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今我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使教学插上高技术的翅膀。为教学锦上添花,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正确地运用多媒体,并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呢?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必须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这说明,好奇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如下情境: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 三分之一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九分之三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上有效的声音,生动的画面,这样的情境教学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吸引住,由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要学、乐学,同时也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引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大小不变。
2 化静为动,促进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展示细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些枯燥的概念如何教能吸引学生,同时又让学生容易理解掌握。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一只青蛙和一只米老鼠在一条标有数的数轴上比赛跳格子。
师:1只青蛙和1只米老鼠在进行跳格子比赛,青蛙每次跳4格,米老鼠每次跳6格。(多媒体显示:青蛙4格4格地往前跳,米老鼠6格6格地往前跳)(看着这样有趣的动画,唤醒学生的注意,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很多学生为小青蛙的落后而着急,情不自禁地为青蛙喊加油)
师:请同学们分别观察青蛙和米老鼠跳到的数有哪些?
(课堂中的热闹场面立刻静了下来,学生们的目光重新回到数轴的0起点,逐一找出青蛙和米老鼠所跳过的数)
生1:青蛙跳到的数有:4、8、12、16、20、24……
生2:米老鼠跳到的数有:6、12、18、24、30……
师:青蛙和米老鼠所跳到的数分别有哪些特点?你们能接着写下去吗?观察并讨论,青蛙和米老鼠共同跳到的数有哪些?这些数又有什么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热闹的比赛场景又绕回到本节课的重点“找倍数—找公倍数—找最小公倍数”,以及这些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再用集合圈表示出来,这样促进学生解决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一定的现实情境中学习,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使枯燥与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在“图形的旋转”教学中,学生对逆时针、顺时针旋转90°或180°这个知识,在方向,点、边的移动和旋转找不着位置。因此,我制作了运动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将不同的图形以直观的运动现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学生认真观察发现不同的运动现象,直观展示图形变化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能把抽象知识转变为易于理解接受,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有效实现教师精讲,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四、增加练习容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取、巩固、记忆并转化为运用能力的整个过程中,练习贯穿全过程并起到重要作用。多媒体练习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成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它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完成,也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玩中学的过程,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在练习巩固环节,利用课件设计了闯关的判断题、连线题、填空题、拓展题等等。练习形式多样,有针对性、趣味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特别在上复习课时,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题一题地讲解,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一题一题地讲评的话,这样占用很多时间,使教学容量大大地降低,而且学生在练习时会觉得很枯燥、无味,学习的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根据各知识点间的前后联系,亲身梳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在上课中让学生体验了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过程,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这样的复习课,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不仅体验了探索、成功的喜悦,还有助于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发挥多媒体手段能增大教学密度,不仅省去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和擦拭的时间,练习容量的增加,拓宽了学生解题思路,提高练习效率。当然,要注意精心设计适量练习,提高练习的质量与效率。
总之,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不可能替代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学、训练、反馈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因此,我们应明确地把多媒体教学定位在“辅助”的角色,在组织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灵活地调控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