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娟 吴健勇
(1.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2.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1]“双减”政策之下,作业减负的同时必须增效,这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做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提升语文能力,形成核心素养?
不应当简单把作业定位于课后作业。传统观念中的作业就是课后复习巩固的练习,常见的是以单篇课文为单位,每篇课文分别设立字词、基础、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板块作业,让作业变得机械、割裂,缺乏有机联系。“统编教材单元设置采用‘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其单元整体性本身比较强,作业设计的单元意识也应该自然跟进。”[2]可尝试让作业设计贯穿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作业与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将单元内原本单篇的作业进行统整,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份单元整体化作业单。试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为例,进行单元整体化作业单设计的探索实践,下面重点展示单元整体作业中“任务一”的设计。
1.设计单元的总体任务作业单。在单元整体任务作业的驱动下,整合单元学习过程。
亲爱的同学们,诗歌是一场灵魂奔赴词语的冒险,诗歌是心灵唤醒心灵的咒语。赏诗,赏出奥妙;读诗,读出情思;写诗,写出心声。
2.围绕单元整体任务单中的第一个任务,设计前后关联的作业单,指导学生从初读到细读再到品读,层层进阶完成任务。
任务一诗歌赏析
探究作业单一:倾听心灵的悸动(如表1)
表1
结合注释旁批,在课文中圈点饱含诗人情感的词句,用合适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情感。可以借鉴下面的词语,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也可以自己概括。
参考词语: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缠绵、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欢快、激情、坚定、凄婉、坚定、清新……
探究作业单二:细读意象品情感(如表2)
表2
知识小助手:意象是高度凝练并有着丰富意蕴的形象。意象是诗歌中蕴含作者情思的个性化景、物、事等。
探究作业单三:研读文字赏形式(如表3)
表3 诗歌赏析单
知识小助手:你可以参考下列诗歌赏析方法,选择其中的几种,来研读你喜欢的诗句。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诗歌往往将作者主体情感与某种事物融合,意象常常包含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句末押韵。最后一个字有相同的韵母。
3.独特的句式:排比、假设、反复、递进、颠倒等。
4.意蕴独特的动词形容词:往往传递出事物的独特性和作者的情思。
5.为人忽视的一些副词助词量词人称词等,在寻常处品出不寻常。
6.诗歌中的独特分行,如一句话分跨两行或多行。
7.陌生化处理。雪莱说:“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诗歌中的变形有,主语宾语定语等的颠倒配置,形容词变异动词等词性错用。
探究作业单四:赏析推荐我能行(如表4)
表4 赏析步骤与理由
请从《艾青诗选》和《泰戈尔诗选》中确定一个赏析主题,并从两部诗集中选择和主题相关的诗歌(一首或多首),运用作业探究单三的几种方法策略,完成诗歌赏析推荐单;赏析完,请向同学推荐诗歌;最后填写反馈调查表。
《艾青诗选》参考主题:土地的忧郁、太阳的意象、哲理小诗、诗中有画。
《泰戈尔诗选》参考主题:母爱、童真、爱情、人生、哲理、宗教和哲学。
这份作业单贯穿整个诗歌单元的学习过程。它不仅是作业,也是课堂上师生学习研讨的重要依据。通过作业单的引领,充分实现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学与作业的统整。通过这样的作业单设计,学生得以从课内走向课外,将课内习得的技能进行迁移,在更广阔的诗歌世界中自主探索。
探究作业单五:反馈调查表(如表5)
表5 反馈调查表
通过任务型作业来创设活动情境,用“作业探究单”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整合学习过程,运用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和素养。试以统编本八年级下册演讲活动探究单元为例子,进行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1.作业总任务:举行一次以《燃烧》为题的演讲微视频线上比赛活动
今天是第102 个“五四青年节”,厦门六中上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团课”。并在团课上发布了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新歌《燃烧》。歌曲《燃烧》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献礼曲,表现出青年一代在这个历史潮流下,在我们中国百年历史进程当中的一个冉冉上升、星火燎原的状态。
请以《燃烧》为题目,作为学生代表,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面对立德学校的全体师生,撰写一篇关于五四青年节的演讲稿,并录制成一段微视频。
在任务型作业的驱动下,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任务作业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单元文本,梳理各种演讲要素,归纳演讲写作特点。
2.演讲的交际性:在某个特定场合时间,面对特定的受众,传递特定的主题。演讲一定要做到心中、眼中、话中有对象、场合,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自己的演讲中心,撰写演讲稿,从而更好地传递想要表达的主题。通过作业探究单的引领,学生能主动对单元文本的交际性进行探究,并以此作为拐杖,形成自己演讲的中心句。(如表6-7)
表6
表7
3.在确定了演讲稿的中心后,通过设计思维导图作业单,既可以助力研读单元文本,又给予学生明晰的思考路径,帮助学生架构演讲稿行文框架。(如图1)
图1
作业探究单三:用思维导图拟定演讲提纲
4.因为演讲是口头表述,演讲稿的写作还需要关注演讲的语言。通过这两个作业任务单(表8-表9),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元文本的语言形式特质,便于打磨自己的演讲稿。
表8
表9
5.师生围绕演讲评价量表作业单,一起观看哔哩哔哩网站在2020 年五四青年节发布的演讲《后浪》,并结合单元文本阅读的收获,通过讨论探究,形成下面这份演讲微视频大赛评价量表。(如图2)
图2
作业探究单六:《燃烧》演讲微视频大赛评价量表
接下来,师生以演讲评价量表为活动支架,进行试讲、互评、修改等活动,拍摄完成演讲微视频。在后续的演讲微视频比赛中,也以此量表为依据进行评分量化,完成比赛。纵观整个作业过程,学生们在作业单的任务驱动下,对演讲单元的学习进行了一次整合梳理,从而实现了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作业应助力学生的学习,让大部分学生实现提升和发展。这就需要设计者换位思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的是努力之后的成功,还是挫败和厌恶?
试着以七年级上册《散步》一课的读写共生作业为例,进行学习支架型作业设计的探索实践。写作支架是整合、嵌入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显性的学习支持系统,是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的“脚手架”,有提示、建议、触发、指导写作的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3]本课作业首先提供必要的语文知识;其次搭建程序性支架,帮助学生分步骤完成作业;最后,呈现评价量化表,让学生能将课堂学习、课后练习、自我评价三者结合。
读写共生作业:以《冲突》为题,模仿课文《散步》描写家庭生活中的一次矛盾冲突,字数600 字以上。
1.补充关于矛盾冲突的文学知识,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进行选材指导(如图3-4)。
图3
作业单一:思维导图助选材
图4
2.表格式的作文详细构思步骤,给学生思维以例文演示,是学生拟写作文提纲的重要抓手。
作业单二:矛盾冲突细化表
表10
3.学生借作业单中的自我评价量表,重温教学文本,将其内化为写作指导,同时可用它进行自我评价提升。通过这样一个片段的训练,学生学会将阅读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资源。
第一步:课文解读批注示范。
这(用“这”字强调景色特点)南方初春的田野!(总写景物特征)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分写一,从远处眺望,对比句式写出景色变化)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分写二,近景,抓住一个细节进行描写,“密”字传递出了春天带来的变化);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分写三,近景,从听觉角度描绘春天带来的变化)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总结所见景物的特征,用破折号来突出强调)。
第二步:提供写作评价量表(如表11)。
表11
总之,在作业单中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支架,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能有效避免学生学得茫然、答得糊涂、错得不知所以等问题。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作业设计是关键性抓手。通过单元统整、任务驱动、支架助力的方式设计作业,使作业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撬动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教与学的融合,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