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名扬 李佳阳 李薇
摘 要:本文采取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以H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抽取500份样本,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进行调查。从国内国际事件关注度、党建工作满意度、大学生“三观”、大学生心理状况、学校评价、学习状态和专业认可度、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精神面貌九个方面进行归纳描述。研究发现,H大学大学生思想状态整体积极向上,但存在极小的个人利己风险;H大学思政工作对其有重要的正向引导作用。文章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其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思想特点;行为规律;当代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2-0055-03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个人的品质特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教化才能形成,思想状况更是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马克思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变更。”[2]教育学中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学中社会化理论、政治学中政治文化理论的研究也均表明,个体的前期认知对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更具显著性和决定性影响。作为接受高等教育而未正式步入社会的特殊青年群体,当代大学生在迈向成熟的过程中显现出各种心理、认知、行为上的问题。了解其普遍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正确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基于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思路自制问卷,面向H大学全体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在本次调查中,男女比约为7:3;学科专业方面,理科工科人数较多,占比为67.7%;入学前户籍中,城镇人口约为农村人口的两倍,占比为61.4%。通过对于样本整体情况的描述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样本基本情况,总体上符合该校在校生的实际情况。
二、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现状
(一)对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热点关注程度
对国内国外政治、国际局势的关注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重要衡量标准。该校大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主观关注程度呈现两大特征:政治类和军事类新闻最受关注,展现出对大学生国内政治的关心,以及对国际事件的关注总体高于国内事件。在热点话题上,当代大学生关注较多的内容是时政新闻(占比58.8%)、国际关系(占比56.8%)、科技体育(占比52.7%)和社会民生(占比40.4%)。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不仅注重国内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最低(22.5%),说明其健康意识有待加强。
在了解时事新闻的渠道方面,排在前三的渠道为: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微博、微信。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这也启示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作为工作手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需要注重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大学生价值观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各种课程活动中,专业类课程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课外实践,学术讲座的影响程度最低。因此,高校思政工作需要注重发挥好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导师在塑造大学生正确三观中的作用,丰富课外实践形式,提高学术讲座质量。
在当代大学生持有的幸福观上,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幸福来源为“事业成功”“不求闻达,但求贡献社会”“家庭美满”。这表明该校多数大学生将个人利益置于优先地位,社会责任感较低。中国社会传统一向是提倡群体利益为先,主张个体利益对群体利益的绝对服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更多体现出一种向己性,将自我利益而非群体利益放在思考问题的首要出发点,整体呈现出“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特征。
(三)大学生心理状况
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来源是“学习压力”,其次是“经济”和“就业”,这也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压力过大容易引发烦躁、自闭、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高校也应采取相应对策,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四)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从大学生学习的动机与目标层面来看,该校大部分学生将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作为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主要目标,相当大比例的同学将更好地为国家的富强做贡献作为学习的目的。与此同时,找寻一份理想的工作、改善家人的生活条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也都是该校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整体而言,该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积极正向,既体现了对个体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注重家庭的学习期待。当代大学生整体呈现出一种“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即更致力于个人目标的实现,强化自我认同而不是更看重物质条件。
(五)大学生的班级建设与师生互动
大学生对于班级工作的满意程度既是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和班级认同感的基础,也是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重要保障。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当前该校绝大部分学生对班级工作表示满意。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作用。数据调查显示,有48.7%的学生表示和老师的关系一般,23.8%的学生表示关系密切,还有26.5%的学生表示除了上课,没什么关系,只有1%的学生表示关系紧张。师生关系整体较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大学生与辅导员的互动中,学生最希望在互動中获得的有思想上的引领、专业上的指导、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与学业有关的具体事务的处理、生活中的关心以及心理上的帮扶。
(六)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就业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七成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非常清晰或比较清晰的人生规划,但是,也有近三成学生表示只有大致模糊的方向,1.3%的学生表示没有人生规划。在大学生对于未来工作与生活的期望上,排在前三的期待是:获得一份喜欢的、收入合适的工作,陪伴在亲人身边,从事的工作与国家和民族进步紧密相关。说明当前该校多数大学生愿意将自己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工作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相联系。
(七)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与社会实践
在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最需要的性格包括进取、自信、务实、诚信。根据此调查结果,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当代大学生最看重的品质。当前H校大学生对于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总体评价较为积极,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学的认知与现实有落差,在未来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当有侧重地对学生的大学学习观、生活观进行引导。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参加专业相关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未能正确认识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意义,这就需要学校开展形式更加多样的专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三、总结与建议
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规律,是实现学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要求与关键保障。通过上述分析,从宏观角度上来看,H大学大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党建工作效果明显,学生党员能够较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党和党建活动的认识程度浅薄。在微观方面,该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如下: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心理状况普遍良好,心理压力主要源于学习、经济和就业方面;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和正向的学习动机,但是要加强对于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力度;对于学校建设和课堂管理持有较高评价;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但不够明晰和详细;重视参与社会实践,但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与积极性有待提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该校部分学生思想状况存在问题。在学生个人成长目标、学习动机和就业选择中,许多学生将个体的成长与进步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对社会和家庭的回馈。这既说明了大学生具有自我意识,也暴露了大学生自我化、以个人为中心的一面,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予以重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如何激发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心态,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点攻克的两个难题[5]。因此,在高校思政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爱的教育,重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一)实现三全育人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1. 重视专任教师在大思政格局构建中的突出作用
专任教师对学生三观塑造与成长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任课教师在学生的人生方向选择上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广大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专业知识传播的传道者,也应当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路人。学校应当重视专任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将学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全员育人。
2. 思政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
新时代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需要思政工作者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并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新动态,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方法,并提升工作能力。针对学生相较于奉献社会、回馈家庭更注重自身发展等现状,应该通过党团活动思想引领、生涯规划引导、育人体系构建等多途径手段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当下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的形势,要牢牢把握网络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运用新媒体的手段来开展各项工作。
3. 党支部和学生党员要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在大学生思想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充分激发党支部学生党员的模范思想指引作用,不断带动全校同学提升思政水平,为高校思想建设工作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充分的支持条件。
(二)充分發挥大学生心理中心和资助中心的作用
1.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要多项并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该校大学生现如今面临的最大压力来源于学习。需要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调整心态,重振信心,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教育,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也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举措,如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入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等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高校资助中心“精准资助”,推动资助工作专业化一体化
除了学习的心理压力外,经济也是大学生的重要压力来源,学校资助中心要考虑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的全面性,突出整体优势,在坚持“精准资助”的原则上,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并注意全面、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与学生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活全过程,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链条。因此应当注重在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的针对性引导,使其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个人能够得到成长为就业导向。针对现在大学生毕业后追求高收入、高地位和高福利单位的问题,在校期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个人能够得到成长为就业导向,而不是单纯追求物质享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
[3] 沈壮海,史君.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1):15-21.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5] 童建军,林晓娴. 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19(04):95-101.
(荐稿人:黄贝娜,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