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萍
摘 要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育教学也应该积极做出改变,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也得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盲目的应用灌输式教学手段,不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进而缺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自然也很难得到提高。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最终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重点在于对学生阅读方法、思维方式等的强化。一般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中对知识的包容度与理解程度,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对于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来说,必须得有着丰富知识积累作为基础,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着持续发展的资本。可以说,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就宏观层面上来说,当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反思,有助于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促进教学目标更加有效的达成。
要想达成这一点,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教师将核心素养培养当做是重要的方向,教育教学围绕此进行设计和开展。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不足
在具体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加强课堂氛围的调动。不论是在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中,教师都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将自身对课文的理解硬塞给学生,没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即便是偶尔提出问题,往往也是很快给出答案,学生缺乏思考与分析的时间,使得课堂氛围十分的枯燥无趣,阻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学生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视野得到了很好的拓展,进而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以便更好的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不过就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教学改进,整体显得比较单一,进而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3.教学内容单一
就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而言,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往往照本宣科,觉得带领学生吃透教材知识即可,不愿意进行拓展。而在信息时代下,学生接触的阅读素材的途径越来越广,所以仅靠教材知识内容教学,很难有效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这样才能有效满足新课改要求,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策略:
1.丰富阅读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已经逐渐摆脱只单纯分析文章结构框架,越来越看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过要想达成理想的培养效果,需要教师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以便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设立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与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跳出文章结构,让学生自由的阅读,并对其中的含义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之后再通过讨论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而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适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使得他们对课文理解更加的全面。
2.注重教学内外结合
为了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内,还得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而在这一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定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在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的视野能够得到很好的拓展,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也能更上一个台阶。以《故都的秋》这一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描写秋天的文章与诗词,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而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此给学生呈现课文中描绘的秋色,并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文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加深学生对本课文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
3.合理构建教学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文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只看重自己与文章的互动,将学生主体性给忽视了,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针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合理构建教学情境,以便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实现有效的理解。以《窦娥冤》这一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剧本改编,然后进行表演。通過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性格以及情感等的了解,有效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在剧本改编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深入文本,进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其熏陶,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与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进步做好铺垫。
4.带领学生比较作品写作风格
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很多的文体类型,如古诗文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比较常见的作者有王维、李白以及杜甫等。教师可以列举出每个作者的代表作,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与理解,比较作者在创作中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写作环境,以便实现对其深层次的感悟。在具体比较中,语文教师不应该局限于同类作品,同时还得积极进行拓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学习方法,并且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古诗文的特点和内涵,进而在今后遇见类似的古诗词,也能自主进行解读和分析。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得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层次的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基于此引导学生有效体会语言文字。与此同时,还得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与研究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市公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