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机械专业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

2021-12-18 09:56张珂郑中华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

张珂 郑中华

摘    要: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中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理念,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文章以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载体、为过程,在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中植入“厚德精技”育人目标,在相关课程中有机开展专业能力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育人活动。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对标时代机械类人才培养要求,梳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改革,完善专业育人课程设计,探索出机械专业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融入“德育”的有效实施示例。

关键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课程思政;研究生教育;实施示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2-0063-03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但要专业能力水平高,在“工匠精神”方面也要有更高水准[1-2]。当前机械专业研究生培养是以工程能力和工程产品为中心,围绕现有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机械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中,机械设计能力作为机械制造、机械产品运营的关键性基础能力,是对当前中国有效完成从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转型升级,以及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提升机械设计能力作为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学院集中优势师资力量,修订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在机械设计相关课程中设置研究生能力培养达成的目标;要求在学位论文中包含机械工程设计内容,体现对机械工作原理、几何结构、运动方式、能量传递、传感与控制、工程计算等机械专业硬核内容高阶性的理解和运用。

一、依托机械设计专业知识谱系有机植入“德育”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已不单单是由高校完成,涉及机械产品工业生产、商业形态、消费模式等现代社会生活的交互综合作用。毕业生踏入社会将面临在人才市场激烈竞争中如何存活、在技术创新研究中如何发展、在智能制造业形态变化中如何适应等实际问题。在人才培养中,处理好相关机械专业知识学习、产学研技术研究和生产生活实践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具有很大挑战性。学院学术委员会同企业管理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人员广泛开展讨论交流,就机械专业研究生培养形成了相关共识,设置了根据学科前沿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的课程。

机械设计能力作为机械专业研究生必备能力之一,是学位/非学位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科研训练等交汇点。在机械设计能力培养前期,学生需要系统学习数学、力学等理论基础知识。在实施设计过程中,需要掌握三维数字化机械制图绘制技能,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环节,机械类人才必须要具备利用信息计算软件等开展机械设计工作的能力,使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无缝对接,便于机械产品生产工序流程顺畅、高效。伴随着全球化市场形成,市场中机械产品的各类消费者拥有相当独立特性和普通规律性要求,而要把握住消费者需求,从机械产品设计之时,就应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制定相应指标参数体系,转化为相关质量要素形成体系。基于此,机械设计能力培养根植于机械产品的生产、消费、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要想培养能够应对以上要求的机械领域高层次技术人才,在机械设计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就必须关注专业化分工的机械产品,关注基础性知识的普遍掌握,关注机械产品的实际生产、消费等方面。

为此,为培养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将涉及的课程知识作为索引,如“现代机械设计方法”“高等动力学”“现代先进生产”“项目管理思维与方法”等课程,贯通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产业推广应用,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切实在机械专业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融入“德育”教学。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院机械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机械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经过数年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摸索并成功实施了一套依托机械专业知识谱系有机植入“厚德精技”的德育教育体系。学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按章节梳理课程知识点,提炼思政教育元素(同时提升教师自身思政素质),结合“厚德精技”要素,寻找切入点,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学科前沿发展,对学科专业开展深入研究。在研究生课程教学和论文撰写中,实现育人目标“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

二、教学相长促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实施

(一)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教学相长是促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然路径。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收益,学生也必将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受益[3]。研究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相对较强[4],他们的学习是一种继承与创新兼而有之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师的综合要求较高。相比本科教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当然也注重知识传授,但是更加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在切实发挥大学知识传播和创新功能的同时,必然也需要依托大量的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的相辅相成,合力攻破知识产生、知识应用等多个维度的难点。鉴于机械领域内涵的泛化,机械专业研究生在机械知识体系学习中,愈发能够展示个体智力的重要性。

(二)任课教师顶层设计,融合思政元素

学院围绕机械专业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提升,不但在课程上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为手段,对课程知识体系、课程链协同效应等方面也实施了高強度的改革。同时,学院基于研究生培养中导师的关键作用,对导师与研究生的教学相长、共同创新等方面实施了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的采取激励考核措施,就机械设计关键要素,进行了多个方面改进。为推进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的综合提升,学院各课程授课教师依据机械设计涉及的数学计算、信息技术、机械原理、机械制造等开展课程链上的协同与改进。经过改进后,学院按照“厚基础、强贯通、重应用”的育人目标,增设或者优化了涉及数学知识、高等机械原理、智能控制、先进制造等课程。机械设计能力养成不单单是局限于机械设计领域本身,也要广泛引入其他领域知识。

(三)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

机械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创新创意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为机械学科授课教师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启示,便于教师和研究生形成学术研究共同体。机械学科的部分专业教师不乏存在学习知识落后的现象,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可以让教师广泛学习人文社科类知识,其次这些新增、新学知识内容也有助于改变授课教师原有的认知逻辑、认知方法、认知习惯,使他们具有一种更加适合现代化水平的复合性知识结构。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不仅体现在对原理、结构、运动、能量、控制和方法等设计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也需要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过程中厚植工程创新精神、严谨理性、扎根人民等核心要素,为研究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四)与时俱进,厚德精技

围绕机械设计能力提升的制度性保障,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动态优化,把人才培养的“厚德精技”各具体体现要素融入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中,为研究生成长和成才构建良性互动作用体系。学院按照课程类别,依据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进行课程团队内部的研讨交流,同时还召开学术委员会,就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开展协商研讨,在课程难度、课程教材、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达成相关共识,为学院机械类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稳定、动态调整的改进模式。学院定期召开研究生导师大会和研究生学位与学术委员会,并以专题会议的形式,讨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

三、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抓手,全过程“立德树人”

(一)理论联系实际,彰显技术特长

学院导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中,意识到如果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机械设计,那么论文中必定既有学理研究,也有应用研究,这样整篇论文才能以高水平彰显。总体而言,依托机械设计作为论文的关键环节,开展前期的产品分析和后续的产品生产,能够面向高水平应用型技术化、市场化的产品提供具有显著积极作用的技术分析,进而对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产生显著成效。学校是以“应用技术”为特色优势,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是以应用技术为导向,对机械学科研究生而言,机械设计的基础性和技术的更新、工艺的改变,为论文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稳定的基石。

(二)加强过程管理,落实高质量人才培养

学院在广泛调研并召开专家会议研讨后,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中。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理念,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实见效。学院综合分析教学的绩点模式,改进课程学习的评价标准。目前学院研究生培养注重研究科研能力,围绕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设置相关指标,科学判断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三)发挥导师育人功能,全面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

从研究生进入学校起,学院就根据学生研究兴趣,配对相应的导师,严格落实导师研究生双向选择制度,切实让学生与导师形成科学研究共同体,做到研究兴趣一致、科研方向一致、学术创新动力协同等。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贯彻“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依托研究生和导师建立学术合作基础,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关键技术,开展相关研究,真正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建立研究生与导师学术共同体的基础上,导师给学生布置研究课题,围绕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学院开设的系统化、体系化、应用化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等模块中修读适合的课程。在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依托学科导师组的力量,使课程学习以机械设计能力形成为导向,开展创新型、复合型的学习,为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科研论文做好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为其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课内引领,课外扩展相辅相成

从研究生修读课程的实践中,发现专业学位课程是机械类研究生必须重点掌握的课程,研究生如能较好地完成学习,则对研究生所有课程学习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讲解和学生研讨之间是否有效地相互融合,是研究生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除此之外,课外开展的学术沙龙对研究生知识学习、能力淬炼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生在各类学习活动中,开拓了眼界,增进了交流,增强了知识的复用能力,为后续开展科研活动做好了行动准备。

在研究生论文撰写中,导师及学科导师组依据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考虑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凸显论文研究过程植根于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统筹起来。在实施系列相关科学研究活动中,研究生作为学院的重要力量,为学院横向和纵向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学院年均科研经费和专利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同时导师和研究生合作撰写的高水平学科论文质量也得到快速稳步提高。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学院各类科研项目与教学改革项目都对研究生的培养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导师切实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特别是发挥各类机械相关企业的育人资源,整体提升了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结语

学院把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思政,放在新时代“三步走”发展战略布局中去认识,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國家总体布局中去系统谋划,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学院以提升研究生机械设计能力为目的,整合机械工程学科相关学院的育人资源,做到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在各类课程中,基于“勘探—采掘—冶炼—加工”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路径,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把机械设计课程作为关键课程,贯通左右相关领域的课程,集中学院整体力量,积极拓展校内外育人资源,以研究生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制度性保障,在研究生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植入

“厚德精技”的育人核心要素,开展系列人才培养活动,切实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施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活动,探索了一种适合学院发展的育人模式。该模式已成功依托机械设计能力提升,将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进阶升级。同时,学院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将继续优化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做实全过程育人。在“研究生招生—培养计划定制—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专业实践—毕业答辩”育人链中有机植入思政元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卫红.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2]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

[3]赵艳波.论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4]罗娇.研究生导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11).

收稿日期:2021-03-17

作者简介:张珂(1968—),男,河南洛阳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设计方法、精密机械测量和柔性传感器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