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1-12-17 08:27:14李旭张邦辉张永聪吴健
中外医疗 2021年28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淋巴结

李旭,张邦辉,张永聪,吴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胸外科,福建泉州 362000

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1],病死率很高。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成了各种不良生活习,再加上吸烟人数的增加,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对于肺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效果不明显。过去使用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可以清除病灶,彻底清扫和引流淋巴结,有助于延长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这种手术会造成明显的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VATS肺叶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目前临床研究表明,VATS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2]。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VATS肺叶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治疗,疗效显著,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3]。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200例早期肺癌患者,探讨了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57∶43;年龄42~80岁,平均(59.75±11.21)岁;中央型肺癌患者6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36例;腺癌60例,鳞癌19例,腺鳞癌21例;发病部位右肺上叶26例,右肺下叶24例,左肺上叶26例,左肺下叶24例;TNM分期I期64例,II期3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58∶42;年龄45~79岁,平均(59.56±11.72)岁;中央型肺癌患者6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35例;腺癌60例,鳞癌20例,腺鳞癌20例;发病部位右肺上叶26例,右肺下叶24例,左肺上叶25例,左肺下叶25例;TNM分期I期63例,II期3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早期肺癌诊断标准者;②知情同意该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者;②合并机体其他严重疾病干扰治疗结果观察的情况者;③合并精神疾病等无法配合治疗的情况者;④合并机体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100例采取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行胸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和全身静脉麻醉。取侧位,后外侧切开。在肺门切开纵隔胸膜,用袖带切开膈神经,解剖其静脉。在胸膜顶部切开胸膜,显露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动脉,证实患侧喉返神经向下游离,显露头臂动脉、上腔静脉、气管前筋膜和升主动脉干。结扎并切断汇入纵隔脂肪组织上腔静脉的小静脉分支,清扫淋巴结。然后向前拉肺,显露并保护迷走神经,切断迷走神经肺丛,解剖患侧隆起下淋巴结和支气管旁淋巴结,最后从肺韧带最低点解剖下肺韧带淋巴结,解剖食管附近淋巴结。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VATS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实行双腔插管全身麻醉,并进行单肺通气,在腋中线的第7、8肋间切开一个长度为1.5~2 cm左右的切口,而且在腋前线的第4、5肋间作一个长度为4 cm左右的操作孔,并将胸腔镜置于切口中对肿瘤的情况,如肿瘤大小、肿瘤所在位置、浸润范围、是否存在粘连等情况进行探查,最后借助胸腔镜分离静脉、动脉,结扎和切除肺叶,并采用常规方式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和缝合处理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和术后半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分值0~100分,越高分则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为[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析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析对比(±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值P值142.21±10.34 121.34±5.01 87.34±12.51 45.21±12.01 8.65±2.11 6.26±0.25 18.164 24.294<0.001<0.001 11.248<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FACT-L评分对比

手术前,两组肺癌患者FACT-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后半年比较,显示观察组肺癌患者FACT-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T-L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T-L评分对比[(±s),分]

组别时间 FACT-L评分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术前半年术前半年51.34±5.21 83.24±8.01 51.78±5.02 68.45±6.34

3 讨论

早期肺癌是临床上非常常见和典型的恶性肿瘤[4-5]。早期肺癌患者通常采用外科治疗。但手术还会对患者身体造成特殊创伤。据报道,早期肺癌患者创伤急性期IL-6等指标会明显升高,这也反映了手术后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身体受伤后会激活机体的防御系统,然后引发炎症反应。这也是患者术后并发症高的主要原因[6]。

近年来,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VATS肺叶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和普及,尤其是VATS肺叶切除术在临床上已逐渐取代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7-8]。也已成为早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应用效果良好。传统的肺癌根治术虽然能较好地治疗患者,使患者恢复健康,但具有手术风险高、手术创伤大、手术过程中操作范围大等失足。因此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导致患者肺功能受损,也会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不利于其手术恢复。而直视下VATS肺叶切除术可以进行清晰操作,对背阔肌、胸大肌等肌群的损伤比传统开胸小,肋骨牵引程度也相对有限,对患者的创伤较小[9-10]。VATS肺叶切除术避免了强烈牵拉和应激,手术完全在胸腔镜下进行,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明显减轻了术后疼痛程度。胸腔镜下可完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效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当[11]。

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大、术后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等损伤,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目前,微创手术已逐渐成为胸部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VATS肺叶切除术是一种重要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有助于减少患者胸部组织器官损伤。另外,VATS肺叶切除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是近年来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大进步。但必须认识到,VATS肺叶切除术只是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相应的手术适应证,只是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有效辅助手段,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在选择胸腔镜手术时应遵循相应的治疗原则。

该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VATS肺叶切除术。手术研究的成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患者FACT-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相关研究也显示,VATS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2.22%[13],和该文的研究相似。

目前,已有研究证明,早期肺癌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4]。有学者指出,早期肺癌局部切除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虽然可以在直视下进行,以保证淋巴结清扫的数量,但会形成非常明显的创伤,切口长度一般在20~25 cm之间,患者需要显露胸部,有可能导致胸部感染。目前,随着VATS肺叶切除术的不断发展,VATS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胸腔镜引导下可直接进行肺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15-16]。VATS肺叶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术后引流时间。人们认为,胸腔镜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可以直接放大视野,准确识别小血管,有助于防止意外钝伤小血管。因此,它也有助于减少术后出血。胸腔镜淋巴结清扫术采用钝性分离法,辅以钛夹和超声刀,可有效避免术后渗漏,有助于减少术后引流时间和引流量。胸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不会有明显疼痛,通过缩小切口,有助于缩短引流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7-18]。

目前,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已逐渐成熟,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引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电视胸腔镜治疗肺癌等恶性肿瘤目前仅限于心肺功能较差、难耐受开胸手术和早期癌症患者,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可带来相关并发症,具体如下:①出血。出血是目前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常见原因是切口下肋间血管损伤、胸腔粘连索带中增生中的血管或病变周围小血管损伤。因胸部大血管操作不当或器械故障导致大出血的情况很少见。②再扩张性肺水肿。电视胸腔镜手术需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受累肺长期塌陷,术后可能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导致一系列心肺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低氧血症,严重危及生命。③肺漏气。肺边缘漏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分为创伤性漏气和病理性漏气。④切口和胸膜种植转移。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是近年来肺癌外科的一大进步[19]。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视胸腔镜只是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具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只是肺癌开胸手术的有效辅助手段。目前尚不能替代常规开胸手术,在选择胸腔镜时应遵循肺癌的治疗原则。相信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提高,电视胸腔镜在肺癌诊疗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早期肺癌患者实施VATS肺叶切除术效果确切,可更好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治疗肺癌的方式,在患者具备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哈尔滨医药(2014年6期)2014-02-27 13:35:49
两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三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