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成
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在教学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倾向,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高效教学。可见在初中语文中实施高效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顺应改革变化的趋势,把握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4-483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正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从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注重课堂巧妙提问、创设直观教学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深度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情绪、心理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具有主动学习的动机,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基础。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改变“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用真挚、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学习探究的空间,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比如,学习语文本身就很枯燥,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导致大多数学生丧失学习热情,课堂学习气氛也越来越枯燥乏味。对此,在教授“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笔者做了一些调整:首先从课堂教学中改善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机会,主动与学生交谈、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也逐渐得到改善,不再对语文学习存有抵触情绪。
二、注重课堂巧妙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因为提问可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继续关注并重视课堂提问环节,提炼、设置语文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的内容,并把握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创设出引人入胜、充满悬念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动机,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深入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例如,在讲授“中国石拱桥”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先读课文,熟悉文章的内容,再提炼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带着疑问和思考再去再读一遍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能够通过问题的分析,来实现对课文主旨大意、中心思想的深入理解、有效把握。过了一会儿,学生得出了答案,笔者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此来做出适应性的教学调整。
三、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感官体验
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充分激发、丰富学生的感官经验,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适当改变和创新以往单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技能和素养,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辅助语文教学,以图象、动画或短片等形式呈现语文知识,充分还原语言所描述的场景,丰富学生感官,增进学生知识理解。
例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时,文章主要是围绕济南雪景的描写,以此来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为進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笔者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直观的教学情境,将济南冬季雪景用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济南的冬天和雪景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深刻的认识,进而对课文中作者的语言描述有更深的理解。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会运用于生活,从中可以看出,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对具体教学实践的一种延伸,能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语文教师应善于挖掘和搜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各种资源,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有效地还原、创造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体验语文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举例来说,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这篇文章属于童话,讲故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笔者决定把生活的元素融入到故事里。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更容易被我们所信赖。在学习完本篇课文后,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笔者通过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而言之,无论教育教学如何发展变化,实现深度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追求的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主动实现创新策略的运用,进而实现深度的初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9(A0):51-55.
[2]彭红超 祝智庭.深度学习研究:发展脉络与瓶颈[J].学术时空,2020(0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