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鸿,方 磊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是全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其持续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1],同时也对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制定科学栽培方法,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2]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淮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也是小麦的主产区,种植面积约1 000 万hm2,占中国小麦产量的44%[3],作为黄淮地区重要的农业科研院所,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P08030 为母本,冬A3 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国审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9 号[4],该品种具有熟期较早,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熟相好等特点。该品种于2021 年通过国家审定,其配套的栽培技术比较缺乏,要获得高产,针对连麦9 号的特点,优化栽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播期和种植密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确定连麦9 号在当地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试验地点为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乡王烈村,境内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为传统的稻麦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2 g/kg,全氮含量为1.1 g/kg,速效磷含量为51.0 mg/kg,速效钾含量为268.2 mg/kg。
试验于2021 年进行,为播期与密度双因素裂区设计,播期处理为主区,共设3 个播期,分别为9 月30 日、10 月10 日和10 月25 日。副区为密度处理共设4 个水平,种植密度分别为90 万、180 万、270 万、360 万株/hm2基本苗,设3 个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20 m2(5 m×4 m)。田间其他管理按常规管理。
在连麦9号主要生育期调查群体及个体生长发育动态,成熟期统计产量和室内考种。主要考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
采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及相关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取0.05。
由表1 可知,连麦9 号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均显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发现有效穗数的标准化系数最高,为0.935,说明相较于千粒重和穗粒数,有效穗数对连麦9 号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其标准化系数为0.734,穗粒数的标准化系数为0.254。这3 个要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穗数对连麦9 号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和穗粒数,所以在分析播期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时应重点考虑播期与密度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表1 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对产量影响的回归系数
鉴于有效穗数对连麦9 号产量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对各小区的有效穗数进行方差分析,由表2 可知,播期、密度的主效应及简单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播期[5]、密度及其互作[6]都能显著影响连麦9 号的有效穗数。由表3 可知,在固定密度因素的情况下,有效穗数表现为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固定播期的情况下,有效穗数随着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90 万株/hm2基本苗的情况下,9 月30 日和10 月25 日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播期过早,麦苗旺长营养过分消耗和受冻害影响。无论在何种植密度下,10 月10 日播期有效穗数较高。播期10 月10 日,360 万株/hm2基本苗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为661.9 万穗/hm2,与10 月25 日播期的有效穗数无显著差异。但在10月10日播期下,270万株/hm2基本苗处理与180 万、360万株/hm2基本苗处理差异显著。
表2 播期和密度对有效穗数的效应检验结果
表3 不同播期与密度连麦9 号的有效穗数
由表4 可知,播期与密度对连麦9 号千粒重的影响显著,但是播期与密度互作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由图1 可知,随着播期的延迟,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这与史晓芳等[7]的研究结果不同;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千粒重也呈下降趋势,这与汪娟梅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千粒重在9 月30 日最大,但随着密度增大,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密度在180 万~270万株/hm2基本苗时,下降幅度很大,在270 万株/hm2基本苗时,甚至比10 月10 日270 万株/hm2基本苗千粒重还低,这也说明了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过早播种导致麦苗前期徒长,过分消耗养分不利于壮苗的形成及前期营养物质的积累。在10 月10 日播期下,180 万~270 万株/hm2基本苗的千粒重下降幅度也很大,但总体与9 月30 日千粒重接近。无论何种密度,10 月10 日的千粒重远高于10 月25 日,略低于9 月30 日。
表4 播期和密度对连麦9 号千粒重的影响
从图2 可知,连麦9 号随着密度的增大,穗粒数呈下降趋势,并且下降幅度较一致,但是随着播期的推迟,穗粒数逐渐增大,而且9 月30 日播期穗粒数下降明显。通过播期和密度的多重比较,发现它们两两之间都有显著差异。
图2 不同播期与密度连麦9 号的穗粒数估算边际平均值
由表5 可知,连麦9 号不同播期与密度的产量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发现,播期10 月10 日,密度180 万株/hm2基本苗的产量最高,为7 770.0 kg/hm2,270 万株/hm2基本苗的产量为7 735.0 kg/hm2,二者之间差异显著。播期在9 月30 日和10 月10 日,密度为360万株/hm2基本苗的产量均低于180万株/hm2基本苗的产量。
表5 不同播期与密度连麦9 号的产量
本研究表明,播期与密度对连麦9 号产量有显著影响,这与前人关于播期、密度对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一致[7,9-11]。随着密度增大,有效穗数也相应增大;通过对千粒重的分析可知,最佳播期在10 月10 日左右,在10 月10 日播期下,180、270、360 万株/hm2基本苗都获得相对较高的有效穗数;通过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分析,180 万株/hm2和270 万株/hm2基本苗的情况下获得高产的概率更高。最后通过实际测产,进一步证明了在10 月10 日播期下,180万株/hm2基本苗获得的产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