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湘西非遗保护中的 应用策略研究

2021-12-22 09:13卢洁王安琪
今古文创 2021年47期
关键词:湘西非遗虚拟现实

卢洁 王安琪

【摘要】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观念的改变,湘西传统非遗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巨变,面临着后继乏人、传播形式扁平、传播内容浅显的困境。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可以丰富非遗创新的形式,提高大众的参与度,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

【关键词】 非遗;湘西;虚拟现实;应用

【中圖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06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人文社科课题“虚拟现实技术视域下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模式研究”(18YBQ112)研究成果。

非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沉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根植于民间的活态文化,是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湘西非遗贯穿于湘西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湘西人民生活情趣和审美意向的文化体现。

湘西非遗有着无形、活态化的特点,其主体并不是某种具象实体,而是湘西人民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技术、技艺与经验,其传承和发展依赖于人,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家族、师徒式传承。受生活方式和人们观念变化的影响,传统的传承方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非遗的传播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此外,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模式、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非遗难以满足当代消费者的生活需求,非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生活功能已被淡化。总而言之,湘西非遗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传承保护方式亟需改变。

一、湘西非遗的保护现状

湘西非遗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传播形式扁平、传播内容浅显的困境,这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重视与帮扶,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首先,湘西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并大力实施非遗传习基地建设,为非遗传承提供场所和空间。以湘西州非遗馆为龙头,县级非遗综合传习中心为骨干,以乡、镇、村传习所为基础的“四级”非遗传习基地体系已经形成。[1]但目前非遗主要还是通过“家传式”“师徒式”的方式进行传承,效果有限。非遗技艺一般需要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才能掌握,然而目前大多数年轻人缺乏对学习非遗的兴趣和热情,导致传承人青黄不接,老龄化严重,面临“人走艺绝”的困境,加强对非遗学习热情的培养已是迫在眉睫。

其次,湘西注重非遗项目与旅游产业的文旅结合。近几年,湘西以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已基本形成了以土家族舍巴日、苗族赶秋为主的一县一节、一乡一品的民族传统节庆品牌活动。这种方式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非遗项目增加知名度与曝光度,但同时也会有一些弊端,例如很多景区表演者不是专门学艺的非遗传承人,不正宗、不专业的“秀”式表演可能会使优秀的传统非遗低俗化,反而会误导游客。此外,旅游产业很可能会对传统非遗的诞生和成长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很难保证其原真性。

此外,馆藏式的保护也是目前湘西常见的非遗保护方式。图书馆、博物馆尽管有大量丰富的非遗相关资料,但很难避免资料老化、丢失的现象。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保存制成品的方式来留存那些“看不见”的传统技艺。然而,这种保护是“固态”的而不是“活态”的。传统馆藏式的保护只能留存服饰、道具等形式,或者记录其表演工程,缺乏非遗项目的现场体验,受众难以理解其内在的文化语义和特性。馆藏式的保护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非遗存储及模式,却难以对非遗的传播和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数字化技术是科技飞速发展为非遗保护带来的新机遇,已经成为湘西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湘西已于2013年开始启动了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然而,数字技术在非遗领域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思路、应用领域和推广模式上,数字技术的优越性还有待发展。就目前而言,数字化技术在湘西非遗保护中的运用仅停留在非遗网站的建立和非遗名录的建设上,主要以非遗项目的录入为主,而且基本只有简单的文本和图片介绍,以及部分影音数据,内容非常单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仍然局限于储存式的保护,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其作用和效果有限。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湘西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对非遗最有效的保护就是让人们深入体验其乐趣、了解其内涵、承认其价值,有了更多受众才能使非遗长久留存于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非遗丰富的信息资源由晦涩的文字转变为鲜活的体验,让人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更直观地对非遗进行了解。目前已有学者将非遗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以提高数字化非遗内容传播的精准性、趣味性。

简单来说,非遗的虚拟化可分为数字资源展示、视景仿真展示和信息展示三个部分。其中,数字资源展示来源于非遗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用户的五感、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信息的处理和存储;视景仿真展示则是依据数字资源而建立,在非遗文化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建模技术建立非遗视景的仿真环境,产生一个可交互的操作界面;信息展示部分是在获得用户的表情、动作等数字资源后给予其新的场景反馈和真实的体验,使受众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因此,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的传统非遗展示可以强化受众的情感体验,从而以更易被接受的方式输入非遗文化。

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类型非遗的表现形式选择相应的技术形式:视听表演艺术类的关键在于环绕式的视听体验,传统工艺技艺类的重点是交互式体验,社会风俗类则重在仿真环境的营造,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非遗的虚拟化设计还应注重一下几个方面。

(一)非遗数据库的精准性

非遗数据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非遗相关资料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建立的资源库,以实现非遗资料的永久保存。这些电子资料的形式一般来说可分为六大类:文本类、图片类、音频类、视频类、动作类、场景类。非遗数据库的建立通常包括以下途径:其一,对相关文献、图片、音频、影像等资料进行有序整理和数字化转化并存储;其二,对非遗运作场所、工具、制成品等进行整理和数字化存储;其三,对非遗运作的整体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立体的记录并生成数字资源存储;其四,数字化重建。在以往传统记录、存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遗漏、模糊部分结合当前高新技术进行数字化重建,追求高还原、立体化。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实现对非遗的科学、高精度的永久性保存。

(二)非遗数字内容的真实性

目前非遗的数字化主要通过三维数字建模技术来保证用户视觉体验的真实性。虚拟环境的建立是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重点,这使动态环境建模成为重要的一步。为了给人以更加真实的体验,要更准确地采集实际环境的三维数据,以构建虚拟环境模型。主要是利用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实现环境模型的建立,构建相应的非遗文化场景。非遗是以人为核心的非物质性活态文化,所以非遗传承人的展示过程等动态行为也需要进行建模处理,以对非遗进行全方位展示。

(三)非遗文化内容的综合性

非遗的许多项目包含肢体表演、声音等内容,对非遗的数字化要运用到实时三维成像技术、立体声合成技术和传感技术来保证用户的真实体验。实时三维成像技术就是在构建了准确的模型后,在很短时间内生成不同情况下的各个物体的相应图像,其关键在于“实时”。为保证实时,图像的更新需达到一定频率,至少保证图形的刷新频率不低于15帧/秒,最好高于30帧/秒。[2]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的支持下,非遗场景的动态变化就能被明确的展示出来。利用立体声合成技术对直达声、回声及所处环境的混杂声的处理以达到立体空间感,提高虚拟环境的真实性。要使用户感受到虚拟环境的立体感,需要使用立体显示技术。这一技术需要一定的辅助设备实现,可以为非遗提供虚拟的展示平台。传感技术是交互式体验的基础,能使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操作并感受虚拟物体,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非遺体验的交互性

虚拟现实想要真正实现,必须依靠人机交互技术为用户实现交互式的仿真体验。人机交互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来实现用户与计算机的交流。在非遗的虚拟现实环境中,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用户对虚拟环境的可操作性,并得到自然的实时反馈。例如,用户在虚拟环境中触碰物体,手部会有真实的与物体接触的感觉,并可以感觉到物体的体积,视域也随着手部的移动而变化。在此过程中实时性非常重要,如果动作交互的延迟太长,将会极大影响用户感知的真实性,很难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三、结语

不论何种文化的传播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载体,现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给非遗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更多方式。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是当今形式下非遗保护的可行方法,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形成吸引力、趣味性,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对非遗的本质形成模糊和干扰,要注重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原真性,适当保留传统的视觉特征和文化特色。只有充分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而利用数字媒介的特点和优势,采用体验、交互的传播方式,使传统非遗的传播形式从扁平化向立体化发展,进而使传播内容从表面、浅显向深度、内涵发展,才能使宝贵的非遗资源能得到更大程度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彭晗:为让“非遗”活起来,湘西是这样做的……[OL].

https://www.sohu.com/a/287043721_100160353,2019(01).

[2]王玉峰,曹亮.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与前沿应用[J].中国工业评论,2016,(08).

作者简介:

卢洁,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艺术、视觉传达方向研究。

王安琪,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主要从事数字艺术、视觉传达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湘西非遗虚拟现实
一桥飞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View Master虚拟现实显示器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