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通往澄明之境的云梯
——读李浩诗集《奇迹》

2021-12-21 09:11>>>
星星·散文诗 2021年35期
关键词:唐璜李浩静物

>>> 尤 佑

李浩的诗歌,场域辽阔、思想深邃。他通过简化抒情、强化叙事、创生短语、直击现实,以“完成祷告式”的写作修行。由此产生了现代性批判精神和自由意识,给人桀骜不驯的力量。

诗集《奇迹》收录了李浩2005至2016十年间的作品。每一首都注明了创作时间和地点,此举表明诗人创作的系统意识,尤其是思想性阐释的坐标系得到体现。当然,对于评论者来说,此举意味着考据与梳理。除此之外,李浩还出版了《还乡》等诗集。相对而言,《奇迹》的创作时间要早一些,多数诗歌创作于三十岁之前。难以置信,阅读这些诗作,我几乎看不出诗歌技巧练习的痕迹,除了某些“荷尔蒙”撞击的粗粝外,更多的是对世象深透的感受力以及毫不遮掩的“向上”求索之心。

“信阳,回龙寺,风光村,李围孜,横琴岛,西塞山……武昌,珞珈山,光谷,昙华林……北京,安宁庄,天通苑,圣母圣衣堂……”这些地图可显的地点,却是李浩离乡、返乡之旅的坐标点。

1984年出生的李浩是河南信阳息县回龙寺村人。他有着汉语原生的乡村生活背景,于是,在他的诗歌中规避了都市生活的固化模式与快节奏消耗。他的还乡意识,除了归于中原文化的土壤之外,还归于世界文学的精神谱系。他在重庆的一次演说中如此说道:“人这辈子,真的是很神奇,你会碰到非常多的意外,我觉得人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成全那个人而突然降临的,这里头有祝福、有信心、有爱、有忍耐、有怜悯、有仰望,有适度、有宽容,有你捍卫的天赋、有你的勤劳,等等,类似于荷尔德林的‘精神选择一人,为它唱出生命的天鹅之歌’,我们只能慢慢地去体悟奇迹中的奥秘。”此言与诗集的题目《奇迹》是不是一种呼应?这与“诗的本己的事业”是不是构成了一种回环?

不难得知,李浩在自己的还乡之旅上踽踽独行。荒芜的阴湿之地,会有怎样的思想萌发?乡村坟场,既属于乡村回忆,也是诗人的“思想道场”。我有过类似的“放牛”经验,那是一种面对“有障眼法”的群山而往未知的时刻。当诗人再次回到李围孜,见到埋葬祖辈身体的坟场,诗人用了数个“那里”,以区分自己的存在。诗人注定要“放火”,因为不屈就的灵魂才能去往别处。诗中的“野狗”“草”“乌鸦”“兔子”“道士”,是明显的象征写意,正因为那些蝇营狗苟之物的局限,才有了“凤凰涅槃”的动机与力量。

李浩的诗性是再思、回忆、回想、和回答源于世界的存在和世界中人类和其它生命的原始呼唤。其诗旨在呼唤人的精神,诗中的理智、意志、心灵、感觉,到达真理呈现的可能性,以让世界明亮,让多维的自我分解在词语之中。亦如他《在诗里》以诗论诗:“我是一块烧红的铁/至今热爱水塘/风一吹就对我微笑的水塘啊/就像开满大树的梨花/我沿着祖先的手和肩膀/我摸着淮河的裙子/我征服水”。这就是李浩悖逆的诗学,他的诗歌中充满大量的矛盾,犹如“烧红的铁”与水的共生长。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选择“火”的意象,而是“烧红的铁”,它所面对的是“微笑的水塘”“淮河的裙子”。依我看,“火”是激情,易燃起,易熄灭;而“铁”是本体,经得起淬炼的存在。诗人对“虚无”而绵长的“水”,从故乡的方塘到更远的河流,时间总在驯服诗人,而诗人拥有倔强的头颅,因为他“沉浸在金子的目光里”。

李浩的短诗,具有蓬勃的力量。而诗集《奇迹》的压轴是两首长诗:《消解之梯》《静物诗:七日唐璜》。

《消解之梯》,以消解之名,建构向上的诗学之梯。诗人体内流淌的血液,带着母体的温热与生命,在扩展,在蔓延,它突破阴湿之地的局限,不断像澄明之境攀升。诗人以恣意的创作姿态,以练达的短语,登天国之梯。显然,“梯子”的意象,不同于钢筋水泥浇筑的“台阶”,它是悬空式的木梯,一格一级,一级一档,而信仰与语言架起了大地与天空虚无的部分。写《消解之梯》时,李浩23岁。如今,他已近不惑之年了。他所攀登的云梯,是否坚固如初?他是否看到不同的风景呢?“云际有霞,不得深处”,唯有“用手行走”,方知前方阴晴风雨。

《静物诗:七日唐璜》摒弃了拜伦长诗《唐璜》的口语化与叙事性,充分运用了反讽艺术,于静物中见喧嚣,于疏离中见圆融。可以说,拜伦在而立之年写就的《唐璜》,融合了知识经验与人生经验。李浩的《静物诗:七日唐璜》则融合了汉语之光,将一种疏离感和向上的气力,蕴藏在干净、机智的意象之中。较之前面的短诗来说,李浩有意识地减少口语,强化了长句的音乐性。所谓“七日”,也是自我重生的意味,而唐璜的原始造型,并未在诗中体现。这或许是对“唐璜”的又一次创生。在欧洲中世纪的传说中,唐璜是荒诞不经的登徒子,莫里哀和莫扎特对他有过创作,而后,拜伦将唐璜叙写成为英雄,于自己的意识相融合。而李浩的“七日唐璜”,又一个限制条件:静物诗。

那么唐璜的罪与罚,不是叙事的悲剧,而是原始的力量。长久以来,人们以为悲剧故事只存在于他者的故事里,殊不知悲剧的本质存在于每一个静物里,也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体内。而这种随着生命体由生至死的过程,充满力量,盈满向上的精神。倘若,你只是生命的旁观者,永远难以进入生命的真正意义。于是,李浩创作了《静物诗:七日唐璜》。“她”与“他”,不局限于“海黛”或“唐璜”,可以是永恒的生命体。火焰,彩虹,山雾,受到繁星的阻隔。我们可以彼此听见,但总是无法圆融。纯洁的雪,是灵魂。“灵魂中的召唤牵引暴雨,/仰望一匹线形白马”,转而是“枪口”“在闪烁的精神沙滩上搭建的盒子”,这种违背常规的反制,令人惊诧。“盒子”,可以是“易碎的堡垒”,但“盒子”一出,前面的象征主义,触地成为现实主义。李浩擅长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熔断。关于欲望,楚王巫山云雨和“隆起的高压积雨云”的并轨,让讽喻力量再生,这是一种怯懦的躲闪。“风造就的无心的湖泊里,麦田荡漾的宁静里/蹿出一只飞鸟,它穿过光的指环,预言高墙里的/暗杀现场”。在平静的湖面上,内潮汹涌;在阔大的光明视阈,弥撒着死亡的音讯。诗中有李浩惯用的意象,“森林”“坟墓”“青草”,冷色调的词语并未让人感到绝望,而是尼采式的“悲剧力量”。

预言,或希望,我们终于看到奇迹诞生的可能。诗人在滩涂之上,在清风自然之间,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之上,唯拥有一种向上的意志,才能打开灵魂的自由之门,抵达澄明之境。

附:李浩的诗两首

乡村坟场

回龙寺村有一个坟场。以前我常去那里放牛。

乡下的野狗也喜欢那里。那里有茂盛的草。

那些草在风中喜欢挪动身体,喜欢摇晃头脑,

喜欢占领坟头和湿地。这里也是吸引乌鸦的地方,

乌鸦喜欢站在坟头拉屎,并且大声歌唱。

兔子就藏在草丛里。道士说那里是风水宝地,

是死人的天堂。第二年冬天,天气干燥,

野外寒风四起,我面对风口,放了一把火。

消解之梯(第7节)

二十三年像二十三枚脚印,在碟盘底片上

悄然分离、此刻,你不知道你是谁,也不分辨橙与橘

究竟几米。首先他得相信,你的心圣洁 茂密爱的

枝叶。它和你,在阅读他的鞋跟,反阐释他的科幻性。

而你呵,哪里晓得透明的福与祸,含有他的哲学明暗

不定,他的不能所欲随心!他开始幻想,你用手行走。

为了证明你的假悲悯、真大空,他便行动。倘若可以,

他将用自己的痛,医疗他人的。整治吧,他是他的“母亲”

手掌上的裂纹、一直不退的老风湿。云际有霞,不得

深处,又有谁令骆驼 穿过针眼,填充他的虚无之身。

猜你喜欢
唐璜李浩静物
潘明达作品
静物写生
浅谈拜伦《唐璜》的讽刺艺术
大剧院
静物(节选)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四)
怎样写静物
《二次根式的乘除》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