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国学体验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索

2021-12-19 12:37赵文刚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五位一体布局

赵文刚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水源泉”,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铸魂育人资源。在传统文化教育校本实践中,通过突显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特色定位、构建“五位一体”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开展数字国学体验实践探索,让学生在亲身或模拟体验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优秀传统文化“生欢喜心,增亲近感,发文化力”,有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特色定位;“五位一体”布局;数字国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6-0061-03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本校)是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数字国学教学”联盟主持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党建引领,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办学特色,努力搭建传统文化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的桥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工作做到了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定位

本校始建于2015年4月,作为地处中心城区的一所新建学校,如何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办学定位,实现健康、优质、快速发展?在办学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通过政策解读、地域和校情分析、顶层设计、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等方式,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逐步明确了“以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学校文化建构和顶层设计工作。逐步形成了《东凯实验学校理念文化系统》《东凯实验学校视觉文化系统》《东凯实验学校环境文化系统》《东凯实验学校行为文化方案》《东凯实验学校章程》《东凯实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等引领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定位。

以“学校发展愿景”为例,本校把发展愿景定位为“培育文化种子的沃土,引领教育发展的典范”。“文化种子”是本校对学生的隐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同性格、不同天赋的学生来到学校后,都会像种子发芽一样,受到文化的熏陶,滋生求知的动力,萌芽、生长、开花、结出丰硕的文化果实。最后,每个学生带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中华优秀文化遍地开花,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学校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全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自然会成为孕育“文化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沃土”,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根铸魂。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五位一体”布局

为开展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本校全方位、立体式构建了“五位一体”布局,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一是文化引领,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二是课程建设,开发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三是活动推进,搭建丰富的传统文化践行载体;四是家校共育,创设传统文化教育的全环境;五是实践导行,突显知行合一的传统文化学习价值。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历史久远性、传统文化教育在特殊历史阶段内的淡化及缺失、西方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普及不够、效率不高、内化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传统文化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成为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关键。

三、数字国学体验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一)建设数字国学体验馆,为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提供环境载体

在数字国学体验馆中,我们将四维、八德、六艺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设计当中,营造了身临其境、潜移默化的情境氛围。“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元素与学生学习环境有机融合,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效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另外,通过智能迎宾系统、地面互动系统、流动影视墙等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当堂传统文化体验课的情境之中,利用数字交感体验技术,形成人机互动体验,为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认知感受。

(二)开发数字国学教育资源,为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提供课程载体

本校与山东省品牌学校研究所国学体验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国学体验教育成长共同体,把国学内容开发为软件课程,通过课程实施,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穿越式、模拟式等全新的体验方式。诵读课程、节日课程、礼仪课程、书法课程、戏曲课程、核心价值观课程等主题数字资源课程,都包括情境导入、知识展示、探讨交流、体验悟道、知行合一、激励评价六个板块,为教师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数字化教学体系,为学生体验、模拟、感受、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数字模拟空间。

(三)研究数字国学课堂教学及活动课程,提升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情景模拟式”体验教学模式,学生借助现代化多媒体交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穿越时空对话古圣先贤,沉浸经典感悟立人之本,互动体验践行知行合一,在亲身经历中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人文精神。

1.创设情境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在体验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迎宾系统、地面互动系统以及流动影视背景墙等多媒体设备,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直觉体验,加深感性认识。教师变为平等的参与者与协作者,引導学生感受情境,并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从合作与交流中解决问题。比如,在《首孝悌》课例教学中,为激励学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成为见多识广的人,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字课程资源情境再现“书童与哥哥”的对话场景,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书童,你怎样向哥哥学习?怎样做一个会读书、好读书、有知识的人?在这个基础上交流发言,学生就进入了沉浸式体验的氛围,把自己当作“书童”,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与情境融为一体。

2.互动体验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互动体验中亲身经历、自主探究、互动提升,实现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投入、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合作精神的培育。教师要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为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软件资源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体验环境、搭建体验平台,引领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道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比如,在《传统节日课程——清明节》“体验悟道”环节中,学生借助“体感互动系统”开展踏青、蹴鞠、放纸鸢等传统习俗体验活动,感受节日氛围;借助“镜面一体机系统”绘制家族树,了解家族谱系;借助“流动影视背景墙”开展祭先人、祭英烈活动,培养家国情怀。

3.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内化升华。建构知识,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直接经验,在转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已有的感性体验基础上加深理性认识,让理论知识在体验中找到切实的立脚点,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体会与总结的过程中实现内化,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比如,在《首孝悌》课例教学中,学生借助触屏体验系统学习经典,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放在语境中整体感知,自主建构新知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借助本课数字课程资源中的视频动画讲解,就可以正确理解经典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了经典,在师生互动中建构了知识,学习效果自然得以提升。

4.行为文化引领学生自觉行动。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知识建构基础上,为巩固学生认知,促进教育效果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本校制定了“立德齐礼”学生行为文化方案,引导学生提升内在的思想品德,养成外在的守礼习惯,为学生成长成才、走向未来打好基础。本校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美德少年评选、每周一星评选、知行合一少年评选等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及社区风尚。至今,已累计评选每周一星1800余名、美德少年100名、知行合一少年50名。在榜样的引领下,全体学生践行“博文约礼,知行合一”的校训、“进德日新,为学日益”的校风、“学求自得,行贵自律”的学风,用实际行动“为幸福人生奠基”(本校办学宗旨)。

5.生活实践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生活实践是帮助学生将优秀国学思想及良好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生动载体。我们引导学生将数字国学体验课堂的学习收获与家庭、社会等生活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在课堂上建构内化的道德认识,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成长为“志趣高雅,善学会用,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阳光学子”(本校培养学生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国学体验课堂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发挥数字化教学优势、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课堂。不能唯技术而技术,应是传统课堂与数字化教学优势的有机整合、有效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数字课程资源的原则是基于教学目标、匹配教学内容、优化体验环境、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创设情境,沉浸体验—探究新知,建构知识—体验悟道,内化升华—激励引导,知行转化”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也不是一个固定的线性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进行重组整合,以发挥数字国学课程资源的最大优势。

实践证明,数字国学体验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种下了优秀文化的种子,促进了行为转化,真正达到了“生欢喜心,增亲近感,发文化力”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目标,效果显著。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家》杂志、《文化大观》杂志、中国孔子网、山东省教育厅网站、东营电视台、东营日报等媒介对本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均予以宣介推广。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数字体验教育资源

本校通过深化研究,在礼仪课程、节日课程、经典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体验课程基础上,依托“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数字国学教学’联盟主持学校”的平台资源,做好数字国学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实施、共享与普及工作,进一步丰富茶艺体验、棋艺体验、服饰体验等数字资源和课程内容。

(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本校以数字国学体验教育为核心,通过文化熏陶、课程实施、活动推进、家校共育、生活实践等措施综合发力,实施好“固本、铸魂、打底色”工程,引领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成长为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总之,学校通过深入持续开展数字国学体验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积淀了人文底蕴、树立了品质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丰富了精神内涵、提高了发展境界,为学校优质发展提供了有效方法、找出了健康路径。2017年9月,学校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学术年会,向全国教育同仁推介传统文化教育“东營东凯方案”;2019年12月,学校承办了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第四届年会暨传统文化公开课观摩会,被确定为全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数字国学教学”联盟主持学校。实践证明,这既是一体化实施德育课程的生动诠释,又是追求学校优质发展和特色发展的主动探索。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五位一体布局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