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教融合是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科教融合高校教育改革思想指引下融合的首批高校之一。药学院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成立的第5个科教融合学院,在科教深度融合的体制下,药学院以学校和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两翼为支撑,在管理模式、培养路径、课程设置多维度践行科教融合,探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以期提高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科研能力、高精尖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科教融合;药学专业;多维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齐鲁工业大学校级教研课题“科教融合背景下本科导师制培养路径的实证研究”(2020kjzx17)
[作者简介] 茹丽先(1978—),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及教育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5-0161-04 [收稿日期] 2021-03-18
科教融合是近年来高校谋求发展和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内涵主要是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授课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从而丰富和促进教学活动[1,2]。科教融合理念起源于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的“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思想[3]。国内高校经历了教学和科研分离,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历程,现在回归到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科研相融合、相互促进的阶段。但是,如何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效融合是近年来各高校共同面对的一项挑战[4]。各省高校纷纷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有效的科教融合路径。山东省作为教育大省,省政府紧随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于2016年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整合省属科研院所和高校教育科研资源”的思路。2017年5月,山东省科教融合正式启动,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成为科教融合高校教育改革思想指引下融合的首批高校之一。随后,新的齐鲁工业大学陆续成立了5个科教融合学院,药学院为2019年10月成立的第5个科教融合学院,开创了重基础、宽领域、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如“2+2”“3+1”学生管理模式及“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创立了“一体”“两翼”“三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一体”为科教融合体制,“两翼”为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三维”指分别从管理模式、培养路径、课程设置三个维度制定培养方案。本研究主要以科教融合药学院为例,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的,探究在管理模式、培养路径、课程设置多维培养模式下的科教融合元素,以期构建适合本学院发展、培养药学创新人才的精准指导路径。
一、管理模式的科教融合元素
(一)“2+2”“3+1”管理模式
“2+2”或“3+1”管理模式是科教融合学院特色的管理模式,是探讨精准教育的实践。“2+2”模式是指学生入学后前2年在学校学习公共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后2年开始专业课学习及转入科学院进行实验和科研实践;“3+1”模式是学生入学后先在学校完成公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的学习,最后1年转入科学院进行科研操作和研究,结合方向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分为药学和药剂学两个方向,根据学生兴趣和专研方向,制定实验科研项目。
在科学院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2年或1年的间断性实验操作,将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和科研中,去验证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室的打磨,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实验相结合,教中寓研、研中有教,科教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体现了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
本校在科教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开始试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尤其是科教融合学院,必须执行导师制。本学院“学业导师制”基于双向选择,将导师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科研兴趣公布给每位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跟随学习的导师。一般一位导师会指导5~7位学生,在学习、生活、科研、思想、职业规划方面给予针对性指导。基于药学院的师生比,采取分级和阶段性指导的方式,大一、大二多以班主任和班级导师为主,在生活、学习、思想方面予以引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针对部分有科研兴趣的学生进行科研入门的指导,如文献的查阅和小实验的设计。从大三开始就会有专业导师指导学生科研、职业规划、毕业设计等。导师会定期为学生制订科研计划,学生会融入导师的科研项目中,跟随导师对某一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导师也会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商讨科研问题,制定实验路径及攻关科研难题。通过导师的指导,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也将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很好地融入教学中,实现了科教的自然融合。
二、培养路径的科教融合元素
(一)科研院所研究员担任专业教师
药学院是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的药剂专业与山东省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融合后建立的。山东省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是一所以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主的现代社会测试科学研究机构,具有高水平、高学历人才120余人,其中博士39人,专业科技人员90人。科教融合后,具有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人员加入教师队伍,担任专业理论课程、学科导论、实验和实践課程的授课教师,使科研和教学高度融合。将承担国家级课题或者省级课题的科研人员纳入一线教师队伍,以便将科技前沿课题与成果,以及科研热点、发展方向带入课堂,弥补书本知识的滞后性,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向,开阔思路,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药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药物检测、分析、研究的过程,在大一上学期组织学生去测试中心进行参观,在科学院教师的带领和讲解下,亲眼看见药物检测、分析、提取的设备和过程,近距离观察科研人员的工作,体验药学科研人员工作作风的细致、精湛和严谨,培养学生作为一名药学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态度。
(二)科研平台、科研设备、科研团队的融入
依托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的科研平台和大型科研设备,给予学生科研指导。测试中心现有山东省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实验站、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质量检测中心、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参比实验室、山东省中药化学对照品(标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大科研平台,学院拥有Bruker Rapiflex MALDI-TOF/TOF质谱成像系统、Bruker IMPACT II Q-TOF质谱仪、WatersXevo TQ-XS质谱仪、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国际先进科研仪器设备100余台,承担大量的药物分析测试工作,具有强大的科研硬件支撑,为学生提供可及的科研平台,给予学生宽领域的科研思路,启迪创新思维,为培养药学科研人才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通过申请跟随教师观摩科研平台和仪器运行,根据课程安排,进行实验操作,针对有科研项目的学生提供实验仪器支持,保障学生的科研活动得以进行,这是科教融合的硬实力支撑。
学院现有中药质量控制创新团队、环境与健康免疫、中澳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制药与结晶工艺优化和智能控制、创新药物合成与分析团队、生化传感与药物分析6个科研团队,每个科研团队都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和所承担的大型科研项目。科研团队同时承担着教授学生的任务,通过科技讲座或者让学生参与团队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为打造精品化的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三)科技讲座的渗透
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科技前沿和学科动态,学院定期邀请与科学院测试中心有合作的院士或学术带头人走进学院开展讲座,如中药质量控制及评价、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安全保障、中药资源高值化开发及循环利用方面的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黄璐琦院士、泰山学者郭兰萍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晓研究员;环境与健康免疫研究领域的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兼莫纳什大学教授Charles Mackay;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特色生物活性成分发现与利用方面的学术带头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张卫教授;生化传感与药物分析团队的带头青年专家胡琼政教授,等等,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介绍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科技攻关及发展前景。将各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沿与科技动态呈现给学生,展示了医药学领域的科技盛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启迪了科研思路,指引了科研方向。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敏感度并拓宽职业选择思路,邀请药品生产企业的专家为学生讲解药物生产流程及药品研制方向。紧紧围绕药学专业研究热点和先进生产技术环节,为学生打开一扇全面了解药学研制和生产的大门,结合实地考察学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药学专业的职业理解,增加职业自信,培养职业情感,拓宽职业道路。
三、课程设置的科教融合元素
(一)“科技前沿”类课程设置
在科教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科教融合的特色。在专业基础课程类别里为学生开设“科技发展前沿”和“药学导论”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开设“科技发展前沿”,大二上学期开设“药学导论”,这是和化工制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同,授课教师分别来自学校和科学院。“科技发展前沿”主要讲授每个教师的研究方向或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以课题研究思路为切入点,抛砖引玉地为学生讲授课题研究思路和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及要求,讲授如何查阅文献、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等;“药学导论”课程内容覆盖药剂学、药理学、药化学、生药学、药动学、药事管理学等各个专业领域,讲授内容包括药物分析学、药理发展现状、药物化学、植物药概论、中药发展前景及药事法规等,囊括了药学和药剂两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课程设置主要以专业基础知识为支撑,以研究热点为延伸,或者以教师研究课题为例证,为学生开启科技导航之旅,为学生呈现专业知识如何转化为科学研究,如何指导科学研究,以期培养学生把握科研动向的能力。
(二)实践类课程的科教融合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在整个培养方案中占有绝对的权重。药学院在科教融合体制的指导下,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体现了基础实践两手抓的指导思想。依托山东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先进的设备和配置完善的实验室,将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占比增加到30%左右,药剂专业为30.3%,药学专业为29.7%。根据分析测试中心的优势,在实践类课程中设置分析测试仪器实验80学时、波谱分析实践课程32学时,于大三学期分别在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完成,主要由测试中心的教师指导,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与药物分析及成分提取有关的实验和设备,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教师予以指导,将理论知识清晰化、系统化、完整化,进一步熟练掌握药物分析、测试、提取的仪器设备操作步骤,验证专业基础学到的知识,夯实理论指导研究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不仅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书写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以期为今后培养药学实用型、全面型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四、结语
科教融合培养人才既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5],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我国高校的一个核心命题。科教融合倡导在教学中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和能力[6],这是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根本路径[7]。通过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8-11 ]。以科研促进教学,开展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Brennan等人在研究教学和科研的相互关系时发现,科研可以促进教学,教学也可以促进科研[ 13 ]。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在“一体”(科教融合体制)、“两翼”(学校、科学院)、“三维”(管理模式、培养路径、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见图1),积极践行科教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高精尖、精品化的药学人才。但是本学院还处于科教融合起步阶段,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摸索、思辨阶段,后期将不断从兄弟院校取经学习,根据具体培养效果开展实证研究,探究一条适合本校、本专业科教融合理念的教学教育模式,以期培养技术精湛、专业能力强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汉冬,石伟平.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职教论坛,2015(2):4-7.
[2]石大维.教师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20.
[3]房宏君,朱玉芳.国外科教融合育人研究及改革进展[J].时代经贸,2018(34):94-95.
[4]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EB/OL].(2016-05-11)[2021-02-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605/t20160530_2
46885.html.
[5]马海泉,任焕霞.科教融合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访谈录[J].中国高校科技,2012(5):4-6+11.
[6]周光礼,姜嘉乐,王孙禺,等.高校科研的教育性——科教融合困境与公共政策调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88-94.
[7]李晶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O2O教学管理工作模式可行性分析[J].高教学刊,2017(23):158-160.
[8]孙菁.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32-34.
[9]曲霞,宋小舟.高校教学名师的科教融合理念与实践: 基于教学名师与普通教师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6):97-104.
[10]彭江艷,陈绍刚,黄廷祝,等.基于科学小论文的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型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8,140(4):101-106.
[11]周光礼,周详,秦惠民,等.科教融合学术育人: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本科教学的行动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18(8):11-16.
[12]王启立,何京敏,窦东阳,等.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2):32-35.
[13]Lorraine Brennan,Tara Cusack,Eamonn Delahunt,et al. AcademicsConceptualisations of the Research-teaching Nexus in a Research-intensive Irish University: A Dynamic Framework for Growth & Development[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19,60:301-309.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Training Model for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RU Li-xian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Shandong 250353,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a higher education power.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are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universities integrated wi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is the fifth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established by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Under the system of in-depth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supported by the school and the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practices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mode, training path and course design, 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model of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 talent trai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advanced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 and technical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think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pharmacy major; multidimensional train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