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艺术

2021-12-20 07:24付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法调动数学教学

付静

摘要: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所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来源于教师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及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艺术、数学教学、调动、教法

心因为有方向而执着,方向又因为有梦而飞翔。梦是生命的动力,梦是汗水后的清凉,梦是欢乐者的支持者,梦是十年寒窗后的精神支柱,梦是成功者的奋斗力量。我的梦就是教师梦。在美丽教师梦中,我追求着美丽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能力,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来源于教师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及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統结构,主要包括教学准备的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组织管理的艺术等。现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在教学上的实施。

一、调控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数学内容时,在上课开始时,多媒体演示:家人在“好利来”蛋糕为豆豆过生日的情景,并显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豆豆已经是四年级学生,可自出生以后,到2004年2月底,只过了3个生日。请大家猜一猜,豆豆今年几岁?

学生看过后,兴趣怏然,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就连一些原来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积极“开动机器”,都急于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着重进行平年和闰年的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就发现,豆豆的生日是2月29日,他刚过完第三个生日应该12岁。这一教学案例,使我对亚里士多德“思维在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论断加深了认识。有了疑问和惊奇,学生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世界,想方设法创设趣味横溢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理变为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探索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常对学生说:要勇于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不同一般的独到见解。

例如:在《平均分》一课中,第一环节将8枝花,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当在动手操作时, 学生普遍都将8分成了4和4,而当老师说到:同桌交流一下,可还有其它分法?这时就会有1-3人想到8还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在学生的认知里,认为分就要做到公平,所以不均分的情况就是不同寻常的,但在数学知识里它又是可行的。这时的大力表扬不同寻常,恰好肯定了学生大胆创新。

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教师要把自身角色定位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内容时,我注重了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的问题设置。“6支铅笔,可以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思考怎样分?”“有几种分法?”这样的三个追问,会让学生主动、深入探究知识,不急于表达自己已经知道的那一个。

四、加强动手操作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儿童心理学表明:动手实践、操作参与,符合儿童好动的年龄特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当学生动手训练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内容时, 三个环节我都注重了动手实践。让学生真正动手分,第一步分花(学具图片),真正动手摆,在不均分中感受“每份分得同样多”大家更喜欢。第二步分铅笔(小棒代替),按“每份分得同样多”分,看谁的方法多。第三步分糖果(学具图片),按平均分配,分,粘,因为要阐述过程我在汇报时设计大屏挪动糖果的动态演示,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中真正明白什么叫平均分,怎么平均分。

五、注重信息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也能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得到帮助。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内容时,我在第三个描述怎样平均分的环节中,采用的是分组学习的形式,2个人一组,每组一张白纸(印有4个盘子),进行糖果均分。汇报时小组一起,一人指挥,一人操作大屏挪动糖果。学生很是兴奋,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同时也体验到了小组合作的优势所在。

中国梦是一个大梦,美丽教师梦是一个小梦,而大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份小梦的实现。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我愿作一棵为学生遮风挡雨的大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中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猜你喜欢
教法调动数学教学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数独驾到
响鼓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