致的教育氛围。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并优化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携手共学《子女成材之路》《给孩子什么最有价值》《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书籍,动员家长常带孩子到一些学习场所(图书馆、阅览室、书店、名牌大学等),去感受那浓郁的学习气氛。专注忘我地学习群体感染着学生,启迪着学生,加入其中,乐在其中;鼓励家长以创见“学习型”家庭促进全社会的“学习化”。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清净的学习空间。让书成为家中最大的财富;动员家长以身示范,和孩子共学习、同成长。常和孩子谈谈心,交流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共同探讨学习的体会,甚至和孩子共同搞课题、做研究,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践、体验、感悟、提高,共同学会学习。
经过以上几方面的探索、实践,培养了学生知識技能,让学生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了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