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课程的基础是企业运营模式,在课堂中引入企业经营内容,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鼓励和引导其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企业经营模拟实践课程也证明了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热情高涨,知识的传授效率提升。企业经营模拟课程跨越多个专业和学科,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需要院校多方的共同合作,不同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从课程本质来看,实践性强的特点也决定了课程的难度。为了推动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有效开展,培养更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本文研究了经济管理跨专业建设企业经营模拟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经营模拟;经济管理;跨专业
企业经营模拟课程的开展具有时代性意义,对于高等教育经管类人才培养的价值十分突出。从该门课程建设情况看,大多院校忽略了该课程体系建设的综合性路径研究。截止至今,固定的企业经营模拟课规则限制了课程的建设,导致课程中各学科间的联系度减弱,专业内容有待于扩充。一些学者认为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设计前提是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尽可能将经管专业所有课程融入其中,而实现此目标的重要一环是将同专业方向课程的功能进行更好地拓展,发挥多功能课程价值。
一、制定学期制课程体系
企业经营模拟课程需要由跨专业教师承担,同时由跨专业学生参与。在课程开展时为了防止出现排课资源应用冲突问题出现,确保课程灵活性,经验较少的高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经验,设计与实施“三学期制”或者是“四学期制”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安排改为短学期课程模式。高校可以压缩每学年课程,缩短课程课时和时长,将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中,同时在大三学期将管理、经济和财经等院课程协调,采取短学期的方法授课可以提升企业经营模拟类课程质量,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经营决策内容可以更好穿插在课程中,单次授课时间长,可以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而且短学期排课困难也会减少。例如,选择固定时间每日完成8课时授课,采取隔天和连续天的授课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经营过程分析发生中断的现象,保持课程连续性。短学期授课使得课程独立性得到体现,专业教师和学生能够在集中时间内学习该门课程,便于跨专业分班工作开展,对于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提供了更多帮助,但是需要解决实验设施和硬件资源短缺问题,对各院系工作进行协调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二、构建实验教学管理中心
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上日程,为跨专业实验课程开展提供场所和设备。高校可以参照经济管理类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实验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可以选择集中管理模式,其优点在于确保了硬件和软件资源共享的有效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有助于该门课程优化。目前许多财经类高校都在积极构建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主要的负责人为专职管理与技术人员,这些人员综合能力达到一定标准,拥有教师编制的人员数量也在增加,参照这种管理模式对人才结构进行调整对于实验中心建设有较高的价值。现阶段一些普遍的做法是主要将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的建设通过校内专业人士负责,其中聘请了部分校外的行业人才作为教授,授课期间通过不同的院系共享师资协调课程开展,实验教学中心的作用是提供课程开展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为实验课程提供基本保障。
三、建设跨专业师资团队
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展应该由专业教师团队负责,而打造跨专业教学团队需要将实验教学和院系专业课程内容考虑其中。跨专业教学团队包含了独立的实验教学中心,同时也提供了专业的教学部门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吸引有实力人才,同时保障实验教学专职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达标。承担教学任务这项工作则通过各个院系主要成员负责,师资力量主要以理论教学教师组成,这是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的方法。从教师责任角度看,各个院系教师都应该将各自负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根据各专业知识将存在关联性的内容组合,不仅如此,实验教学中心教师也需要结合课程总体设计方法设计实验内容和体系,辅助专业教师调整和优化实验教学课程,收集教师对教学软硬件资源的意见,提供完备的教学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团队中需要将每个教师的作用明确,保障各团队成员对于各自的权责有着深入的认识,使得工作协调开展。此外,实验教学中心除了提供实验场所外,也需要为教师提供交流的渠道,定期开展课程研究大会,组织教师参与其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跨学科的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关键在于协调各专业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各专业应该积极参与,通过互相了解和互相协调保障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建设的合理性,高校要学習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能力设计企业经营模拟课程体系,培养经管理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袁静.高校经济管理跨专业建设“企业经营模拟”课程的模式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9(06):97-99+96.
作者简介:牟青平(1973-),汉,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共吉林市委党校,大学学士,教授,实用经济学,企业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