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宋“明道元年”造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的探讨

2021-12-17 03:49张皛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0期
关键词:磁州窑

张皛雨

摘 要:磁州窑以生产白地黑花器而闻名于世,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工匠们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巧妙地融入瓷器装饰中,独具匠心。在磁州窑产品中,尤以瓷枕类制作最为精美。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因枕面“明道元年”题记而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对该虎纹枕上的题记、装饰图案以及“张家造”窑戳等展开论述,进而对其制作年代进行探讨。

关键词:磁州窑;明道元年;虎纹瓷枕;张家造

磁州窑系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最大的民窑体系,窑口分布广泛,产品种类丰富,特征鲜明。磁州窑烧制陶瓷历史悠久,相关古代文献资料及近现代的考古调查证明,磁州窑以漳河流域的观台窑及滏阳河流域的彭城窑为中心,创烧于五代末期至北宋初年,历宋、金、元三代,元末明初逐渐衰落,明清至今窑火仍然延续,可谓长盛不衰。

磁州窑在古代文献资料中少有记载,最早只见于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的记述。自1918年河北北宋巨鹿古城被发现后,随之出土的大量瓷器才让淹没千年的磁州窑古遗址浮出水面,长期供职于大英博物馆的西方学者霍布逊(R.L.Hobson)率先指出古城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瓷器就是文献中记载的磁州窑产品。①这一结论的提出开启了中外古陶瓷学者对磁州窑的研究先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相关学者及考古机构多次对磁州窑遗址进行研究及考古发掘,其中尤以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对观台窑遗址发掘最为成果显著,自此,磁州窑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磁州窑以化妆白瓷为主要产品,发展了丰富多彩的装饰,特别是磁州窑的窑工们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器装饰上,创造出了磁州窑最具特色的白地黑花产品,呈现出了黑白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色彩鲜艳、明快,结合以自由潇洒的画风来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通俗题材,充分诠释了磁州窑质朴、粗犷、豪放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民窑特色。②

磁州窑产品多为碗、盘、盆、壶、罐、枕等民间日用器物,其中以瓷枕最具代表性。瓷枕造型丰富多样,以文字和绘画作为主题装饰,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为后世研究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留下了丰富的资料。③

1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明道元年”造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题记及装饰图案的解读

1.1 瓷枕的介绍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明道元年”造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图1)来源于早年教管会移交,1975年6月由冯先铭等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枕呈长方形箱式,长32.4厘米,宽16.2厘米,高14.4厘米。枕面四边出檐,左右两边稍翘起,中部稍下凹,侧壁垂直。乳白釉微泛黄,光润。灰白胎色,坚致。白地黑花装饰,底部平整无釉,印有竖式双栏上荷叶下莲花“张家造”窑戳。枕面随形勾五线边框,在第二条与第三条线之间勾曲线纹,边框线与中部开光之间四角绘制牡丹纹饰,间饰繁花。菱花形开光内画虎纹为饰,虎身呈弓形,匍匐在两处荒丘之间,衰草瑟瑟,枝叶稀疏,颇具倦意。枕面上方墨书“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16字题记。前壁菱花形开光内为墨竹纹,后壁为折枝牡丹,两侧面开光内绘牡丹花,边线与开光之间饰卷草纹。该枕器形规整,纹饰富于层次,绘画精美,实为磁州窑同类之美品。

1.2 瓷枕上题记的解读

瓷枕枕面上方的墨书题记清楚地交代了此件瓷枕的制作时间、匠人及地点。“明道”为宋仁宗第二个年号,“巧月”指七月,“青山道人”即为瓷枕制作者的道号,“沙阳”为地名,其题记意为明道元年(1032)七月青山道人在酒后微醺之时“醉笔”作之于沙阳。沙阳为古县名,《水经·江水注》载:“江中有沙阳洲,沙阳县治也。”沙阳为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属武昌郡,治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改属巴陵郡,孝建元年(454)改属江夏郡,梁承圣三年(554)废县为沙洲治。陈初复置,属上嶲郡。隋开皇元年(581)废。宋时,沙阳废县名已久且沙阳之地与磁州窑所在观台漳河之滨相去甚远,显然此件瓷枕并不是真正如题记之所述作于“沙阳”。

磁州窯博采众长,其装饰艺术的兴起正处于民间艺术大繁荣的唐宋时期,受到当时书法、绘画、织绣、剪纸、雕塑以及金银器加工技术的影响非常明显。磁州窑产品上常出现的“珍珠地”装饰即是受到金银器加工技术的影响。①在存世的磁州窑产品上,常见有同一母本装饰纹样的出现,亦有诸多抄录前人诗词的例子,如一件印有“张家造”的元代白地黑花《人月圆》诗文长方形枕(图2),其枕面用篆书、楷书两种书体写有《人月圆》词一首,据考证该首词的作者为宋人吴激。②由此可知,磁州窑装饰纹样似有所本,而并非皆为工匠之原创。

1987年观台窑发掘资料表明,二期后段(北宋末年到金代前期,即北宋徽宗、钦宗到金海陵王以前)新出现黑剔花、白地绘划花、白地黑花、模印花等装饰技法,且多出土如白釉钵等小件器物上绘单株花草,绘画简单。这一段时间的图案配置,在比较小的器物上用折枝花、大件器物上用缠枝花开始形成规律③,而北宋中期以前不见白地黑花品种。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枕图案成熟,且年款为北宋中前期(1032年,其所处时间相当于观台窑第一期后段,即真宗朝至仁宗朝至和年间),应当不会出现工艺如此成熟的白地黑花长方瓷枕。观台窑发掘资料显示,与此类长方形瓷枕相类残件仅发现于观台窑四期前段(约从蒙古尽占河北州县的1219年到元武宗至大年间)有此类枕前墙残片两件,前三期未见此类枕标本。④综上所述,瓷枕上的“明道元年”题记年款应当为伪款,不可作为定代之依据。

1.3 瓷枕上的虎纹、竹纹

磁州窑瓷枕以虎纹为饰比较常见,猛兽为枕可镇妖避邪、早得贵子。《唐书·五行志》载:“韦后姊七姨嫁将军冯太和,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存世虎纹瓷枕主要分为虎形枕和虎纹枕两类,上海博物馆馆藏金大定二年(1162)磁州窑虎形瓷枕(枕底有墨笔行书“大定二年六月廿六日张家”11字)即是虎形瓷枕。目前存世的虎纹或虎形瓷枕皆为金元之物。金代器物纹饰常出现虎、豹、鹿等也与其民族“秋捺钵”(秋天狩猎)的生活习俗有关。

存世虎纹瓷枕中与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虎纹瓷枕纹饰相类似的有河北省峰峰响堂寺出土的元代白地黑花猛虎望月纹枕(图3)、邯郸市博物馆馆藏元代磁州窑桥头题诗枕(图4)、河南省林县文保所收藏的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纹长方形枕(图5)。以上几件长方形枕皆绘有开窗内虎纹装饰,猛虎或蹲坐,或呈匍匐状,虎纹两侧皆用曲线勾勒以示山崖,周围以杂草、树木衬托,画面的布局及绘画笔法皆极为相似,可见当为同时期流行的纹样。

本文论述的虎纹磁枕前侧的竹纹是磁州窑瓷枕上最为常见的装饰图案。瓷枕上的竹纹形态各异,常出现于不同位置,或单独或成组合图案出现,应当是在唐代花鸟画成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朱景玄著《唐朝名画录》中载卫宪所绘之“雀竹”为“希代之珍”,宋徽宗赵佶之传世名作《写生珍禽图》中亦有竹雀图,其画面布局与磁州窑瓷枕上的折枝花鸟图案有异曲同工之妙。北宋末年,城市经济的兴起促进了绘画商品化发展,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磁州窑的工匠在瓷枕上绘画一些花鸟类图案作为装饰亦是附庸风雅,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北宋剔花折枝花鸟纹叶形枕即属此类。

金代瓷枕上以竹纹作为装饰图案颇为盛行,且竹纹多作为枕面的主题装饰图案出现,常见有作为折枝花鸟图的类型出现的竹雀组合图案、取其谐音与“寿”“花”等文字搭配以示吉祥的组合图案或是独立的折枝竹纹。

元代磁州窑瓷枕多呈长方形箱式,枕面主题纹样题材丰富,四壁流行开窗内绘制简单的程式化图案。瓷枕上的竹纹几乎不再是作为枕面的主题纹饰出现,而多出现于箱式枕的前侧,作为辅助纹饰,常见如“明道元年”造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的前侧菱形开窗内一簇折枝墨竹式样。在金代盛行的竹雀组合图案,自金代末期开始雀鸟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缩小,线条变细,色彩变淡,明显主题地位不保(图6)。发展到元代早期呈现出更突出竹枝繁簇而雀鸟逐渐减退的趋势。①

从宋代的折枝花鸟、金代盛世期流行的竹雀组合图,到金末元初竹纹开始突出雀鸟逐渐隐退,再到元代箱式枕侧面的程式化簇竹装饰纹样,磁州窑瓷枕上竹雀纹样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断代依据。本文所述的虎纹瓷枕前侧的簇竹图案更具元代长方箱式瓷枕前侧流行的簇竹纹样风格。

2 关于“张家造”款窑戳

结合当前考古发现及公私典藏的磁州窑瓷枕,带有如“张家造”字样的商标式窑戳记号有相当的数量,常见有“张家造”“张大家造”“古相张家造”“王氏寿明”“赵家记”“李家枕”等,其中以“张家造”款存世数量最多。窑戳字体多为楷书,有阴文、阳文戳印之分,款式也有横式、竖式、带边框与不带边框、双边框与单边框之别。还有常见如“明道元年”造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的竖式双栏上荷叶、下莲花的荷首莲趺式。

磁州窑系瓷枕类产品在早期的珍珠地刻划花产品上就开始出现有刻划文字的题记,如现存大英博物馆的熙宁四年(1071)“家国永安”瓷枕上铭“赵家枕永记”。北宋末年到金代前期,磁州窑开始新出现简单的白地黑花瓷器品种。发展到金代中后期,用绘画手法表现人物故事、花卉和神异题材的白地黑花器在这一时期真正成熟,成为磁州窑的主要产品。此时期是磁州窯生产的一段高峰时期,瓷枕的造型变得丰富多样,底部也出现了多种样式的“张家造”窑戳。这一时期尚处于磁州窑“张家造”枕窑戳的初期阶段,有“张家造”“张家记”等多种字样。窑戳的样式各异,有无框、单框、横款、竖款之分,也有荷首莲趺式“张家造”窑戳出现,但总体来说此时多以简易的长方形“张家造”窑戳为主。

金代晚期至元早期(约13世纪初期),上覆荷叶、下托莲花的竖式荷首莲趺式“张家造”窑戳成为主流,其发展趋势为由简单多样转向统一的样式。元代流行的长方形枕上几乎完全一致地使用荷首莲趺式“古相张家造”的戳记。①“明道元年”造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底部荷首莲趺式窑戳与常见样式的“古相张家造”窑戳不同,其中部为阴文“张家造”款,上荷叶及下莲花呈肥大散开状,与之极为类似的一件为河北省峰峰矿区安氏磁州窑艺术馆馆藏的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诗文枕(图7),此枕面菱形开光内题写元好问所作词《浣溪沙相州西南善应》。此件诗文枕底部窑戳与“明道元年”造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的窑戳(图8)样式如出一辙,当为同时期流行的窑戳样式。另有磁州窑博物馆馆藏元代“漳滨逸人制”款白地黑花人物纹长方形枕,其枕面的题款与“明道元年”造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上的“青山道人”名号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是同时代文人审美趣味的体现。

3 结语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明道元年”造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瓷枕制作考究、纹饰精美,实为磁州窑枕类精细产品。该枕的造型、画工、装饰纹样以及窑戳等呈现出的时代特征,更具元代磁州窑同类产品风格,瓷枕上的纪年款当为伪款,或为元代磁州窑匠人借以抒发情感、展现审美趣味而特意为之。磁州窑瓷枕虽存世较多,然如带有“明道元年”纪年款者却极为少见,该瓷枕无疑是研究磁州窑瓷器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磁州窑
师法自然,造物天成
磁州窑婴戏纹成因分析研究
浅谈磁州窑瓷枕的装饰艺术
磁州窑婴戏纹研究
元代磁州窑装饰纹样的民俗特征
从磁州窑瓷枕看宋代民俗文化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浅谈宋金元时期磁兰窑仿烧工艺的发展
宋金耀州窑及磁州窑婴戏纹对比研究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