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珍
摘 要 “群文”相对于“单篇”而言,但并非“单篇”的简单叠加,“群文”的选择与组建有其关联性与逻辑性,是情境化、结构化的重组。它是一种整合提质的阅读,通过整合文本来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精深阅读,建构和生成文本价值与意义,达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群文阅读注重文本质量的升级和多文本阅读带来的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审美鉴赏等方面的变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统编教材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
关键词 群文阅读;统编教材;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若干篇符合教学需要的阅读材料,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对多个文本的体验、思考、讨论来构建意义、达成共识的多文本结构化阅读教学。“群文阅读”多以“1+X”的方式进行组文。“1”具有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可以是一篇节选文本或独立的经典课文、一个学习任务或学习项目、一个研究专题或鉴赏主题。 “X”一般是教材推荐或师生自主选择的辅助、深化学习“1”的课内外文本,“X”的选择要能够促进精读课文或单元任务、人文主题的有效延伸。“群文阅读”是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必然选择,是现行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一、“群文阅读”是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必然选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习任务群是统编教材必修课程、选择性必须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架构的核心元素。学习任务群是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并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的。它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之下,统编教材的单元编排弱化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其他阅读资源的界限,或以文体分类编排,或以人文主题的内涵编排,或以语文活动的方式编排,或以文学审美的目标编排。由此可见,统编教材的单元编排理念及提倡的一些教法与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有诸多共同之处,统编教材的使用对群文阅教学起到支撑、补充、促进的作用。
群文阅读由核心议题统领,围绕议题、导向问题、整合资源、设计项目、达成任务,立体、全面地开掘所学文本的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群文”组合的过程是一种整合提质的过程,革除单篇教学的单薄与浅近,吸收单篇教学的细致与深刻,科学整合文本,精准提炼主题,做到诸多单篇的有理、有据、有节、有情的有机组合,而非简单叠加。它的价值在于通过整合文本来实施比较阅读、拓展阅读,探究阅读,逐步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达成综合化阅读、精细化阅读、深度化阅读的效果。
统编教材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课程、单元编排中的文本可自然成群。以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为核心议题,组织任务群下单元群文的教学。但整合是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征,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决定权。课程标准不只在界定学习任务群时提出了整合的要求,在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方面也多次提到整合。组建群文的核心工作也是整合,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要能够重建整合式语文学习生态,将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改变语文教学长期的讲解式、分析式的教学方法,借助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法、学习资源的整合,设计、实施教学。
例如,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是一个天然的诗歌阅读群。可以以“青春的姿态”为核心议题,于鉴赏诗歌时梳理、整合五首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通過诗朗诵、做批注、记感想、写诗词等学习活动的整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过程性学习成果,完成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任务的整合。诗歌的阅读鉴赏,不是文学史的学习,而是感受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感受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达,体会诗人或隐藏或显露于诗句的情感,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就可以打破时间之古今、空间之国别的限制,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诗作,在中国诗歌古今流变之中,发现诗歌一脉相承的要素与革新的体现;同时借助对中国诗歌的分析、理解去鉴赏外国诗歌,体会中外诗歌于创作手法上的相似表达、玩味中外诗歌于语言格式上的不同呈现。
日常教学中,也可以在统编教材固有的单元基础上进行文本的再挑选与新整合。师生可选择主旨相近、手法相似、情感同源、人物同类的文本,进行重组与重构,进行以“1+X”为体例的群文阅读,以点带面,互释互补,互文见义。如以“小人物之无名之辈”为核心议题,以《祝福》为精读文本“1”,以《大堰河,我的保姆》《骆驼祥子(节选)》《老王》为辅助文本“X”,形成群文阅读单元,在重读、细读不同题材的文学名作中探究作品主人公的共同特征,做到初高中教材的“温故”与“知新”的衔接,让学生在搜集文本资料、交流议题研究心得、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明确“小人物之无名之辈”如祥林嫂、大堰河、祥子、老王等身份地位卑微、身世遭遇坎坷的一类人,却都有着温顺、勤劳、朴实、善良的人性光芒。在诗歌教学中,可以“漂泊西南天地间”为核心议题,以《登高》为“1”,选择《蜀相》《阁夜》《秋兴(其一)为“X”,以时间为轴,以空间为面,置杜甫其诗于“西南天地间”,置杜甫其人于“漂泊”之中,对该诗群进行求同析异,然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加深对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诗作的核心情感的体会,深化对杜甫“抑扬顿挫”诗风的认识。
二、“群文阅读”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列出了各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及“教学提示”,其中蕴含了可以与高考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三个层次衔接的内容。关键能力群中知识获取能力群要求学生具备语言解码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其中思维认知能力要求学习者能够从多个角度视察、思考同一个问题,能够灵活地、创造地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能够发现复杂情境中的关键特征,能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群文阅读策略的实施即要求学生在学习训练中搜索、解码、整理信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群文阅读的过程使得学生的阅读广度、速度、深度、高度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可以为高考评价体系中“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之一——阅读能力也相应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对文本的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的要求打下基础。
高考语文命题工作始终是语文教育的关键一环、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及高考评价体系直接影响高考试题的命制。群文阅读理念亦在高考试题命制中有着明显体现。群文阅读策略的研究与实施,对广大师生更好地练习、分析、研究高考题大有裨益,能够提高师生的备考、应考能力。学生可以利用群文思维建构、解构考试试题,让自己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文本、提炼信息。以2019年全国卷为例,文言文阅读的三则材料均出自《史记》,节选能够体现贾谊、商鞅、吴起三人中正无私、锐意改革的精神的文段,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以试题选文为“1”,以课内所学《史记》中其他选文为“X”,迅速构建起传记体例、叙事结构、用语习惯相同的《史记》选文群,以便更好地调动已有积累,疏通、理解文意。2021年全国乙卷诗歌鉴赏为辛弃疾诗词《鹊桥仙·赠鹭鸶》,学生可联系初中所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等词,使自己置身于辛弃疾风趣活泼、浅近直白的语言风格诗歌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并与高中必修教材内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豪壮悲凉、多典蕴藉的诗歌群进行辨异,便可迅速地辨明试题答题方向。高考试卷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典型的具有核心事件的群文阅读,以2021年全国乙卷为例,《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山东临朐: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摘选,以“粮食安全”为核心议题,组织材料、设置题目,对学生进行关键信息筛选、比较阅读、归纳概括等多种阅读能力的考查。
高考作文中,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任务驱动,学生都可借助群文阅读的思维模式进行审题、辨析、立意,乃至写作成文。正如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材料——汉代扬雄以射箭为喻:“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射箭”犹如群文的核心议题,“弓”“矢”“的”皆为围绕核心议题的群文要素。学生在看到作文材料时,即可整合信息、锁定关键要素、提炼核心议题作为立意的基础,然后围绕核心议题即中心立意开始“建群”,于脑海中搜索相关事例、理论、名言等,继而连点成线、由线画面,科学处理材料群,以中心立意为轴,去粗存精,连缀成文。
新高考背景之下,语文学习的考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各类阅读题越来越重视信息检索、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1+X”群文阅读,“1”确保了精读、细读的地位,“X”提供了深读、乐读、趣读的可能,是“把书读薄”和“把书读厚”的有机结合。
三、“群文阅读”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重要路径
高考语文以选才育人的核心价值为引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阅读与表达作为关键能力进行考查。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始终着力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通过加强阅读的情境化与结构化,增强学生接收、处理信息的选择性和概括性,达到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鉴赏、表达能力的效果。群文的建构,是积累与整合的体现,亦是发现与交流的过程。在鉴赏群文时,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学习项目、学习活动皆指向且突显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维度。
新时代背景之下,语文学习环境是多文本、多情境、多样化甚至是跨媒介、跨时空的。借助互联网,师生能够获取海量信息与数据,知识的获取已轻而易举。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更应该关心学习者如何获取知识,获取怎样的知识,以及如何对获取的知识与信息进行理解、审视、重组、改造,使之能够有效地運用到现实生活、情感体验、科技创新中。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拓宽了阅读面、增大了阅读量、提高了阅读效率、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更创新的思维来接收和处理信息、知识。具备了建构、解构群文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之下、信息快速增殖环境中的阅读要求。
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要求师生认真研读教材及读本选文目录及推荐作品名目,结合学生推荐的优秀作品,拟定核心议题、确定“1”的选择,并以此为纲,编织“1+X”文质兼美的群文阅读网,在群文选择中做到温故知新、贯穿中西、跨越时代、不拘文体、交互媒介,构建开放、多样、有序、平等的语文课程。这本身是一个思维发散、梳理筛选、整合提质、鉴别提纯、传承创新的过程,让语文教学生态更为情境化、生活化,同时提升其丰富性、文学性、创新性。
以仍在使用的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为例,可以“悼亡”为核心情感,构建“此情可待成追忆”主题群文阅读,以韩愈《祭十二郎文》为“1”,以归有光《项脊轩志》、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袁枚《祭妹文》为“X”,于共性的“悼亡”情境中,调动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体会不同作者对待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感知孝悌之义、手足之情、夫妻之爱、亲友之思,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与共鸣。以统编教材必修上册为例,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可以以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为核心议题,创建“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群文阅读,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1”,以《蜀道难》《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为“X”,把课内课外、精读泛读、新诗旧诗放在一起,梳理其“飘然”“不群”之现实表现和文学表达,重在体会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天上人间的穿梭,感知其飘然不群的浪漫主义诗风,达到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到普遍的认识,做到温故知新、点面结合、内外交融。
基于统编教材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优化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教材的使用,整合课内外文本资源,精简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优化语文课堂的讲读结构。群文思维有助于师生审视、解读高考题目,于备考、应考时事半功倍地处理考试材料、解答考试题目、组织作文语言。在组建群文时,学生亦参与文本的选择与重构,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了真正的生本课堂,把语文课的实施重点放在了学生身上,同时在真实的情境下安排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读书、思考、写作、交流。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优化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继承和借鉴优秀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本文系淮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1+X”诗歌群文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BJK20203019)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安徽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