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涛 赵明 邵晗琛
摘 要 体育家庭作业有助于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彰显体育品德,使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真实落地。为突破体育家庭作业教师规划意识缺位、学生功利意识过重、家校共生意识滞后的困境,本文提出注重作业的科学设计,优化作业的落实方式,革新作业的批阅形式,强调作业的呈现环节的破解路径,并对提升体育家庭作业效能进行了考量,以期为推动体育家庭作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体育家庭作业 体育品德
教育中,从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到倡议“素质教育”,再到当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无论秉持哪种观念、提倡何种素养,前提条件都是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健康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然而当下,我国小学生的肥胖率居高不下,近视率逐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重文轻体”的观念普遍存在。这直接导致了这样一个现象:学校文化课每天都会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然而体育课却很少有家庭作业一说。可是,学生要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成长,体育锻炼特别是课外体育锻炼必不可少,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科学合理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对实现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学科素养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一、体育家庭作业面临的困境
1.教师规划意识缺位
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有责任在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不断的优化,帮助学生系统渐进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及学练运动技能,然而现实情况是,体育教师对体育家庭作业存在认知偏差,缺乏“规划意识”,作业内容与单元计划、上课内容脱节,导致作业内容僵化、枯燥、单一。例如,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为“篮球传接球”,而当月的体育家庭作业却是几组简单的原地跳绳和高抬腿,这虽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却给人以“形在意不在”、敷衍了事之感,全然是对体育家庭作业作为课堂延伸本质属性的悖离。
2.学生功利意识过重
体育家庭作业是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引擎,培育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必须依赖于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落实。有数据表明:分别对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效度高的学生与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效度低的学生进行前测与后测的对比,前者在自我认知和自我效能感方面产生的积极变化更明显[2],这充分说明体育家庭作业在促进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彰显体育品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往往呈现“考什么,练什么”的功利化取向,对非应试作业呈现无意识的“虚假学习”,学生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时虽进行了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学练,却边缘化了自身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育,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深度参与,对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
3.家校共生意识滞后
在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校共育[3]。体育家庭作业得不到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家校“共生意识”的滞后。长期以来,家校对体育家庭作业认识不一,在“重文轻体”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家长过分看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认为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培养完全是学校的义务,和个人、家庭无关。由此,体育家庭作业长期处于教师主导的单向输出状态,家长的参与水平多停滞在以灌输、传达为主的沟通层面,造成家庭体育教育功能的严重缺失。体育家庭作业在落实阶段,家长往往用“形式化”的打卡或敷衍了事的签名替代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真实参与,家长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作业制定的决策中,导致家校关系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课外体育作业的完成生态是否平衡,成果反馈是否优质,与家庭、学生、学校的共生意识相关,只有建立起共生下的家校生态,增强家长对学生体育教育的介入度和责任意识[4],才能获取多方联动,推动体育家庭作业的高效落实。
二、破解体育家庭作业困境的具体路径
1.基础——注重作业的科学设计
无论是课堂延伸类作业,体质健康类作业亦或是自选作业,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对体育家庭作业进行科学设计,注重体育家庭作业选择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分层性的把握。在课堂延伸类作业中,可以要求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展示给父母,在父母的监督下(要求动作掌握不到位的学生让家长进行保护与帮助)完成一定次数的练习,进而使技术动作逐渐成熟;体质健康类作业可以科学量化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以促进学生体质达标,在布置这类作业时,要根据学生运动能力的不同进行合理分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完成既定目标,在激发学生学练兴趣的同时,获得运动能力的提升;自选作业是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学生腿部力量较差,可以选择直臂深蹲+弓步蹲,学生喜欢户外运动,可以进行爬山、打篮球等的亲子运动。
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还应该根据气候、季节、学校特色的校本实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化。例如不同的季节应该有不同的体育家庭作业呈现方式,夏季比较炎热,可以居家进行左右并步小步跑、开合跳等占用空间少、需用器材少的运动;春秋比较凉爽,可以布置户外定时跑、户外跳绳等体育家庭作业;冬季比较寒冷,可以以室外运动和室内运动交替结合的方式呈现体育家庭作业。
2.核心——优化作业的落实方式
教育既发生于学校,也产生于家庭,家庭作为联接学生与学校的纽带,在优化作业的落实方式上,应减少家校行动差异度,重点关注家长的参与程度,以家校双方一致的利益、立场为落脚点。而在体育家庭作业落实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就符合双方的共同立場。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落实,要充分激发家长的“共生意识”。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到家庭体育作业培训活动中来,现场传授科学的技能指导方式,让家长参与其中以身作则,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其次,学校要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络机制,体育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组建体育家庭作业钉钉群,家与家、校与家之间可以第一时间将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反馈和讨论,为家长指导作用的发挥提供平台,这也为体育教师作业的布置提供了有效参考,对家校“共生意识”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如何有效落实提升学生健康行为、彰显体育品德的体育家庭作业呢?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养成不是强加的结果,而来源于学生的主动建构。教师在布置理论知识性质的体育家庭作业,比如内容为“和家长一起看一场球赛”时,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场上队员赛前是不是有热身、赛中是不是有配合、赛后是不是有总结等一些列问题,促使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判断,以此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关键——革新作业的批阅形式
体育家庭作业的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在作业内容的批阅和作业质量评估方面缺乏着力点,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革新体育家庭作业的批阅形式,同时赋予家长作为监督者和评价者的权利。例如,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为“跳绳”时,可以让家长录制小视频并上传至钉钉群,同时要求家长对所提交的作业进行投票,评选出优秀作业,引导家长对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完成质量给予关注,形成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此外,学生自评、互评可以作为作业批阅的辅助形式。比如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为“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个体能提升计划”,教师可以提前制定好作业批阅规范,学生依据批阅规范对作业进行批阅,同时对练习效果进行合理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4.定向——强调作业的呈现环节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定向、唤醒、激励[5]。创新体育家庭作业的呈现环节,使之与体育展示与比赛挂钩,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家庭作业的价值认同。由于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参与体育作业的完成过程,其呈现环节的创新应在学校和家庭的联通下进行,确保学生练习的真实发生。比如跳绳、俯卧撑等作业,家长可以把学生练习的视频上传到班级钉钉群,体育教师根据视频呈现情况,共性问题集中指导,个别问题单独辅导,并联合家长评选出优秀作业,定期推送学校公众号,要求班主任转发班级群,进而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的锻炼氛围。学校每学期可以开展一次亲子运动会,依据一定的评分标准将体育家庭作业的练习项目融入到亲子运动会中,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充分展示,并以此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家长。学校还可以通过课上实测过关、每月大擂台方式检验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和家庭对学习成果的关注度,改变以往碎片化的体育家庭作业单向传输方式,实现学生体育活动从课内向课外的真正延伸。
三、提升体育家庭作业效能的策略
1.保障运动强度
学生运动能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是以一定运动负荷作为保障的,无论是课堂延伸类作业、体质健康类作业,抑或是自选作业,都应该在家长可操作可参与的基础上,确保学生的运动负荷始终保持在一定强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水平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学生每次持续运动时间保持在30~40min为宜,同时兼顾学生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灵敏、耐力练习的合理搭配,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并及时给予科学的锻炼指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定期提供科学的运动干预建议。
2.培育家庭体育文化
家庭体育文化是在家长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家长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或一起看一场体育比赛,长期坚持,亲力亲为,让孩子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并体验亲子运动带给学生的欢乐,帮助学生形成并发展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同时,家庭和家庭之间可以建立家庭体育联盟,组建妈妈啦啦队、爸爸运动队、开展家庭体育赛,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文化氛围,为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和良好的体育品德而努力。
3.引入社会力量
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体育家庭作业,给家长指导方面增加了难度,有的家长过多的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同时,大部分的家庭居住空间有限,有些体育项目无法在家中展开,小区体育设施配套不完善等等,这些都是影响体育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家—校—社互联共融,引入一定的社会力量,拓展体育家庭作业的外延,将社区体育作业纳入其中,是我们未来需要考量的一个方向。
体育家庭作业作为体育课堂的有效延伸,在弥补学生体育运动时间不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优化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路径,在作业内容、落实方式、批阅形式、呈现环节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发挥体育家庭作业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世杰,王洪鹏,鲁沐,等.后疫情时期家庭体育对于保障全生命周期健康的价值、使命与担当[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1):12-16.
[2] 孔琳,汪晓赞,徐勤萍,等.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10):29-35.
[3] 郭柳燕.對小学体育学科设置课外作业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61-62.
[4] 林少娜,陈绍艳,胡英宗,等.“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6):50-53.
[5]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3.
[责任编辑: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