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明 王康君 张广旭 孙中伟 李 筠章跃树 代丹丹 陈 凤 樊继伟
(1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222000,江苏连云港;2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222000,江苏连云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其产量和品质会受到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2-3]。合理的播期能调控小麦生育期环境条件[4-5],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发挥小麦高产潜力[6-7]。行距能够影响籽粒灌浆[8],进而影响小麦产量[9]。适宜的播期和行距配置因品种类型而有所差异[10]。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11],其品质性状除受品种本身基因的遗传控制以外,还会受到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12],播期和行距对小麦品质也存在一定影响[13-14]。本试验通过种植适宜本地区的小麦品种,设置不同播期和行距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得出小麦最佳栽培条件,进而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技术集成,为江苏淮北麦区小麦高产优质协同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试验于2019-2020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田前茬为玉米,土壤类型为潮盐土,0~20cm 土层有机质含量 15.4g/kg,全氮1.2g/kg,碱解氮 64.38mg/kg,速效磷54.5mg/kg,速效钾311.6mg/kg,pH 7.52。
供试小麦品种为连麦7号和淮麦45。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供试品种为主区,播期为裂区,设置10月15日、10月30日和11月15日3个播期;以行距为小裂区,设20、25和30cm 3个水平。施氮量为 285kg/hm2,在拔节期追氮,基肥:拔节肥=3:7,在播种前基施复合肥540kg/hm2,肥料种类分别为尿素(N 46%)和复合肥(N 15%,P2O515%,K2O 15%)。小区面积21m2(7m×3m),10行区,3次重复。基本苗为270万/hm2。出苗后,每小区标记2个固定样点,进行各生育期调查,其余管理措施同高产大田。
成熟期每小区调查1.2m2的穗数,分小区取样,进行室内考种,调查株高、穗长、每穗总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每小区收割1.2m2计产。
每小区于成熟期取1个样点,带回实验室剥取籽粒,采用FS-Ⅱ型实验室旋风式粉碎磨将籽粒磨成粉状,然后采用K1302自动定氮仪(上海晟声自动化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测定籽粒含氮量,并计算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含氮量×5.7)。蛋白质组分提取顺序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清蛋白提取方法如下,称取1g小麦全粉,加10mL蒸馏水,在振荡器上振荡提取30min,然后将离心管在4000转/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入试管中,向离心管中加入1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碎残渣,在振荡器上振荡提取20min,然后离心5min,将离心后的上清液与第1次的合并,重复2次。球蛋白与谷蛋白的提取操作同上,所用溶剂为 2%氯化钠溶液和0.5%氢氧化钠溶液,提取醇溶蛋白所用试剂为70%乙醇,操作同上,振荡30min后,重复提取2次即可。
于成熟期取籽粒,采用Brabender磨粉仪(D-28033)磨成面粉,分离出面粉和麸皮,计算出粉率,出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面粉与麸皮重量之和)×100;采用HGT-1000型容重仪(上海东方衡器有限公司)测定籽粒容重;采用 JYDB100X40硬度仪测定籽粒硬度;按AACC56-61方法[15]测定Zeleny沉降值;用Quadrumat Junior试验磨粉机(德国Brabender公司)磨粉,过100目筛,用于品质指标测定。采用瑞典波通GM2200型面筋测定仪测定籽粒湿面筋含量;采用Farino Graph-E型粉质仪(德国Brabender公司)测定面粉粉质特性指标。
采用Excel 2003、SPSS 18.0、DPS 6.55等软件进行数据计算、绘图及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播期和行距对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影响,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与其他播期相比,适当推迟播期至10月30日,连麦7号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增加,其中在30cm行距处理下,穗数和籽粒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穗粒数和千粒重与10月15日播期条件下无显著差异;随着播期推迟至10月30日,淮麦45穗数减少,而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逐渐增加,但与10月15日播期下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继续推迟播期至11月15日,2个小麦品种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连麦7号穗数和籽粒产量显著下降,淮麦45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个品种在11月15日播期下,籽粒产量均低于10月 15日。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不同播期处理下表现不一,具体表现为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随着行距的增大,2个品种籽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连麦7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在25cm行距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淮麦45在10月30日播期下随行距增大,穗粒数和千粒重先升高后降低,穗数则显著降低,说明淮麦45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长。在迟播条件下(11月15日)增大行距,2个品种穗数不断下降,且在25和30cm行距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在此条件下,籽粒产量也随着行距增大而不断减少,说明在晚播条件下,宽行距不利于小麦穗数和产量的提高。
表1 播期和行距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row spacing on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wheat
由图1可知,播期和行距互作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影响。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月30日播期下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14.26%,当播期推迟到11月15日,连麦7号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在迟播(11月15日)条件下最低。淮麦45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与其他播期比,除20cm行距外,迟播(11月15日)条件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早播(10月15日)下最大,为13.87%。此外,行距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不同播期下表现不一,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随着行距增加,2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11月15日播期下,2个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行距增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30cm行距处理下达到最低,分别为13.89%和13.24%。说明在早播和适播条件下,适当增大行距有利于小麦籽粒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在晚播条件下,增大行距则会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
图1 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row spacing on grain protein contents of wheat
由表2可知,播期和行距互作对小麦蛋白组分含量有一定影响。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 10月 30日播期下最高;而清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在11月15日播期下最低;连麦7号谷蛋白/醇溶蛋白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间无显著差异,当播期推迟至11月15日时,谷蛋白/醇溶蛋白显著降低。淮麦45籽粒清蛋白含量随播期推迟先升高后降低,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均逐渐降低,在10月15日播期条件下达到最大,同时,当播期推迟至11月15日,淮麦45清蛋白含量与10月15日和10月30日2个播期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此外,不同行距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差异较小,在30cm行距下,连麦7号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高于20cm和25cm行距,而淮麦45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低于20cm和25cm行距处理,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该条件下,行距对小麦籽粒蛋白各组分含量的影响较小。
表2 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row spacing on contents of protein components of wheat
从表3可以看出,播期和行距互作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差异。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籽粒容重、沉降值、硬度指数和湿面筋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月30日播期下达到最高,其中10月30日和11月15日播期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淮麦45籽粒加工品质则随着播期推迟逐渐下降,出粉率显著提高,说明迟播(11月15日)不利于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随着行距增大,连麦7号容重、沉降值、硬度指数和湿面筋含量逐渐升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淮麦45在早播(10月15日)和适播(10月30日)条件下,容重和沉降值随行距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出粉率逐渐下降,湿面筋含量不断增加,不同行距间各加工品质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行距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表3 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row spacing on grain milling quality of wheat
由表4可知,播期和行距互作对小麦粉质特性有一定影响。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月30日播期下表现最优,且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与10月15日和11月15日播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淮麦45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随着播期推迟而不断降低,在迟播(11月15日)条件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吸水率无明显变化。说明播期对小麦粉质特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增大行距,2个品种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有所提高,在30cm行距下表现最好,但各行距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播期对小麦粉质特性的影响大于行距。
表4 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粉质参数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row spacing on farinograph parameters of wheat
小麦产量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表现不一[16]。目前,关于播期和行距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17-20]。有研究[21]认为,随着播期推迟,冬小麦籽粒产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郜庆炉等[22]研究结果表明,播期能够改变小麦籽粒灌浆高峰期和灌浆持续时间,进而对小麦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安霞等[23]研究认为,在推迟播期后,小麦品种山农23叶面积减小,灌浆速率和穗粒数均降低,最终造成产量降低。张保军等[24]研究认为,三密一稀的行距配置能够使小偃503达到优质高产。孙宏勇等[25]研究表明,窄行距更加有利于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田文仲等[26]研究认为,行距对小麦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并且认为在播期、行距等因素合理搭配下,才能够达到高产。本试验中,适当推迟播期,2个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最终籽粒产量提高,继续推迟播期,2个小麦品种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下降。说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早播或迟播都对产量有一定的负效应,这与前人研究[27]结果基本一致。25cm 行距条件下,连麦7号和淮麦45籽粒产量最高,在此基础上,行距增大至30cm,小麦穗数显著下降,籽粒产量随之降低,说明25cm行距下,能够充分发挥小麦产量潜力,宽行距或窄行距都不利于产量三要素的协同提高。试验中,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行距,同时行距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这与前人研究[26]的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的结果不尽一致,分析可能是由于供试小麦品种对栽培条件的响应存在差异造成。
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品质存在一定影响[28-29]。郜庆炉等[30]研究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类型小麦提出最佳播期,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吴玉娥等[14]研究结果表明,能够获得高产的最佳行距往往造成蛋白质含量降低。还有研究[24]认为,三密一稀的行距种植对小麦品质性状效果较好。祝小龙[31]研究认为,烟农 19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在20cm行距条件下最优。杨艳艳等[32]研究结果表明,宽窄行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小麦面粉的粉质特性。薛盈文等[33]研究认为,增大行距会降低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由此可知,行距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不同生态地区差异较大。本试验中,连麦7号和淮麦45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加工品质、粉质参数等指标在早播(10月15日)和适播(10月30日)条件下表现较好,而晚播(11月15日)条件下小麦品质均明显下降,说明早播或适播有利于改善小麦品质。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在早播(10月15日)和适播(10月30日)条件下均表现为行距30cm优于20和 25cm,说明在早播和适播条件下适当增大行距有利于增加小麦蛋白质含量,而在晚播条件下,窄行距处理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2个小麦品种在30cm行距下更有利于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的提高,这与上述前人[31-33]研究结果不尽一致,说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行距对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且因小麦品种而有所差异。通过研究可知,播期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大于行距,早播和适播下小麦品质较好,这与杨延兵等[3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设置了 1个试验点,2个供试品种,下一步拟开展多点试验,并增加供试品种类型和数量,以进一步探究栽培措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各指标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间的差异。
在 10月 30日播期和 25cm行距的组合条件下,连麦7号和淮麦45产量均最高;连麦7号和淮麦45籽粒品质分别在10月30日播期、30cm行距和10月15日播期、30cm行距处理下最优。综合分析小麦产量和品质,兼顾连麦 7号和淮麦 45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和行距配置分别为 10月 30日、25cm和10月15日、25cm。在小麦高产优质生产过程中,应当注重多种栽培措施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