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兰
【摘 要】本文阐述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针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强化高校思政教育育人合力;打造红色新媒体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
【关键词】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新媒体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076-0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时代和建设时代所形成的先进文化,具有历史印证、理想信念导向、道德教化的塑造等功能,是引领人不断前进,鼓励人积极进取、激发人奋勇向上的内在精神动力。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相互汇集、交织、碰撞、冲突,世界上各种思潮、理论、观点也风起云涌,为各民族文化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學习的平台,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但西方的各种反动政治观点、价值观也纷纷地浸入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如何进行育人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红色文化资源,由于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既可以营造大学生接受主流文化教育的氛围,也可以充分发挥其引导和塑造功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多元文化下育人的挑战。
(二)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红色文化蕴含的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革命精神,折射出革命先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学生参观、体验革命战争的生活,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自觉树立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红色文化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更好地指引青年学生增强爱国意识,提升文化自信。
(三)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红色文化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教材,思政课为红色文化提供了传承路径,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应以红色文化为抓手,结合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手段,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当代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红色文化核心内涵。当红色基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每一名青年学生的灵魂与血脉时,青年学生便悄然成长为扎根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红色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优质资源。由于学校、社会、家庭、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在高校运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红色文化教育针对性不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红色文化的渗透,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红色文化传播缺乏新意。
(一)教学中红色文化教育针对性不强,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弱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了红色文化的教育,但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讲解的时候仍然采用单向式的灌输方式,不能把红色文化资源生动、形象、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导致红色文化教育针对性不强,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弱。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红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新时代高校在探索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思政教学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不同程度存在覆盖面窄、影响力小、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等问题。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红色文化的渗透,红色文化的氛围相对淡薄
把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民族气节、优秀的道德品质运用到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可以引领校园风尚,丰富校园文化,还可以使大学生在不自觉地接触过程中受到感染、熏陶,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培育爱国主义情感。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红色文化的渗透。众所周知,校训、雕塑、路灯、宣传栏等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很多高校倾向于时代性和现实性,缺乏对红色经典人物、经典事例的选取,校园红色文化的氛围相对淡薄。高校较少请专家到校开设有关地方红色文化的讲座,导致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染力和渗透性严重不足,使红色文化淡出学生的视野,难以发挥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高校对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不足,红色文化传播缺乏新意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平台是传播红色文化主渠道之一,新媒体平台对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播力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少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红色文化内涵不丰富且更新慢、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很好地把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地结合等问题。红色文化内容没有新意,没有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难以吸引学生,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功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
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进而认同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对当代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当代解放军战士的保家卫国、消防救援人员的无畏逆行、科研人员的勇攀高峰、抗疫一线的众志成城等都是新时代的红色文化,这些精神离学生更近,更能触动当代大学生的内心。
新时代青年更需要以当代红色文化为指引,磨炼意志、坚定信念、高举理想旗帜,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撑,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可以组织青年大学生回乡深入调研,探寻家乡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分散于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调研报告。大学生通过这一社会调研实践,充分认识当地红色文化、红色故事,家乡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提升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增强他们的政治素养、道德素质。
(二)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充分利用地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教材内容与红色内容巧妙衔接、科学融合、适度渗透,能够有效化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素材匮乏的困境,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涵,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挖掘、整合、开发地方红色资源,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本土红色文化有机融合,使充满时代风格和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本、走进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探寻本地红色文化传播与政治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把高品质的红色文化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地方红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发挥地方红色文化优势,结合红色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摆脱过去单一的参观模式。如利用翻转课堂,请学生扮演现场讲解员,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走近红色文化、认同红色文化。
(三)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强化高校思政教育育人合力
加强校园文化中红色文化元素的渗透,充分把握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打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坚强阵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学生将知识学习与回馈社会相结合,在为人民服务中探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红色文化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地方性红色资源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把握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强化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教育,引导学生深化对生命的思考、对成长的理解、对价值的认知,做胸有大志的新时代青年。
利用主题活动的模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如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结合有影响力的革命实践、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等,进行文艺创作。以舞台剧、话剧表演、舞蹈表演等文艺形式,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搬上舞台。在形式方面,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红色文化主题,以多种方式开展全校学生“海选”比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注重把本地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身临其境之感吸引学生参与体验。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在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中,不仅能够了解中华民族革命历史,还可以切实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主动传承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真正把爱国、爱民、爱家的情怀融入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四)打造红色新媒体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
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新媒体平台,让学生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领略红色文化的魅力。通过互联网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播,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網络成长环境。例如大学生通过对红色文化场馆官网信息的学习、图书馆红色书籍的在线借阅,在查询、学习红色文化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在线解答。要充分利用网络全面展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设红色文化论坛、红色影视欣赏、红色精品课程等板块和栏目,使红色资源及其承载的红色文化在互联网络中广为传播,使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
充分发挥网络思政的工作优势,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不畏艰险,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谱写华章,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牢牢把握学生网络思政话语权和主动权,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勤于发声,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旋律。引导学生体悟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感受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感知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把红色精神植入头脑,融入血脉,彰于行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宝贵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初心与使命”“什么是信仰和坚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时代责任,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做一名乐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高校应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结合红色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内容,让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方式与学生的接受方式相融合,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晓晶,王忠春.新时代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探究[J].理论观察期刊,2019(9).
[2]庄海龙.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3]王洪叶.“中国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期刊,2015(24).
[4]徐晋.习近平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及重大意义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注: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发展向海经济过程中北海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2021KY1426)
【作者简介】赵晓兰(1980— ),女,广西钦州人,研究生,北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