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雷
摘 要:目前,我国大部分文旅业态单一,尤其是新开发的长江主轴文旅,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当前长江主轴文旅业态基本情况,分析了武汉及长江主轴文旅业态转型升级遇到的困境,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长江主轴文旅业态转型路径,以期为文旅业态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文旅业态;转型路径;长江主轴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长江主轴”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典范、世界级城市的新样本,全方位展示武汉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文明成果。目前,长江主轴打造了一批高水平文化旅游项目,包括开展建设一批“城市阳台”、长江水上演艺项目、滨水主题景观等,但是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仍需要不断创新其业态模式,目前文旅业态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应用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对旅游业态进行升级,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和旅游产业必将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为此,有必要对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长江主轴文旅业态转型路径进行探讨[1-2]。
(一)长江主轴区位
两江交汇,是武汉的特色,在过去的两年里,长江主轴作为两江四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惊艳的规划打造世界城市亮点,引领武汉走向长江时代。而今长江主轴沿线几个核心功能区规划也日渐完善。汉口滨江定位高端商务区,武昌滨江则偏文化,汉阳滨江偏住宅。长江主轴地理位置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汉口区,长江主轴的市域范围划分为核心段、重点段、主城段、拓展段。长江主轴是重点围绕主城区长江段,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长江主轴主要建设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汉正街中央服务区、中山大道片、归元片、武昌古城、武昌滨江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7个重点功能区。
(二)武汉文旅业态的发展概况
武汉有着漫长的城市建设史、光荣的革命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古代遗迹、近代里分、租界建筑、革命史迹、工业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鮮明。尤其在汉口沿江区域和武昌古城,集中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成为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区域。目前,武汉市形成了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等四片旧城风貌区和青岛路片、“八七”会址片、首义片、昙华林片等十六片历史文化风貌街区。
武汉的生态资源丰富,有全国最大、第二大城中湖汤逊湖、东湖(水域面积超过5个西湖),东湖绿道超过100 ㎞;武汉有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另还有木兰草原等。武汉2019年国内游客约3.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约3 571亿元,一年完成国内游客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 230亿元的目标。2014—2018年,武汉全年国内游客人次分别约为1.91亿、2.10亿、2.31亿、2.57亿、2.85亿;同期,武汉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1 892.06亿元、2 115.23亿元、2 398亿元、2 698.53亿元、3 037.55亿元。结合这些数据计算可发现,5年内,武汉旅游客单价整体为逐年增加趋势,但基本算是微增。另外,武汉也在尝试推出更多文化体验型项目,如“长江主轴游”,以“长江灯光秀”为主要内容,将江景、文化故事与夜游相结合;还有演艺项目《知音号》,将武汉与游客心智进行关联强化,凸显文化价值。以及高水平打造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包括开展建设一批“城市阳台”、长江水上演艺项目、滨水主题景观等。
(一)产业融合不足
向上的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活力,是构建文旅消费及产业发展底盘的元素之一。武汉也有更多文旅层面的创新空间。例如,武汉目前有大量的老厂房存量资产,在老厂房改造、城市更新等方面,有不少机遇。从产业转型和文旅跨界角度来看,武汉作为重工业基因和基础突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整体还较为薄弱,未来可以做更多尝试。其中,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武汉光谷,基于“文旅+科技”,如何将光谷域内的科技、科教资源等,结合当前的文旅发展趋势、市场新需求,实现更多的融合,是一个难题。
(二)文旅业态的发展动力有限
目前,大部分文旅业态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部分项目赚钱依然靠地产。大量的项目还在前期规划和开发阶段,缺少成功的运营模式案例[3]。而已经运营的项目,主要还是靠地产和门票,运营对收入的贡献非常有限,很多项目甚至在后期运营阶段要持续消耗大量投资。二是资金和规划缺一不可,要求较高。文旅项目投资周期长,8~10年的时间对资金周转能力的要求很高。而且基金依靠资金还不够,文旅项目高度依赖规划、配套和资源,需要专业而且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来经营和操盘。三是全国大范围限购,影响项目现金流。作为中长周期的项目,很多文旅项目都要靠现金流住宅解决资金问题。而目前大多数在售的文旅项目,并不是作为旅居地产在销售,而是本地刚需在消化[4-5]。
(三)文旅业态产品体系还不够完善
文旅业态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与文化、科技、体育、休闲、探险、影视拍摄等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适合普通游客的群体性旅游互动项目和特色餐饮品牌不多,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还十分薄弱,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还有待提高。
(四)文旅业态从业人员不足
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文化旅游资源在挖掘整理、项目规划、成果转化以及经营管理方面人才愈加缺乏。一线服务人员、专业高技能人才、科技研发人才也较为紧缺,文化旅游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武汉文旅经济复苏以及业态转型升级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文旅业态布局
分布在长江两岸的租界建筑、革命史迹、工业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经过多年沉淀演变为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奠定了长江主轴上的历史人文根基。要围绕武汉市政府的相关规划,以长江武汉段为基础,建设东湖核心示范区,优先发展武汉长江主轴,建设高标准的东湖城市生态中心,进而建设一流的城市景观。要把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升级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文旅产业发展空间,让城市“活”起来。同时要研究制定今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具体而言就是要打造精品艺术创作,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影视作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具有武汉长江主轴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继续扶持涉及文旅的企业和景区做大做强文化演艺事业,鼓励有实力的文旅商业综合体进行创新发展,强化文化旅游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发展。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游戏、动漫等新型文化的结合,与设计界、制造业展开深度合作,同时融合当下较为流行的短视频、网絡文学、直播等,发展高品质文旅产业,实现文旅业态的转型升级。
(二)以创新业态为抓手,推动长江主轴业态转型升级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6]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新一轮的基础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业态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涌现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大潜力的新业态。长江主轴文旅发展升级需要抓住新兴业态发展的机遇,突破原有文旅产业发展的定势思维,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和全面转型升级,强化文旅融合新业态。具体而言,一是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强调长江主轴文化和旅游资源与数字化的结合,以数字化为核心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在文化方面,要以IP形成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并以IP为引领推动长江主轴文化相关的数字创意、在线视听等形式发展,培育基于现代信息技术(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的新型文旅业态,进而推动长江主轴文旅资源与互联网旅游和线上旅游的融合发展。此外,要建立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红色资源与旅游的融合,因地制宜地为到长江主轴文化旅游的人群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服务,并谋划文旅融合的新型业态。
(三)创新文旅发展方式,促进长江主轴文旅与周边旅游融合
一是发展市内及周边旅游市场。要积极盘活自身资源,拉动区域内需增长。可以针对性地推出一日游、周边游、乡村游等线路和产品,重新激发武汉及周边旅游市场的活力。二是完善无接触旅游服务。旅游的基础特征,是人口的频繁流动,面对当前形势,需要改变现有的旅游设施和传统的导游方式,进一步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三是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康养旅游。近年来,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生命健康,康养、医疗、运动等新型旅游方式有望成为新的发展热点。武汉本就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发挥东湖、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后官湖湿地公园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康养旅游产业。
(四)增强文化底蕴,构建长江文旅业态新形象
新时代背景下,长江主轴文旅业态的专项升级的总体原则是推动文旅业态的创新,强化文旅业态的文化底蕴,构建起长江主轴在武汉乃至全国的文化共同体,展现出长江文化的特色,提升文化软实力及其影响力。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促进旅游消费,形成国内旅游的循环,同时注重融入国外旅游,构建起国内外旅游循环的双通道,形成文旅业态的循环发展,在这样循环过程中,长江主轴作为亮点融入其中,以崭新的文旅业态呈现出来。新型文旅业态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体验式旅游的方式,将线下的文旅资源呈现在线上,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在文旅业态体验方式上,需要强化与文化相关联的数字体验。将武汉的大环境与长江主轴的小环境融合,发展理念方面注意将城市的文化特色与文旅形象进行适当创新,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潮流,进而树立全新形象,彰显武汉以及长江主轴文旅资源背后的文化底蕴,构建起长江文旅业态的新形象。
目前,长江主轴文旅打造了一批高水平文化旅游项目,但是文旅业态的发展动力有限,文旅产业仍需要不断创新其业态模式,这就需要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文旅业态布局,同时以创新业态为抓手,推动长江主轴业态转型升级,创新文旅发展方式,促进长江主轴文旅与周边旅游融合,做到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同时,与周边文旅资源互联互通,实现长江主轴文旅业态高质量发展。
[1] 吴巍,邹佳熹.文旅融合背景下武汉旅游地人文景观研究[J].安徽建筑,2021(2):24-25.
[2]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消费促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J].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21(1):17-22.
[3] 夏杰长,贺少军,徐金海.数字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2):51-55.
[4] 周荣.大力培育文旅融合八大业态[N].西安日报,2020-01-13(7).
[5] 李劲松.5G时代文旅融合新趋势[N].学习时报,2019-08-21(4).
[6] 姜林燕.文旅融合进入新阶段[J].中国品牌,2018(5):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