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好玩”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经历生活实践,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数学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实践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以更好地完成“数学好玩”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数学好玩”;课内外结合;问题意识;实践活动;课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6-0020-02
引 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每册都会安排一单元“数学好玩”综合实践课,这些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有的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外收集大量的材料,课堂上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有的课程需要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做实验才能有效完成。教师将课堂上的精心设计和课外的精彩活动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完一节综合实践课,还能把数学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让数学课堂更有趣味,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前,大部分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带领学生做调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做科学实践,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享受“数学好玩”。
一、课内外相结合教学,感受“数学好玩”
课内外相结合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内学习,理解教材的“数学好玩”设计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服务[1]。课外,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去实践、去探索、去提供例证,为得出数学结论打好基础。课内外结合开展学习,是“数学好玩”的教学重要方法。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设计秋游方案”一课时,笔者用了两个课时,具体操作如下。
课上,首先,笔者利用教材安排的提示性问题,将“回忆自己出去游玩需要准备什么?”这一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思考:开展秋游需要做哪些准备?安全方面要注意什么?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如何分工?然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把要做的活动准备、人员分工和具体要求写下来。最后,笔者带领学生欣赏阜南的美景,确定游览的景点“南湖公园”和“七彩大地”。
课外,笔者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做了以下调查:有没有去过家乡的“南湖公园”和“七彩大地”,“南湖公园”和“七彩大地”分别在什么位置,门票价格分别是多少?如果去游玩,需要多长时间?要注意什么?如果从我们学校出发应该怎么乘车去“南湖公园”和“七彩大地”?车票每人多少钱?虽然学生很熟悉这两个景点,但是对门票、车票、位置又很茫然。于是,笔者便带着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同时让学生做好记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比较兴奋和快乐,也为“设计秋游方案”课堂教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回到课堂上,笔者让学生根据课外调查设计教师带领同学们再游“南湖公园”和“七彩大地”的方案。有了课外调查数据的支持,学生设计方案时得心应手,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明确,考虑周详,所设计的方案既有车旅费的预算,又有时间的具体安排、安全预案,还有路线图。
就这样,这节“设计秋游方案”课在课内外相结合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学生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收获了知识,明白日常旅游要做好哪些准备,还感受到了“数学好玩”。
二、经历生活实践过程,感受“数学好玩”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是“数学好玩”课程的基础,脱离了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且掌握不深刻,做不到学用结合。因此,在教学“数学好玩”时,笔者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实践,经历学习过程,感受并理解数学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班级旧物市场”一课时,笔者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搭建了一个现实版旧物交换市场,使学生通过交易活动,理解交易的意义,加深对人民币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前,笔者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旧玩具或文具、图书经家长同意后标上价格带到操场上指定位置,物品价格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出现小数,还要带少量的零钱备用。在旧物交换市场上,学生可以买回自己喜欢的商品,也可以卖掉自己旧的商品,还可以用自己的商品和别人等价交换。教师则充当银行和管理员的角色,既负责给学生换零钱,也负责调节交易中产生的矛盾。
活動中,学生玩得热火朝天,有的学生因为得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开心,有的学生因卖掉了自己旧的玩具获得零花钱而高兴,还有的学生向其他同学极力展现和介绍自己商品的优势。这个活动体现了人民币在商品交易中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
活动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旧物市场的物品交易过程编写数学故事,并在下次的课堂上把自己的数学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故事可讲。就这样,一节枯燥无味的课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变得充满乐趣,而且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更加深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数学好玩”
数学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通过亲自操作,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存在且有研究意义的数学问题,然后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滴水实验”一课时,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探讨“滴水实验”数据收集方法,讨论具体的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关键是讨论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这些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的工具、具体的方法、操作的步骤等。笔者鼓励学生具体分工,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完成数据收集。
课外,笔者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实验数据。笔者带领学生设计好实验,然后到学校水龙头旁,让学生利用秒表记录一分钟内水滴的数量。这样,学生就会经历用实验方法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及实验的严谨性,积累动手实验的活动经验。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先播放水龙头滴水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分钟滴出的水滴数量,然后让学生与课外活动中记录的每分钟滴出的水滴数量进行对比。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小组内分析和计算一个没有擰紧的水龙头1分钟、1小时的滴水量,进一步计算每天、每月乃至1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接下来,笔者让学生算一算“一个矿泉水瓶大概能装500毫升水,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掉的水,能装满多少个矿泉水瓶?”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量,进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开展课外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要制订周密的活动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亲自操作实验,收集科学可信的数据,使学生在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
四、以问题为载体,感受“数学好玩”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核心任务之一,而“数学好玩”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无目的地去“玩”,而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3]。因此,发现问题是因,解决问题是果,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上好“数学好玩”课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绘制校园平面图”一课时,课堂上,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班级实物与平面图的对应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例和比例尺的设置,同时让学生思考“绘制平面图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以问题为导向,以“亲手绘制校园平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此次活动的任务。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绘制校园平面图需要哪些资料?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怎么收集?结合图纸和数据怎么确定比例尺更合理?怎么设置图例?”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进行课外测量和课内制图打下了基础。
课外,每个项目小组三人,两人负责测量占地面积,一人负责记录数据。第一小组负责测量教学楼,第二小组负责测量花坛,第三小组负责测量升旗台,第四小组负责测量实验室,第五小组负责测量车棚,第六小组负责测量图书阅览室,第七小组负责测量多功能室,第八小组负责测量操场。测量结束后,各小组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上使用。
回到课堂,学生已经通过测量获得了所有校园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大家先相互分享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绘图纸(作业本)面积和学校占地面积,确定比例尺、图例;然后,按比例尺分别算出学校建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方位;最后,利用数据绘制出校园平面图。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课内外相结合,学生不仅掌握了测量几何图形的知识,会确定比例尺,还会根据比例尺及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同时培养了问题意识,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结 语
开展“数学好玩”教学,教师不仅要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精彩的课外活动,只有将课堂上的精心设计和课外的精彩活动相结合,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体会到“数学好玩”。
[参考文献]
[1]张会,张兵.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好玩”实施探析[J].科教文汇,2019(07):137-138.
[2]安娜.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游戏教学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3]陈红梅.体验“数学好玩”之奇妙四步曲[J].师道·教研,2016(06):72-72.
基金项目:本文系阜阳市教育科研课题“基于课后服务背景下薄弱地区‘数学好玩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立项号:FJK190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东萍(1984.2—),女,安徽阜南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