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彬
三明市第一医院消化科,福建三明 365000
糖尿病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有所增加,导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长,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民众不可忽视的威胁性疾病[1]。 据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证实,2 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胃炎的概率较高, 预后不良的发生概率也远远高于一般群体[2]。 胃炎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是因致病因素造成的胃黏膜炎症反应,具有恶心、呕吐以及腹部疼痛等相关症状,甚至存在痉挛、发热症状,胃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难度有所增加,如果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措施,可能会因供氧缺乏、休克造成死亡,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影响较大[3]。 目前针对胃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措施。 有研究资料认为,除给予患者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在研究期间还需重视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对增强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状态[4]。 该文展开对照研究,选择 2020 年 1—12 月收治的78 例胃炎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分析评估胃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以该院收治的78 例胃炎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展开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对照研究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 例。 对照组中男 24 例,女 15例;年龄 40~75 岁,平均(57.43±2.48)岁;糖尿病病程 1~10 年,平均(5.62±1.12)年。观察组中男 25 例,女 14 例;年龄 41~75 岁,平均(57.72±2.39)岁;糖尿病病程 1~10 年,平均(5.54±1.19)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相关检查,纳选对象临床症状及体征与胃炎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幽门螺杆菌(HP)呈现为阳性;入院后具有腹胀、早饱、嗳气、胃烧及食欲不振等相关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类型严重并发症;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近期服用抗胆碱能类及非甾体类固醇药物者;未接受任何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者;伴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伴有严重肾功能、肝功能障碍者;合并发生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者;确诊为妊娠糖尿病、1 型糖尿病者;存在精神障碍,无法有效沟通、交流者;研究期间不能积极配合者。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监测体征,纠正患者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定期进行病房的清洁,保证病房处于通风状态,对于护理期间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对于患者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反馈给医生,积极配合医师采取对症处理措施。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整体护理干预。 ①心理疏导:因胃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症状较多,存在严重不适症状,再加上糖尿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患者对治疗效果过于担忧,增加焦虑情绪,甚至会因负面情绪无法配合治疗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原因,积极消除,耐心告知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措施及预后效果,以便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积极配合治疗[5]。 ②健康宣传教育:大部分患者因对胃炎及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即便患者知道疾病与日常饮食习惯不佳有关,但未加以重视,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认知干预,通过强化健康宣传教育详细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健康行为对于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以便于患者病情尽早改善[6]。 ③环境干预:患者病室定期通风,保证病房空气处于流通状态,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及时调整患者病室内温度及湿度,保证患者病房处于安静状态,限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时间,避免加重患者负面情绪[7]。④用药干预:在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告知其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作用,定期服用药物, 告知患者不可随机调整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在必要情况下落实用药监督,强化患者用药依从性。对特殊患者需要在用药以后监测存在的不良反应,在发生异常情况后及时告知医师采取对症处理措施[8]。 ⑤疼痛干预:胃炎患者存在严重的腹痛症状,因存在持续性的腹痛症状,为避免患者疼痛症状影响到生理及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其主诉,掌握患者疼痛等相关症状及严重程度,采取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对疼痛症状无法减轻者需要合理应用镇痛药物,此外可以应用视频及音乐疗法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症状[9]。 ⑥饮食干预:大多胃炎是因患者饮食习惯不良所造成的,在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需要强化饮食护理,掌握患者饮食习惯及爱好,依照具体喜好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注意进食含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食物,在病情好转前以流食为主,增加饮水量,禁食生冷、刺激性及海鲜等相关食物。 对合并糖尿病及胃炎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要制定每日所需的碳水化合物、热量及脂肪和蛋白质,规划食谱及进食时间,指导患者长期遵守执行[10]。⑦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坚持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锻炼方式,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合理控制运动强度,选择适合患者自身条件的运动方式,告知患者随身携带糖果等零食,以便于在发生低血糖时及时处理[11]。⑧血糖控制:对使用胰岛素药物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按照顺序轮流注射,注射部位重复者注射胰岛素时需要至少间隔8 周,避免药物吸收效果受到影响。 在患者用药期间遵守饮食计划,出现饥饿、多汗、头晕及心悸等低血糖现象者需要及时进食或者就医[12]。
血糖指标:监测两组患者在采取护理措施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监测数值均于监测3 次以后取平均值。
护理满意度:应用科室自拟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划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问卷评估范围分别为>85 分、60~85 分及<60 分。
疼痛评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生活质量:借助于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含生理机能、躯体状态、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
胃炎等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分析两组患者胃酸、胃胀、腹痛及胀气等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指标等相关数值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组别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空腹血糖(mmol/L) 餐后 2 h 血糖(mmol/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10.37±2.05 10.45±2.24 0.165 0.870 6.53±1.74 8.44±1.58 5.075<0.001 12.41±1.62 12.36±1.57 0.138 0.890 7.15±1.44 9.27±1.72 5.902<0.001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 干预后9.36±1.42 9.75±1.58 1.146 0.255 5.96±1.63 7.47±1.24 4.604<0.001
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4.3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6.45±1.21 6.39±1.14 0.225 0.822 3.42±1.04 4.74±1.13 5.368<0.001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组别 生理机能 躯体状态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87.64±5.77 82.36±5.65 4.083<0.001 84.75±4.96 79.62±5.55 4.304<0.001精神健康89.77±5.96 83.52±6.44 4.448<0.001社会功能86.78±4.96 81.63±5.75 4.235<0.001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组别 胃酸 胃胀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3.36±1.42 4.75±1.15 4.751<0.001 3.48±0.85 4.45±1.51 3.496<0.001腹痛3.16±1.02 4.44±1.56 4.289<0.001胀气4.31±1.06 5.11±1.34 2.924 0.005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以及生活习惯的不断转变,胃炎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因胃炎一般未见明显的临床症状,为此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任由疾病继续发展可能会发生恶化, 这会引起严重的预后症状[13]。 就目前而言,胃炎合并2 型糖尿病并无彻底治愈的方法,通过疾病监测,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辅助应用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这对控制疾病蔓延具有积极意义[14]。 胃炎大多是因患者饮食不规律,或者长期进食刺激性食品、抗炎药物所引起的,2 型糖尿病合并胃炎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贫血、食欲不振、上腹痛等,患有胃炎病症后不仅影响糖尿病饮食,还会发生血糖波动,进而加重患者病情[15]。 此外2 型糖尿病机体中的血糖水平比较高, 会发生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在机体中微量元素失衡以后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疾病,目前针对此类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措施,辅助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16]。
该次对照研究结果证实,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血糖水平等相关指标数值相近(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数值低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炎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全凤琼等[17]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其研究过程中,干预后路径组空腹血糖(6.69±0.76)mmol/L、餐后 2 h 血糖(8.45±1.11)mmol/L 及糖化血红蛋白(5.75±0.71)%等指标数值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给予胃炎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充分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依照患者需求落实健康宣传教育,对于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及时提出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全面、正确地认识病情,同时落实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及药物监督等相关措施,取得的护理服务作用已经逐步成为院内共识[18]。 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及计划性,在落实健康宣传教育期间对于患者实际情况反馈以及监督,依照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掌握程度,调整健康宣传教育,可以充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19]。在该次研究期间整体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含胃炎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心理疏导、饮食计划调整、运动干预、疼痛症状缓解、血糖指标控制等相关内容,上述护理措施的应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可以弥补患者对于医学知识存在的不足,促使患者在医护人员专业医学知识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整体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全面掌握患者实际情况,落实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对于医疗人员的配合程度,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20]。
综上所述,胃炎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