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100084
敦煌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敦煌艺术涉及建筑、雕塑、绘画、装饰图案等多种艺术形式。本文将重点论述敦煌藻井图案艺术中的形式美与色彩应用。敦煌的藻井图案艺术虽然不是敦煌艺术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实用美术行业来说,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敦煌藻井图案以隋唐时期的图案最具艺术水平,尤其是唐代的藻井图案,图案风格典雅、华丽,纹样组织井然有序且变化万千,敦煌藻井图案的纹样内容包括了各种的花草、树木、动物、几何纹及服饰纹样。敦煌藻井图案的色彩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画面以主体色调含灰的土质色系为主,在色彩协调的同时又不失变化,往往以漂亮的石青与石绿作为变化色彩在暖色调的画面中,或以暖色调的棕褐色在冷色调的画面中进行对比表现。
敦煌藻井图案的色彩材料往往以彩色的矿石为主,其石青与石绿色都是由矿石研磨而成,矿石成分的颜色比现代的化学颜色更加稳定,历经千年,虽然颜色有些褪色,但它的美仍依稀可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也是多灾多难,有些洞窟,由于风化和曾经有一些因兵荒马乱的战火,烟熏火燎地把一些洞窟里的颜色给熏得灰暗了,还有一些洞窟被人为地破坏了,虽然现在加强了保护,但有些保护也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敦煌莫高窟教学考察时,就看到有一个修复壁画的小伙子,随意拿一些说不清是什么材料的东西在进行填补修复,结果滴滴答答地把下面的颜色都给弄脏了,本人当时还把这种情况给拍摄了下来。所以加紧整理与保护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为后人留下可传世的艺术瑰宝迫在眉睫。
敦煌莫高窟艺术,并不会因为历史的久远而被人们所遗忘,许多设计师都会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寻找灵感,包括许多画家也会在莫高窟的壁画中寻找灵感,如画坛巨匠张大千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就曾经在敦煌莫高窟足足待了三年,认真地临摹了大量的敦煌壁画,他的努力为其后画风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旅法归来的常书鸿先生更是把后半生的时间都交给了敦煌莫高窟,常书鸿先生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留法期间,常书鸿先生偶然在旧书摊上看到由伯希和编辑的《敦煌图录》画册,震撼于画册中敦煌石窟的塑像与壁画,故而放弃了法国舒适的生活,回到祖国守护敦煌莫高窟,并成为首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在敦煌莫高窟的几十年中,常书鸿先生带领大家保护塑像与壁画,搜集整理失散的文物资料,临摹了大量的壁画,并编写了多篇学术论文,为保护和研究敦煌莫高窟艺术奉献了一生。 常书鸿先生的女儿常沙娜先生更是继承父业,在敦煌艺术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地临摹了敦煌的藻井图案,并整理成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本文中的许多初唐、中唐、盛唐时期的藻井图案,包括本人的学生在进行设计创作时所引用的图案也是源于常沙娜先生的研究成果。
敦煌藻井图案就整体的发展脉络来看,初唐时期的藻井图案简洁、古朴,色彩含灰,颜色关系协调统一。如(图1)中“初唐209窟”(高阳整理)的藻井图案,整个色调以含有土黄成分的颜色为主,由此形成统一的色彩关系。在色彩的表达中,最统一的色彩表现是同类色的色彩设置,即色彩的明度变化,也叫作颜色的深浅组织变化,即将同一类型的色彩通过提高或降低色彩的明度,以达到整体画面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这种统一与协调的色彩关系易于掌握也易于表达完整的情感。
图1 敦煌藻井图案 初唐 209窟
如图1中的藻井图案就是先将画面中的色彩,按明度对比关系的低明度色、中明度色、高明度色来布置,老一辈的设计师将其简称为颜色的“深、中、浅”,通过画面中颜色“深、中、浅”的表现方式,可以先求得画面秩序上的统一,然后再在统一的前提下,根据画面的需要,再进行适度的色彩色相或色彩纯度的对比处理,如在棕褐色的整体色调中,适度地加入与棕褐色相对比的绿色,虽然绿色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却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在统一色调的画面中,正常的对比比例应该是“三七开”,即统一的颜色占七成,对比的颜色最多只占三成,如果是“五五开”,即统一色与对比色的比例相等,画面就容易混乱。图1中“初唐209窟”藻井图案的色彩对比就是“三七开”,该处理方法的优点是画面协调统一,同时这种设色方法易于掌握,适合于普通的设计工作者进行操作。
在整个的敦煌藻井图案中,初唐时期的藻井图案,色调统一,色彩含灰,其色调统一与含灰的原因也与朝代的久远有关,是岁月使它们的色彩越来越趋同,越来越统一,如红色已经变成了含灰的暗红色,绿色与蓝色也变成了有土质味道的灰绿与灰蓝色。就现存的画面效果来看,岁月所留下的痕迹,非但没有减损它的魅力,反而使这个藻井图案在视觉的感受上更加地内敛,更加有沧桑的意蕴。其实,敦煌色彩经过一千多年漫长的岁月侵蚀后,许多色彩都已不再是当时的色彩面貌,但现在来看,却独有了一种岁月的沧桑美。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图案的色彩表现在境界上是分层次的,如果仅仅只是做到了色彩的协调与统一,那只是一个基础的层次,更高的层次则是要有思想,要有意境美。初唐的藻井图案因岁月的侵蚀,正好可以完成画面中的怀旧情怀,形成沧桑的残破美,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了现代的许多画家甚至是设计师,为什么在绘画时总爱选择些残破的画面进行表现的原因,就是为了能使画面具有思想性,这也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为世人所喜欢的原因。
敦煌藻井图案的色彩美,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体现在画面色彩的艺术处理上。传统图案的色彩表达方式常见于两种,一是“统一中求变化”,二是“变化中求统一”,如图2中“初唐209窟”(钟贻秋整理)的藻井图案即是第一种形式。该藻井图案以石青及含灰的草绿色为大面积的主色调,在主色调之内,又安排了棕褐色与灰米黄色来进行色彩对比,形成了统一中有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既统一又变化的艺术效果是非常完美的,它既消除了画面语言的单调感,又不至于因为色彩的丰富而使画面混乱,另外,色彩统一的原因也是因为设计师在处理色彩的对比变化时有节制,其对比变化的色彩只是占到了画面的一小部分,最多也没有超过“三七开”,这种整体控制画面的能力,不仅仅只是对图案设计有益,对其他的艺术设计应用也依旧会有帮助,如对服装设计的审美、对室内设计的审美、对平面设计的审美等,这也是为什么大量从事其他艺术设计门类的设计师,不远万里来到敦煌莫高窟进行研究与学习的原因。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艺术的宝藏,只要是从事艺术创作的,来到这里的人,无不以崇敬的心情进行考察、学习与研究,即使不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也会对这里的艺术流连忘返。
图2 敦煌藻井图案 初唐 209窟
图2中“初唐209窟”的藻井图案,虽然整体的色彩效果统一,但用色的大胆性依旧令人叹服,藻井图案中的石青色与含灰的草绿色是冷色系,在冷色系围合的画面中,画面的中心居然大胆地出现了具有对比关系的暖色,其棕褐色与粉橙色是属于降低了纯度的橙色,这个“初唐209窟”的藻井图案,在色彩的对比上,实是属于补色对比,即蓝与橙对比,这种大胆地使用补色对比又能使画面协调统一而不混乱的表现手法,值得后人们研究与学习。“初唐209窟”的藻井图案是色彩关系“统一中求变化”的典范。
在研究敦煌藻井图案色彩美的问题时,前面谈到了传统图案的色彩表达方式常见于“统一中求变化”与“变化中求统一”。图3中“中唐361窟”(张定南整理)的藻井图案即是第二种“变化中求统一”的表现形式。“变化中求统一”的思维方式与“统一中求变化”的思维方式不同,“统一中求变化”重在统一,“变化中求统一”重在变化。在绘制的方法上它们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变化中求统一”是从对比关系入手来进行绘制的,如先找到色彩的两极色,通过颜色的“撞色”处理,先把画面的对比关系拉开,在充分地展示了对比色彩的绚丽效果之后,再来寻求色彩关系的统一,但这种统一,再怎么处理,也不如“统一中求变化”方法下的视觉效果协调与秩序。但这种“变化中求统一”的手法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即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丰富多彩,这种绚丽与丰富多彩的特性,是“统一中求变化”手法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的。
图3 敦煌藻井图案 中唐 361窟
图3“中唐361窟”的藻井图案,外层边饰的色彩以冷色调为主,中间内部的色彩以暖色调为主,这两大集团的色彩是冲撞的,但画面中的黑色与白色这两组无色系的明度对比,使边饰中的蓝色与画面中间的棕褐色与粉橙色达到了对比中的统一,这种色彩设计是非常高明的,它使画面繁而不乱,而且这种处理,还带来了特殊的画面气质,即一种略带感伤的怀旧的情怀。前面已经谈到,色彩处理,如果仅仅只是协调画面,那只是基础的层次,更高的层次是要在情感上能打动人,在情感上能引人入胜,图3“中唐361窟”的藻井图案,就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
敦煌藻井图案历经千载,千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再看到它,依旧能被它的情感打动。画面中淡淡的感伤中隐含着虔诚与敬畏,边饰中的璎珞纹,似有动感,似有宁静,似有焦虑,似有沉默,更似有声响,看似浮华的图案,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很难想象当时的设计师是在怎样复杂的心情下进行创作的,即使放到今天,现代人也很难达到这个高度。
敦煌藻井图案的艺术形式美有很多,除了前面谈到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设计方法也是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在图4“盛唐120窟”(钟贻秋整理)的敦煌藻井图案中,就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设计思路,其边饰的垂幔纹,棕色中有绿色,藻井内部的图案纹样,绿色中有棕褐色,藻井图案的色彩设色,通过颜色的相互交融,使得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即冷色与暖色,棕色与绿色,完全地融合在一起。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设计方法,是色彩在遇到对比色时,使画面和谐统一的最佳手段。图4“盛唐120窟”的藻井图案色彩在具体的细节处理上很是到位,如边饰中的垂幔纹,原本棕色与绿色是不相干的两类色,但是画面中却处理成了只在垂幔纹的梢节部位有一点点的绿。这种在纹样梢节进行绿色处理的方法,在传统图案中叫“俏色”处理法。“俏色”处理就是要用对比色来进行“俏色”表现,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中的图形有透气感,也有俏丽感,这是传统图案中独有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放到今天也不过时。“俏色”法应用广泛,在现代的地毯设计、丝巾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及服饰图案的设计中都有应用,不光中国人在使用这种方法,外国的设计师也会常用到这种方法。
图4 敦煌藻井图案 盛唐 120窟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设计方法如果从文化的渊源上来追溯,它与道家阴阳鱼的图形即太极图的原理相通。太极图的阴阳鱼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它的阴图中有阳图,阳图中有阴图,且互为阴阳,阴阳反转。若再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研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维方式还涉及渗透学的学问。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设计方法看似普通,但它背后的文化内涵却非常的深刻。深刻的文化更容易产生深刻的效果,图4“盛唐120窟”的藻井图案中就有思辨的语言,故该图案很有哲学感,也很理性。相互渗透的画面语言,也使得画面具有了闪烁感,其几何图案与装饰花卉纹的混搭使用,更加强了画面的矛盾性,但其矛盾性又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图形表现中趋于稳定。这种自由与理性的完美组合,值得做图案设计的人好好地学习与研究。
敦煌藻井图案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藻井图案色彩的层次美也是重要一环。从图案变化的角度来看,图案的美感往往可以通过图案的层次变化而显示出来。在西方的审美领域里,视觉艺术讲求空间美,但在东方的审美领域里,则时常会强调画面的平面化,故有人说西方的艺术是立体的,东方的艺术尤其是中国的艺术是平面的。其实在我们的艺术中,即使是平面的,也有立体的语境,这个立体的语境就是层次美。中国传统图案的层次美,即如同西方人所追求的立体美,层次可以如西方人的空间透视一样,产生画面的纵深感,且比西方人所强调的空间透视更有趣,更有形式美。
画面的层次变化也是使画面丰富的最佳手段,即当一个画面不够丰富时,首先能够想到的处理方法,应该即是用画面的层次变化来解决问题。画面中的层次变化可以通过颜色的冷暖视觉来体现,即在一般的情况下,颜色冷的居于后面,颜色暖的居于前面;也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来体现,即在一般的情况下,明度高的颜色居于前面,明度低的颜色居于后面;也可以通过色彩的纯度来体现,即在一般的情况下,纯度高的颜色居于前面,纯度低的颜色居于后面;也可以通过画面中构图面积的大小来体现,即在一般的情况下,形体大的居于前面,形体小的居于后面;也可以通过图形的位置来体现,即在一般的情况下,放在上面的图形居于前面,被压住的图形居于后面。上述的这些林林总总的形式,都是层次变化的具体操作方法,但这些只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的表现形式,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会正好相反,即明度高的会跑到后面,明度低的会跑到前面,如我们看天空中的太阳,太阳虽亮却在后面,云彩虽暗却在前面。
图5“盛唐171窟”(张定南整理)的敦煌藻井图案,充分体现出了图案设计中色彩的层次美。画面中从边饰到藻井图案的中心,不同明度的边饰层层叠叠,每一个边饰都表达了一个层次,使得画面具有很强的纵深感。在边饰的比例上,宽窄的对比错落有致;在颜色的表现上,色彩的对比冷暖分明,黄色、褐色等暖色调占据绝大部分的空间,蓝色作为细线进行点缀,画面所形成的层次空间具有一定的纵深感,其点、线、面的处理虽然理性,却并不呆板,反而有跳动的闪烁感,使画面具有了某种的动感。有动感的原因也与画面中特殊的处理方法有关,如画面中的黄色居于最中心的空间里,却有了坐井观天的感觉,并在黄色中又布置了以蓝色调为主的几何花,在视觉上有了从上向下欲坠的感觉,加大了画面的动感。图5“盛唐171窟”的藻井图案能够将理性的几何图形表现得如此地灵动,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些都是图案色彩的层次美所带来的魅力。
图5 敦煌藻井图案 盛唐 171窟
笔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申巍在2021年“第三届明远杯•国际家居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中,地毯设计“逍遥游”获“优秀奖”,见图7。该作品以敦煌藻井图案“初唐 205窟”(常沙娜整理)的图案色彩为创作灵感,借鉴了初唐藻井图案中绿色与黄色的图案色彩,见图6,虽然仅仅使用了敦煌藻井图案中的一小部分色彩,但这一部分的色彩很有意境,在清冷中既有孤寂的情怀,又有淡淡的期盼,作品基本上把内心世界的情感都真实地表现了出来,但能将传统的敦煌藻井图案色彩与当代的室内陈设设计有效融合,也算是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图6 敦煌藻井图案 盛唐 320窟
图7 地毯设计“逍遥游”
图8 丝巾设计“梦回敦煌”
同样以敦煌藻井图案为设计灵感的丝巾设计,也能展现出敦煌艺术典雅的风格。由笔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钟金叶获得2021年SSR“丝路之星”国际艺术大赛的铜奖。该设计以“梦回敦煌”为主题,紧扣“一带一路”国际艺术交流的思想主题,借鉴敦煌藻井图案的色彩与形式,再现了敦煌图案的专属特性。传统的敦煌色彩虽然跨越了千年,却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相信随着国家与社会越来越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敦煌艺术必将会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敦煌艺术历经千年,依旧如明星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敦煌艺术中的藻井图案艺术,无论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实用的角度,都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其精美华丽的构图、造型与色彩配置,具有扣人心弦的魅力。所以,继承、拓展、研究、运用敦煌藻井图案的色彩与图案形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与专业设计水平,敦煌艺术之于我们,将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注释:
[1]常书鸿-百度百科
[2]《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第34页 高阳整理
[3]《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第35页 钟贻秋整理
[4]《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第47页 张定南整理
[5]《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第42页 钟贻秋整理
[6]《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第45页 张定南整理
[7]《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第41页 高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