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群智 俞沣洋 张佳男 卢海平 胡颖超 邵佳琪
1. 310053 杭州, 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牙科正畸中心
患者,男,15 岁。主诉:嘴突。曾于外院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矫治,自觉矫治后嘴突更严重,现要求正畸再治疗。
颜面部:正面观,长面型,左右面部稍不对称,颏部右偏;侧面观,凸面型,下颌后缩(图1)。
口内:恒牙列。双侧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尖牙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牙弓前突;上、下牙列轻度拥挤,上下牙弓狭窄;16、26、37、46近中扭转,22与对牙反;14、24外院拔除;口腔卫生欠佳,全口牙齿不同程度脱矿,13、23、33、43牙龈部分退缩(图1)。
功能及颞下颌关节检查:开口度和开口型正常;开闭口无咬合干扰;颞下颌关节无弹响、疼痛;关节区及咀嚼肌触诊无异常。
曲面断层片示(图1):双侧髁突形态正常,表面骨质连续,无明显改建迹象。双侧下颌升支长度基本一致。18、28、38、48未萌;14、24缺失;11、12、21、22、15、25牙根较短。治疗前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患者为骨性II类,高角,下颌后缩(表1)。
表1 病例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
图1 治疗前后X线片及口内像
(1)安氏II类1分类 ;(2)骨性II类;高角。
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建立磨牙、尖牙中性关系,改善面型。建立正常的前牙覆覆盖关系。
(1)拔除16、26、34、44,18、28替代17、27;17、27替代16、26;采用直丝弓技术矫治;(2)上颌微螺钉支抗结合TPA压低上牙列并且内收上颌前牙;下颌高位牵引结合微螺钉内收下前牙,压低磨牙,整平平面;(3)必要时拔除38、48;(4)精细调整咬合关系,改善面型。
上颌16、26矫治初期暂不拔除,通过邻面去釉扩展间隙,下颌拔除34、44;全口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序列镍钛丝充分排齐后,拔除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上下颌换至0.019 cm×0.025 cm不锈钢方丝,上颌双侧后牙区植入微螺钉,配合III类牵引,直立下前牙;内收过程中,设计腭顶植入微螺钉配合TPA压低磨牙、控制转矩,上前牙腭侧结合Power arm最大限度内收前牙。下颌微螺钉配合高位牵引调整平面。上下颌换至0.018 cm不锈钢圆丝后,精细调整咬合关系。拆除矫治器后,上颌Hawley保持器,下颌舌侧丝保持器。
图2 矫治前后 SN 平面、腭平面、下颌平面重叠图
正畸再矫治的原因多数是最初矫治时不正确的诊断、设计及治疗,从而选择正畸再治疗[2]。这提示正畸医生在治疗前应对患者的面型、骨型及生长发育潜力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的治疗,最终得到满意的矫治结果[3]。
对于该患者的正畸再治疗,通过三维方向的设计,从不同维度去解决错畸形。矢状方向分析,需调整垂直向和水平向的干扰,使得下颌回归正确位置。水平方向分析,需解决宽度不足问题。垂直向分析,矫治初期设计腭顶植入微螺钉,配合TPA压低磨牙、控制前牙转矩,上切牙舌侧结合Power arm(尽量靠近上前牙2-2的阻抗中心),整体内收上前牙[4],效果显著。下颌设计微螺钉配合高位牵引。治疗结束后观察到患者下颌骨逆时针旋转,疗效稳定。研究统计临床中设计非常规拔牙比例较小[5],其中设计减数第一恒磨牙对于矫治过程中,支抗选择、间隙分配等要求较高[6],临床难度较大,需谨慎考虑。该患者上颌第三磨牙位置及大小形态理想,同时上牙弓前突严重,需最大限度内收前牙,在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已失并且牙弓内无剩余间隙的情况下,考虑上颌减数双侧第一恒磨牙[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