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危机预警中的家校沟通策略

2021-12-17 23:50丁艳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家校合作高中生

丁艳芬

摘要:以一位高自杀风险学生的危机预警过程为例,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了与危机预警学生家庭沟通时可能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学生因各种原因拒绝“保密突破”,家庭系统功能不良,学校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不明、应对能力不足等。并讨论了突破沟通困境、促进家校合作以有效应对危机的策略:充分讨论保密突破;深刻共情家庭成员的生命处境;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危机管理制度。

关键词:心理危机;自杀风险;高中生;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5-0053-03

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和干预,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安全稳定和家庭和睦幸福。而家庭对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的形成、发展与改善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问题应对模式等都可能是心理危机的成因,也可能是帮助青少年渡过心理危机的重要资源。家校合作是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关键。

在识别和评估学生心理危机状态时及时预警,与家长沟通合作,既能有效预防心理危机发生,也可以调动家庭资源,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危机。但是在实际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过程中,与危机学生家庭的沟通可能常常面临家庭成员拒绝、否定、回避、责任推诿、资源缺乏等困境。

一、案例:心理危机预警中的家校沟通困境

小A是一名高二年级学生,住校。因最近两个月内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成绩下降,以及失眠、头痛等躯体化症状严重,在班主任建议下前往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

學校心理教师在与小A的评估访谈中了解到,小A在求助前有多次用美工刀划伤手臂内侧的自残行为。因为痛苦和无意义感,近期经常产生强烈的自杀意念。小A自述脑海中常常浮现具体的自杀情境,感觉自己想到这个情境时有很强的“解脱感”。虽然还没有为自杀做具体准备,但对自杀方式和时间已经有充分思考,并制定了计划。

心理教师评估小A的情况属于本校心理危机工作方案中的第三类重大心理危机情况(包括确诊的严重心理障碍、自杀倾向、自杀未遂等),应迅速召集本校危机工作小组会议,商议干预方案,并由心理教师、班主任、处室负责人共同组成会谈小组,尽快与家长会谈。

召开危机工作小组会议意味着对小A的保密突破。小A的危机状况非常紧急,但依然属于危机前预警。考虑到既要保护小A的人身安全,又要顾及小A的未来发展,心理教师在评估访谈结束后,立即与小A再次讨论了知情同意中的“保密例外”。

虽然访谈开始前的预约访谈已经充分讨论了保密例外和保密突破相关议题,但当心理教师提出小A的情况属于保密例外中的“情况严重、有明显自我伤害倾向和行为”,需要尽快启动学校危机管理机制,即将实施保密突破时,小A表示强烈反对。小A说,班主任对自己的情况已经有了解,告知班主任、科室主任可以接受,但是不能告知父母。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教师并没有生硬和冰冷地以“已签署知情同意”为由直接启动保密突破,而是尝试去理解、共情小A对保密突破的拒绝。

首先,小A对自己的父母有很强烈的愤怒,自述家庭教养方式简单粗暴,认为自己目前的状况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其次,小A多次表述,做什么都是“没用的”,认为父母不会改变多年形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自己也无法选择拥有怎样的父母,人生没有什么希望了;最后,小A担心父母知道自己的情况后会对自己的状态做出“装的”“逃避学习”等评价,甚至会用更加粗暴的方式如辱骂、肢体暴力对待他。

心理教师首先共情了小A在目前心理状态中的无力和委顿感,以及对父母不能信任和支持自己的愤怒。让小A理解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信念也是在目前特殊心理状态下的症状表现,而这种状态在科学的治疗应对后是会发生改变的。其次,向他指出,目前状态需要父母的监管照顾以保证人身安全,并尽快带他去医院就诊,因此告知父母实情是紧迫、必要的。最后,进一步和小A讨论,如果父母知情后的应对方式让他担心,是否可以考虑先告知父母双方中相对温和冷静的一方?如果告知父母后没有得到有效支持,可以再向谁、寻求哪方面的帮助?在充分讨论后,小A提出,告知母亲对他来说是相对安全和可接受的,如果母亲知情后不能真正理解和帮助他,希望心理教师能以专业身份告知母亲自己不是“装的”。

在这个阶段,心理教师始终与小A“拒绝保密突破”中的“拒绝”在一起,让他的无力、愤怒、委屈、担心都被认真对待。小A同意学校先与母亲沟通。

心理教师立即启动危机预警,召集危机小组会议。随后由科室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和小A母亲共同进行家长会谈。在会谈中告知小A母亲孩子的心理状况及可能发生的危机,建议尽快带小A至专业心理治疗机构或专科医院进行诊断。

考虑到小A的情况,家长会谈并非程序化地完成告知危机状况、提出转介建议、签署相关书面材料等步骤。心理教师在“告知危机状况”的过程中深刻共情了小A母亲得知孩子危机状况后的恐惧、惊讶、愤怒、无力、担心,帮助她理解孩子目前的心理状态可能与意志力和坚强无关,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帮助母亲看到小A对“保密例外”的担心背后,有对父母可以更信任、支持自己的深切盼望和期待。同时,为小A母亲详细介绍了学校对小A这样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的管理规定,并为其链接了专业的治疗资源。

小A母亲随后带小A去专科医院就诊,诊断为重度抑郁,医生建议休学半年,服药辅助心理治疗。小A母亲将诊断结果反馈至学校并办理休学手续时,心理教师就接下来如何陪伴支持孩子,如何与孩子父亲沟通共同面对现实困境,如何自我照料保障家庭系统健康稳定等多方面做了进一步讨论。

至此,对小A的危机预警暂时告一段落。梳理整个过程,可以发现,与高中心理危机预警学生家庭的沟通可能受到学生、家庭和学校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学生自身因素

小A 对保密突破的拒绝,是本次危机预警中与家长沟通的第一个挑战。实际工作中,危机预警学生可能因为以下个人因素拒绝保密突破。

首先,特殊心理状态及抑郁情绪可能导致危机学生认知信念偏差,有一种“做什么都没用”和“我已经无路可走”的心理委顿感,这让他们觉得保密突破是无意义的。

其次,对家庭的不信任感。本案例中的突出表现为,一方面由于对家庭未能信任和支持自己的愤怒感,让小A“不愿”求助;另一方面,家庭教养方式的简单粗暴,也让小A“不敢”向父母求助。

2.家庭因素

危机情况看似紧急突然,但危机状况也可能是家庭系统功能不良的表达。因此,危机学生的家庭往往也可能存在家庭关系疏离或紧张、家长教养方式不良、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意识不足、对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有“病耻感”等问题。这为家校沟通和危机应对带来很大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危机状况作为重大家庭生活事件,本身也会为家庭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很多家庭需要一个过程逐渐接受家庭和孩子的现实处境。

3.学校因素

在和危机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发现,学校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不明、应对能力不足等,都会为家校沟通增加难度。

此外,如果家校会谈的基调不是向家庭提供资源支持,协同应对困难,而是以规避风险、推卸责任为出发点,以冰冷僵化的方式完成程序化会谈,通常会带来家庭成员的防御,让沟通处于阻滞状态。

二、讨论:心理危机预警中的家校沟通策略

(一)充分讨论保密突破

学校危机管理相关人员应深刻理解保密和保密突破的意义。在保密突破前,与危机预警学生真诚而充分地讨论危机预警和保密突破相关事项,例如保密突破的原因、不愿意突破的担心、化解担心的可能的方法、担心与获益之间的权衡、能接受的突破对象和范围、突破后可以给予的支持,等。要让危机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保护,理解保密例外和危机预警是为了帮助他,而不是限制他。

充分的保密突破讨论是后续家校有效沟通和应对危机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危机解除后顺利返校复学的有效心理保障。

(二)深刻共情家庭成员的生命处境

在危机预警过程中,危机管理人员要理解危机学生在特殊心理状态下各种复杂的情绪感受和认知信念。这个“理解”的过程不仅能为危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缓解不安与恐惧,也能帮助家长理解学生生命处境,为危机应对提供支持。

此外,危机管理人员也要对危机学生家庭面临重大挑战时的恐慌、无助有深刻理解,必要时可通过多次会谈帮助家庭逐渐接受和面对现实。

对家庭成员生命处境的深刻共情同时意味着,在危机预警家庭会谈中,会谈人员始终保持温暖支持的态度,而不是仅仅完成冰冷僵化的程序。

(三)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时,危机管理人员要以专业的态度和科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和家庭成员理解心理状态成因,认识到危机状态的严肃和紧迫性,提升心理健康意識。同时也能提供科学的危机应对策略和方案,避免家庭成员之间因恐慌无助彼此间产生指责、抱怨,鼓励家庭成员以更积极的方式为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负起责任。

(四)健全学校危机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能在危机预警家校沟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危机管理人员责权分明,工作思路清晰,有助于获得家庭成员的信任感。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之所以对学生危机状态持“回避”“否认”的态度,甚至刻意隐瞒相关事实,是担心孩子学业发展受到影响。学校危机管理工作如果能从“资源”和“支持”视角,帮助家庭链接到专业的治疗资源,明确危机学生请假、休学等管理规定,将有助于化解家庭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边玉芳,钟惊雷,周燕,等.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孙宏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程婧,孟莉.近十年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述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80-83.

[4]曹凤莲.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6):68-73.

[5]周宵,伍新春,王文超.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中介作用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5):573-580.

[6]韩秀.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几例心理危机干预个案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0):12-15.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家校合作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