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菁 永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西 吉安 3315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喉罩、气管导管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结合研究目的对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儿开展分组试验,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采取常规气管插管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取喉罩麻醉的40例患儿为观察组。手术结束后对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术患儿开展喉罩麻醉,能够缩短患儿的麻醉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麻醉效果优于气管导管。
小儿群体自身生理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对手术治疗难以耐受,小儿气道以及生理解剖相比成年人较为特殊,加之用药剂量不同于成年患者,因此在手术治疗中需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1,2]。临床麻醉分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两类,其中全身麻醉主要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抑制,使患者意识消失,消除疼痛感。在全麻状态下,患者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无痛苦感受[3,4]。气管插管以及喉罩麻醉是两种临床常见的全身麻醉方案,其麻醉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本院就两者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结合研究目的对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儿开展分组试验,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采取常规气管插管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13岁,平均(4.82±1.82)岁。采取喉罩麻醉的40例患儿为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2~12岁,平均(4.78±1.91)岁。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获批开展,患儿的个人资料对比显示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儿均开展疝气、鞘膜积液、取钢板等短小手术;患儿体征指标稳定;患儿家属在知情情况下同意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其余全身性疾病;存在手术禁忌症;伴有先天性疾病。
术前对两组患儿常规开展麻醉诱导,予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43355,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1037,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05mg/k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42022076,宜昌人福药业生产)1μg/kg。
1.2.1 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气管导管麻醉,插管前取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国药准字:H20123332,上药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1mg/kg静注,达到肌松标准后经喉镜开展气管插管,依据患儿体质量、身高等明确导管长度,应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
1.2.2 观察组。观察组开展喉罩麻醉,经面罩吸氧4min,在患儿意识消失后,经静脉靶控予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静脉靶控速度控制为2~3mg/kg,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喉罩规格,体质量为5~10kg的患儿,喉罩型号选择1.5号;体质量为10~20kg的患儿,喉罩型号选择2.0号;体质量为20~30kg的患儿,喉罩型号选择2.5号;体质量在30kg以上的患者,喉罩型号为3.0号。应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
①麻醉指标:在患儿拔管、麻醉清醒的同时,记录其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并予以比较;
②不良反应:对咽痛、喉痉挛、声音嘶哑等麻醉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开展记录,并统计和比较。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指标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指标比较(±s,min)
组别 例数 拔管时间 清醒时间观察组 40 15.72±7.24 21.12±8.24对照组 40 36.21±9.12 48.53±9.62 t 11.129 13.686 P 0.000 0.000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小儿群体与成人群体相比,气道较小,且口咽部仍未发育完全,肌肉组织相对稚嫩,采取手术治疗后,容易因麻醉作用而发生气道损伤、气道梗阻等不良反应[5]。因此在对小儿群体开展手术治疗的同时,需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保障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6]。
喉罩以及气管插管是两种小儿常见麻醉方案,其中气管插管属于传统麻醉方法,然而其操作步骤复杂,且对医师技术要求较高,需依赖喉镜进行引导插管,操作难度较大,容易导致患儿发生喉部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喉痉挛[7]。
喉罩麻醉属于新型麻醉方案的一种,其麻醉效果显著。本院研究得出,在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喉罩作为人工气道工具,插管期间无需依赖喉镜、显露声门、导管插管,操作相对简单,可短时间内构建人工气道,且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且避免了对咽喉、气管黏膜的损伤。随着喉罩技术的发展,新型喉罩引入了双气囊设计,提升了通气罩与咽喉处解剖结构的契合度,密封性理想,且喉罩远端处于食管开口处,合理予以固定后,可避免术后移位,有效提升了麻醉效果。本院研究得出,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小儿颈部较短,舌体较大且喉头位置高,因此气管插管难度较大,容易导致气道黏膜、声门等组织受损,而喉罩麻醉无需开展喉镜插管,避免了对患儿黏膜的损伤,且操作简单,患儿若无张口困难即可置入,不易脱落,插管成功率高,可避免反复插管引起的损伤,安全性更为显著。另外喉罩无需应用肌松药物,保留了患儿自主呼吸功能,可预防因肌松药、拮抗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喉罩置入的刺激性小,对患儿气管纤毛活动不会造成影响,有利于排痰,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气道阻力小,患儿呼吸做功小,不易出现呼吸肌疲劳。喉罩所需麻醉深度也低于气管插管麻醉,因此麻醉药物用量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采用喉罩对小儿开展麻醉,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缩短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