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刚,陈静
新沂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新沂221400
妊娠糖尿病为妊娠期特有疾病,是指既往不存在糖尿病史也不存在糖耐量降低情况的妇女在妊娠期间首次处出现糖耐量异常情况[1-2]。相较于健康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更高。该疾病会极大危害母婴近远期健康,血糖控制不佳还可能引发先兆子痫、产褥期感染、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及羊水过多等不良结局[3-4]。临床多数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与发病机制均与2型糖尿病高度一致,且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有70%左右的孕妇最终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进一步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5-6]。故为了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加强妊娠早期强化干预十分必要[7-8]。鉴于此,该研究将2018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4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妊娠早期强化干预,以期能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该院收治的14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②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③单胎;④初产;⑤具备正常交流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或智力障碍者;②合并其他严重妊娠并发症者;③合并严重营养不良或创伤者;④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⑤既往存在糖尿病病史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甲组72例,年龄18~43岁,平均(31.15±3.59)岁;孕周24~28周,平均(26.15±0.18)周。乙组72例,年龄19~42岁,平均(31.13±3.61)岁;孕周25~27周,平均(26.05±0.15)周。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甲组行常规干预,即由产科医师结合患者病情、文化背景等,对其行口头健康教育,嘱咐患者注意饮食与适量运动,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乙组在甲组基础上行妊娠早期强化干预。①医学饮食治疗:对每例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并了解其饮食习惯,创建治疗档案;于患者就诊首周对其行序贯性血糖监测,记录患者进食种类、时间以及具体烹饪方式等;以患者孕周、体质量、年龄及全身热量需求等为依据,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计划,并发放营养指导手册;对患者每天能量、营养分配进行合理控制,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分别占全天总量的20%~30%、15%~20%、50%~60%,嘱咐患者注意少食多餐,进食次数在5~6次/d最好,若两周饮食干预后血糖水平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行胰岛素治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饮食建议,建议患者选择低脂肪肉类、豆制品、鸡蛋以及去皮鸡肉在内的优质蛋白质食物,避免食用动物油,少食油炸食品与植物油,烹饪方式以少油为主,确保每天有效摄入矿物质与维生素。②运动疗法: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散步、瑜伽等,注意对运动强度进行控制,保持低强度持续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运动期间对患者心率加强监测,确保其≤120次/min。嘱咐患者避免剧烈运动,通过适量运动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度,使得葡萄糖利用率增强,通过运动疗法来辅助控制血糖。③体质量管理:嘱咐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将每周体质量增长控制为<0.3 kg,进入孕中期或晚期后,每周体质量增长量应控制为<0.5 kg。④血糖管理: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嘱咐患者每天在早空腹、三餐后2 h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医师以血糖测定结果为依据,与患者进行相互沟通与协商,为其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血糖干预计划,合理控制血糖水平。⑤胰岛素治疗: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密切监测,并以监测结果为依据,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初次给予患者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基础量控制为全天总量的50%,再采用胰岛素泵给予患者胰岛素24 h持续泵入。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营养指标,分娩孕周、孕期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孕期胎儿与新生儿结局,其中血糖指标包括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营养指标包括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总蛋白(TP)。
两组干预前2 hPG、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干预后2 hPG、FPG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分娩孕周大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
两组干预前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干预后TRF、ALB、TP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学指标比较[(±s),g/L]Table 2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g/L]
表2 两组营养学指标比较[(±s),g/L]Table 2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g/L]
?
乙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6.94%,低于甲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分娩结局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delivery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乙组胎儿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4.17%,低于甲组的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胎儿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fetuses and newborns[n(%)]
临床上,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妊娠中晚期为主要发病时期[9-10]。近年来,随着我国二孩政策开放,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11-13]。现阶段,临床尚未完全统一该疾病的筛查、确诊方式,通常采用75 g葡萄糖负荷试验筛查法对该疾病进行筛查[14-15]。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干预,则可能引发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母婴健康。故积极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十分必要[16]。现阶段,临床通常会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常规指导与治疗,血糖控制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提高[17]。鉴于此,该研究在妊娠早期便对患者加强强化干预,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后血糖水平明显得到改善,乙组分娩孕周为(39.96±1.19)周,大于甲组(P<0.05);乙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6.94%,低于甲组的19.44%(P<0.05),乙组胎儿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4.17%,低于甲组的18.06%(P<0.05),提示妊娠早期强化干预利于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刘莹莹等[18]学者经研究发现,干预组分娩孕周为(39.5±0.8)周,大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4.3%,低于常规组的16.0%(P<0.05),干预组胎儿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5.7%,低于常规组的18.0%(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高度一致,进一步证明妊娠早期强化干预的有效性。临床已有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确诊时间越晚,干预时间越晚,妊娠结局越不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故及早采取强化干预措施的效果更加理想。该研究在妊娠早期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监测、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等方面的干预与指导,其中个体化饮食干预能避免患者在妊娠期间因摄入过多热量而出现胰岛素抵抗情况,运动干预则能避免体内白色脂肪组织含量大幅度增加,进而出现血清抵抗素、脂联素等细胞因子分泌过剩的情况,将体内胰岛素抵抗减少,实现对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利于患者及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状况,进而制订针对性、个体化的干预方案,采取科学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妊娠早期强化干预利于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