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探讨

2021-12-19 01:47林敏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4期
关键词:阅读信息技术情境

林敏

摘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符合新课标指导思想,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 途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 优势,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有机结合,以课 堂教学和网络阅读同步实施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全面的 核心素养培养计划,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情境;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 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成为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的有效途径。下面针对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点进行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是一个包括 了知识、能力、技术的动态整合概念。其中最基础也是最具 代表性的一项就是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建立标志就是学生 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具 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等特点,但是由于年龄较小的原因, 小学生还无法有意识地对学习动机进行自如的掌控,对语文 课程的学习持何种态度,通常是兴趣使然的。为了更好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为小 学语文课堂开一个好头,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活学生 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有效培养,为培养小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例,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讲述一粒种子 是如何变成木地板的过程。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问题, 小学生会对本问题形成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教师可以抓 住这一时机,在导课环节以信息技术将本问题进行描述, 比如,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一颗种子的画面,然后再播放一 段地板画面,进而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一个更加清晰化的认 知,让学生明白,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种子最后如何会 变成地板的。教师以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 发,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仅有效活化了课堂氛 围,也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效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信息资源中 感受到大自然的奥妙,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 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优良学习品质。想要启迪学生的智慧 心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感悟能力,必须首先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育领域备受推崇。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仅 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也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体现载体。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多样化和趣味化,消除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因此,教师在利用信 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 工具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生趣盎然的语文课堂,促使 学生在立体直观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彰 显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实效。

三、开展网络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还有语文能力、语文积累、 人文知识等多项核心素养,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扩展学生的文学积累和人文知识储备,就必须扩大学生的文 本阅读量。小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能力都处于起步阶段, 阅读量也相对较小,想要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教材 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入课外阅读。传统的语 文课外阅读,需要购买书籍耗费大量的资金,在信息技术席 卷的当下,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可以利用充沛的信息资 源以及信息技术高速便捷的优越性,发展课外网络阅读,既 能节约购买书籍的资金,也能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使学生 在课外阅读中摄取丰富的文学滋养,助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 养的完善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阅读室进行阅 读学习,利用本校阅读室可供 60 名学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宽 屏幕一体机进行阅读学习。比如,在进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通 过插画和视频对学生进行展示,从而使本知识点内容变得更 为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网 络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涵养,从而 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四、通过信息技术直观演示,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在传统小学课堂上, 学生并没有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 语言表达时间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启发学生对获取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可以使学生在 较短时间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性体验和理性 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 力得到长久发展。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在教学中往往有助 于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弥补学生因生活经验不足等因素造 成的“无话可说”的尴尬表达训练。例如,在执教《中华传统节日》一课中,要求学生写 一写过节的过程,向大家展示活动成果。这与本单元的核心 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 过节的过程”是相契合的,即为本课的重难点。但是在执教 过程中,发现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工作繁忙,传统节日的仪 式感已被弱化,许多有民族特征的节日仪式被简单化甚至被 取消,学生因参与感不强,故而“无话可说”或者落入节日 便是聚餐的“庸俗”套路之中。在课堂表达中,节日文化被 “吃”文化替代,学生的语言实践陷入单一化。如果在这节 课中教师改变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既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课堂的语言表达实践,又能直观生动地感受节日文化。教师在设计这一课之前,因通过历史资料查询、加强家校合作的形式,多渠道、多方向 的收集所在地域的特色传统节日。利用互联网史料记载收集 节日风俗图文、利用与家长合作的形式使用多媒体影像记录 节日风俗习惯。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 PPT,在课堂中让学生 直观的学习、观看过节过程,不仅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传 统节日,还很形象地感知了节日的地域特色。多媒体的直观 演示,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传统的节日 文化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 点,训练了核心要素,完成了教学目标。

结语

总之,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 整合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打造具有 科技感的学习氛围,也能满足新时代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 求,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校蒙 .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教学调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20.

[2] 张冠男 . 小學语文写话策略浅谈——以统编版教材为例 [J]. 语文教学通讯 ·D 刊 ( 学术刊 ),2020(02):41-43.

猜你喜欢
阅读信息技术情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