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盐津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的考查思考

2021-12-17 09:53朱远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0期
关键词:遗址考查思考

朱远辉

摘 要:盐津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是昭通市辖区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乌蒙王都城遗址,认真保护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和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对于研究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生、发展、兴盛乃至衰亡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保护和发掘盐津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历史文化价值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者对盐津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的位置、现状及历史形成等进行了初步考查,并形成文字,以吸引广大爱好古文化的人士加入盐津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的保护发掘活动。

关键词:夷都山;乌蒙王都城;遗址;考查;思考

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图1)所在地盐津县位于昭通市北朱提江岸川滇水陆孔道上,因具渔、盐之利,古代称为“盐井”。秦代常頞在此开凿“五尺道”,盐津成为中原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门户。汉晋时期盐津地区经济繁荣,目前发现这一时期规模较大的崖墓群十余处。唐代御史中丞袁滋出使南诏途经这里,留下了著名的“唐袁滋题记摩崖”。

以宋乌蒙王都城遗址为中心的夷都山广泛分布着宋至明时期的文化遗迹,内容丰富,分布面积约5平方千米,反映出在这一时期当地一度是乌蒙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宋代中央王朝对北方辽、西夏连连用兵,王朝内政冗兵、冗官,使国力积贫、积弱,无力兼顾西南,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册封乌蒙,实施中央集权统治。乌蒙这一区域特别是盐津县在宋至明时期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我们研究古代城镇建设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实物资料。20世纪80年代,乌蒙王阿杓墓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初,盐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夷都山乌蒙王阿杓墓及都城遗址抢救性保护规划》。昭通市文物管理所和盐津县文化部门组织人员对夷都山宋乌蒙王阿杓墓及都城遗址进行深入考查,笔者有幸参与了考查,现将考查情况记录于后,仅供参考。

1 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的位置及现状

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所在地盐津县普洱镇原名普洱渡,元代设站,是川滇水陆交通重要码头。夷都山呈椅子形,南下悬崖峭壁临朱提江,军事上有易守难攻之势。山上缓坡,沟壑纵横,水源丰富,面积约5平方千米,壤土肥沃,宜于农作。山上居民基本为汉族,以原乌蒙王后裔现为汉族的罗姓族人为多。宋代乌蒙地区相对封闭,部落较多,族源复杂,不同民族以各自的生存方式适应自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当地居民称为“王城”,位于盐津县普洱镇小洞村夷都山石马埂,北纬28°16′11″,东经104°11′40″,海拔730米。石马埂为东高西低的长条形小土丘,土丘南、北两侧环绕着笕水沟和瓦房沟,溪流潺潺,终年不涸。由笕水沟和瓦房沟交汇处的一条小路顺着土丘往上走约350米可以直达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

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地面暴露的建筑遗迹沿石马埂坡势按中轴线由西向东列三重堂式的布局,由于城址废弃已久,许多建筑遗迹模糊,经查勘,初步确定乌蒙王都城的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存有都城西门,但毁坏严重,仅剩右侧的石门柱。西门北侧残存一段石墙,墙体用不规则大石垒砌,石墙长约16米、高约60厘米。城内马厩、刑台和一至三重堂的遗存与遗迹依稀可辨,仅第三重堂石台基和台阶保存较好。遗址中散乱地丢弃着石柱础和大量雕花的石构件、绳纹瓦片等文物,并有石碾槽、水缸等生活用品。石柱础有60多个,柱础直径为0.30~0.65米,反映了都城内建筑物体量庞大。遗址的断面深浅不一,文化层厚0.5~1.2米,由于未对文化层进行清理,其内涵不太清楚。文化层断面可见一些建筑残损构件和大量绳纹瓦片。据当地村民介绍,遗址内分布有正堂、中堂、前堂、粮仓、马厩等建筑及刑臺,四周分别用不规则的大石垒砌城墙,西面修筑西城门,东面正堂后修筑一道小门,其后建有花园,整个遗址内的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合一些古镜式柱础石推测,都城遗址一直延续到明代乌蒙军民府统治时期。该遗址曾出土磨光石斧,充分说明古代先民们在此生活时间很久。

2 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的历史

乌蒙是民族部落的称谓,乌蒙山因乌蒙部落得名。乌蒙山为金沙江与南盘江的分水岭,呈东北、西南向,磅礴绵亘于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部,海拔2300米左右。处于乌蒙山区的昭通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质肥沃,矿藏资源丰富,为各时期不同经济类型的民族生产生活提供了条件。乌蒙王都城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封闭,部落林立,民族众多,是金沙江中下游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区域。

乌蒙称谓的形成,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见于东晋。《华阳国志》记:“自朱提(昭通)至僰道(四川宜宾)有水步道……盘羊、乌栊气与天通。”乌栊即乌蒙,处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宜宾之间。唐代滇东部分的民族统称为东爨乌蛮,《新唐书·两爨蛮传》记:“乌蛮与南诏世为婚姻,其中分七部落,一曰阿芋路,居曲州、靖州故地;二曰阿猛;三曰夔山;四曰暴蛮;五曰卢鹿蛮,二部落,分保竹子岭;六曰磨弥敛;七曰勿邓。”其中,阿猛是乌蒙的同音异字。宋代乌蒙强盛,《宋史·蛮夷四》记:“黎州诸蛮,凡十二种……乌蒙蛮,在州东南千里……叙州三路蛮,西北曰董蛮,正西曰石门部(地理位置在当今盐津县豆沙关亦称石门关),东南曰南广蛮,俗椎髻、披毡、佩刀居必栅棚,不喜耕稼,多畜牧,其人精悍善战斗,自马湖(四川雷波)南广(云南镇雄)诸族皆畏之。”

宋代由于中央王朝对北方辽、西夏连连用兵,王朝内政冗兵、冗官,使国力积贫、积弱,无力兼顾西南。云南境内,大理国兴起与中原王朝抗衡,大理国以洱海为中心,滇东北唐时的乌蛮地区处于宋与大理国的缓冲地带,地方势力坐大,乌蒙部落崛起。宋代乌蒙地区游离于宋与大理国之间,学术界认为《大理三十七部会盟碑》记载了大理合三十七部镇压滇东北“乌蛮七部落”的事件。乌蛮阿杓被宋神宗封为乌蒙王,这一史实《明一统志》《蜀中广记》等书均有记载。《明一统志》乌蒙军民府记:“唐时乌蛮仲牟由之裔阿统迁于此,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宋时封阿杓为乌蒙王。”元代开始以乌蒙设治,至清代易名昭通。

在盐津县普洱镇小洞村夷都山,一直流传着宋封乌蒙王阿杓的故事,当地人也将石门关称为“罗杓关”。民国《盐津县志·采访》记:“盐津县河西大同乡夷都山有夷酋墓复若夏屋,外立石像俗称蛮子坟。……大同乡夷都山上石马岗古墓,据乡人罗焕章称是阿杓疑冢,相传阿杓系罗世来此之祖,原本汉族,因与夷女结合遂为汉父夷母,至阿杓善抚众,故封为王。……宋熙宁七年(1074年)江西罗杓奉命征夷,乱平,封为乌蒙王,赐姓禄,至元封为耆老将军指挥使,明仍旧。乌撒夷乱,被调让职其弟,故相传罗兄禄弟。……罗氏起属土著名籍,后世耻乌蒙为夷地,遂误传。”夷渡山即夷都山,盐津县志所记乌蒙王事均采自现存编撰于清乾隆年的夷都山罗姓的《罗氏宗谱》。县志和宗谱都置疑乌蒙王汉姓罗,实为夷姓禄,是因“耻乌蒙为夷地”而改为汉姓。延至近代,禄和谐音的卢、龙、陇姓多是昭通原住少数民族的大姓。

3 夷都山宋乌蒙王阿杓墓历史文化考查

宋乌蒙王阿杓墓(图2)是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的重要标志。乌蒙王阿杓墓位于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东面约100米处,其左后方相邻约15米另有两座石室墓。乌蒙王阿杓墓封土覆盖呈丘状,高3.5米,直径12米。墓前立半月形碑额、长方形带座石碑,通高2.17米。碑额高浮雕二龙戏宝,碑面两侧阴刻卷草纹,中间无字。碑前方形拜石,四边浮雕花卉。碑正前方左右两侧立石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二(图3),除望柱仅存基座外,石像完好地立于原位。石像和碑额云龙造型均形体肥硕、巨目突出、刻工圆钝,具有唐宋时期的雕刻风格。《宋史·凶礼三》记:“又按《会要》,勋戚大臣薨卒……坟所有石羊、虎、望柱各二,三品以上加石人二人。”乌蒙王阿杓墓葬制符合宋代“勋戚大臣薨卒”的等级。阿杓墓前碑无字,罗氏族人称因是夷王,不成正统。此说或与武则天墓前无字碑有相似原因,故罗氏族人“耻乌蒙为夷地”趋附汉姓。

阿杓墓1991年被盜,现场仅留下12件墓内随葬品。经由盗洞进入墓室调查,墓室为石构长方形双室,两室面积相当,长3.2米,宽1.6米,最高1.7米。墓顶石板搭成人字形,地面无铺设。主墓室(左室)两侧及后壁阳刻瓶花图案。后壁正中凿龛,龛上阳刻交椅图案并涂朱。主墓室左侧置整石凿成的棺台,长2米,宽0.8米,四周侧面阳刻莲瓣纹,棺台上残留有人骨。主墓室墓门为双扇槅扇门,门上阳刻四出钱纹和卷叶图案,穿带铜环门闩。距墓门0.4米用石墙封堵。整个墓内雕刻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工艺精细。墓室形制仿地上实用建筑,反映出了宋代墓葬的特点。

墓内残存的器物有带盖黑底素三彩瓷梅瓶2件、釉陶罐5件、釉陶碗1件、铜灯台2件、锡罐2件。其中,带盖黑底素三彩瓷梅瓶(图4),肩径只略大于底径,具有宋代梅瓶的造型风格。

以宋乌蒙王都城遗址为中心,夷都山上和附近地区还分布多处宋至明时期的文物点,重要的有位于宋乌蒙王都城遗址西南约1000米的明代乌蒙军民府时期的将军墓陵区。陵区分布着封土堆直径5米、高3米以上的大墓12座,暴露的可见石砌墓室。其中一座有碑铭“皇明佐乌蒙军民府事镇远将军指挥使西湖罗公之神道”最大的墓封土堆直径达15米,高3米,暴露的石墓室多达8个,墓室中有錾刻精美的莲花纹石龛。

4 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保护开发建议

通过对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文化考查和2021年3月由云南省考古所对此为期三个月的清理发掘,更好地为研究和开发打下基础。在下一步的保护和开发中,笔者建议:

①整理论证。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清理、修复、绘画、论证报告撰写等,多方面讨论、佐证其曾经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历史价值。

②保护措施。清理发掘后进一步制定近期、中期、远期保护方案和目标,划定范围,制定标志和说明牌,争取专项资金、专人管理等。

③申报级别。把现保护级别提升为市、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高其知名度和地位。

④定位规划。把遗址形象定位为如“乌蒙王都城遗址公园”,以乌蒙王都城遗址为中心,编写《夷都山宋乌蒙王都城遗址片区旅游开发规划》,进行项目策划、宣传推介,将其建设打造为真正的遗址公园,使其成为继豆沙古镇后昆水黄金线上的又一颗明珠。

猜你喜欢
遗址考查思考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