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阿静 赵红霞 阿依努尔·艾海买提 艾斯卡尔·吐地努尔买买提·木沙 杨 莉 邵华伟 王新勇
(1.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91;2.库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新疆库车 842000;3.阿克苏地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新疆阿克苏 84200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迅速发展,每年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数量不断攀升,总量超过40亿t,其中畜禽粪便占比65.3%,作物秸秆占比17.5%[1-2]。秸秆与牛粪的合理化配比,可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减少农业污染,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堆肥是资源化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有效途径[3-4]。堆肥后施入土壤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态活力,促进土壤养分充分释放[5]。本研究以牛羊粪为主料,研究添加菌棒、短棉秸秆、杂草3种物料对堆肥腐熟的影响,选出最佳物料配比,为库车市牛羊粪堆肥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堆肥物料:新鲜出圈牛粪和羊粪、粉碎的棉花秸秆(直径2~5 cm)、蘑菇菌棒(直径2~5 cm)、杂草(直径5~10 cm)、水、尿素。发酵菌剂:人元公司生物发酵菌剂。3种不同生物发酵物料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堆肥发酵。
堆肥试验于2020年9月26日至11月9日,试验在库车市比西巴格乡牛场村温棚内进行。
试验按照堆肥发酵菌剂、水分一致,物料配比不同的处理方式,共设4个处理。处理物料1:羊粪+牛粪+菌棒+人元发酵菌剂;处理物料2:羊粪+牛粪+短棉秸秆+人元发酵菌剂;处理物料3:羊粪+牛粪+杂草+人元发酵菌剂;处理物料4:羊粪+杂草+人元发酵菌剂。各处理牛羊粪质量比为1∶1,棉秸秆、菌棒和杂草添加量全部为总物料的2%,生物发酵菌剂为人元发酵菌剂,添加量为100 g/t,水分控制为55%,混合均匀后随机排列在温棚内。每处理堆肥物料堆成长×宽×高为3.40 m×1.85 m×1.41 m的梯形,每隔7 d取样1次,从堆体表层、中层、内层各取样300 g,多点取样混合均匀后置于自封袋中送实验室检测。
1.4.1 堆体温度测定将水银温度计从堆体顶部垂直插入各处理组,深度为50 cm,每天于上午11:00、下午18:00读取堆体温度,同时记录室内环境温度。
1.4.2 样品养分测定样品水分、pH按照NY 525-2012标准进行检测;水解氮按照LY/T 1228-2015、有效磷按照GB 8573-2017、速效钾按照NY/T 889-2004标准进行检测。
1.4.3 种子发芽指数的测定取新鲜堆肥样品与蒸馏水按固液比1∶10混合,于离心机中200 r/min离心1 h后4 000 r/min离心10 min,将上清分装到洁净10 mL离心管中,得到堆肥水浸提液4℃保存。取一张大小合适的滤纸放入干净无菌的培养皿中,均匀放入20粒白菜种子,加入上述浸提液10 mL,同时以蒸馏水作对照,每个样品3次重复。25℃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取出,观察发芽情况及种子根长,计算发芽指数(GI)。计算公式:发芽指数(%)=样品发芽数×根长×100/对照发芽数×根长。
本试验采用SPSS 17.0和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与分析。
物料配比不同,对堆肥发酵温度影响也有所不同。由图1可知,随着堆肥时间的不断延长,各处理组堆体温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堆肥5 d时,物料2处理率先进入高温期45℃,其他3个处理温度未升到45℃,物料1处理最低,只有43℃。
图1 添加不同物料对堆肥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随着时间的增加,各处理温度也逐渐升高,在堆肥12 d时,物料2处理温度已达到50℃,物料3为46℃,物料1和物料4处理为45℃。在堆肥15 d时,所有堆肥进行了翻堆处理,翻堆后5 d(堆肥20 d时)物料3处理迅速升温,温度达到58℃,在25 d时物料3处理温度达到全程最高温60℃,物料3处理全程发酵50℃以上高温保持13 d。其他处理温度均未超过50℃,物料1和物料2处理在堆肥30 d时温度开始下降,温度下降至44℃,物料4处理全程堆肥最高温只升到48℃,按照我国堆肥温度要求50~55℃维持5 d以上均可达到无害化的要求,物料2和物料3可达到无害化要求,而物料1和物料4处理不能达到无害化要求。
综上,不同物料处理对堆肥物料温度影响不一致,从温度变化角度分析,促进堆肥温度变化物料配比推荐顺序:物料3配比(羊粪+牛粪+杂草+人元发酵菌剂)优于物料2配比(羊粪+牛粪+短棉秸秆+人元发酵菌剂)优于物料1配比(羊粪+牛粪+菌棒+人元发酵菌剂)优于物料4配比(羊粪+杂草+人元发酵菌剂)。
由于本处理发酵物料不一致,起始pH也不同,各处理起始pH在8.4以上。由图2可知,堆肥前14 d物料3和物料4的pH呈上升趋势,而物料1和物料2处理pH呈下降趋势,第14天物料3升至全部处理的最高值8.84,物料4为8.75,物料2为最低8.46。堆肥14 d后,各物料处理pH均呈下降趋势,在堆肥21 d时,各处理pH在8.4~8.7之间,腐熟堆肥的pH指标为8.0~9.0。处理1~处理4都符合标准的要求。但碱性的环境会加剧氨的挥发,使肥料的养分含量受到损失,所以堆肥过程中,物料以维持较小的pH为好。物料3的pH一直处于下降和较低的水平,在堆肥35 d时,各物料处理pH均在8.5~8.9之间,全部符合堆肥腐熟标准。物料4处理在28 d时pH升高至9.26,这是取样和翻堆等因素影响造成的。适宜的pH是满足堆肥体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堆肥过程中堆体pH取决于微生物自身调节作用,底物物料的不同对堆体pH变化规律影响不大。
图2 不同生物发酵菌种对堆体pH的影响
不同物料堆肥C/N同牛粪中添加不同生物发酵菌种结果相似,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本试验由于物料不一致,起始物料堆肥C/N除物料1外都比较接近20,因此本试验堆肥C/N不能作为判断堆肥腐熟度的主要指标。由图3可知,物料1~物料4处理,在堆肥14 d(第2次取样)时都全部低于20,物料1最高,为18.94,物料2最低,为8.36。各处理在堆肥21 d和27 d时虽然有不同的变化,但C/N都在20以下,各处理物料数据变化受物料翻堆的影响较大。
图3 不同物料对堆肥C/N的影响图
由图4可知,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堆肥35 d,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都在80%以上,其中物料3处理最高,为88%,最低的为物料4处理(81%),物料1和物料2分别为86%和83%。综上数据分析,物料3为牛粪加羊粪和杂草,杂草中茎秆和叶片相对棉花秸秆和菌棒粒径小,堆体物料中木质素和纤维素易被微生物利用;不同物料配比对堆肥种子发芽指数影响顺序:物料3优于物料1优于物料2优于物料4。
图4 不同物料对堆肥发芽指数的影响
堆肥中速效氮含量的变化反映了微生物对氮素的利用情况。由图5可知,堆体中铵态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于物料配比不同,各处理起始含量有所不同,其中物料1配比速效氮含量最高,物料4为289 mg/kg,位于第二,物料2和物料3分别位于第三和第四。堆肥14 d后,各处理速效氮急剧下降,其中物料1~物料4速效氮分别下降58.3%、27.4%、45.7%和33.2%,物料1和物料3下降较快,这受物料在堆肥初期pH和温度较高的影响,铵态氮损失较多。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堆肥中微生物(硝化细菌)的作用,硝化菌可将堆体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防止氮素以氨气逸出。本试验在堆肥35 d时,物料2和物料3中速效氮的含量较堆肥初期是升高的,分别升高了9.7%和23.7%,说明物料2和物料3配比更适合硝化细菌生长,减少了铵态氮的损失,符合现代高温堆肥的要求,使肥效更高。而物料1和物料4较堆肥初期是下降的,两处理分别下降了10.7%和55%,说明物料1和物料4处理铵态氮损失较严重。
图5 不同物料对堆肥速效氮的影响
由图6可知,各处理组速效磷含量随堆肥进程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堆肥过程中速效磷的变化相对速效氮和有机质等变化较稳定,其绝对含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只是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各处理速效磷含量都是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在堆肥35 d时各处理组速效P含量分别为1.41%、1.42%、1.50%、1.48%,较堆肥起始时均有一定的升高,物料1~物料4较起始有效磷分别增加了45.4%、57.8%、42.8%、54.2%,不同物料配比对堆肥有效磷的变化影响不显著。
图6 不同物料对堆肥速效磷的变化
由图7可知,堆肥过程中堆体内速效K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速效K含量在28 d后增长缓慢。处理1~处理4在堆肥35 d时堆体速效钾含量与堆肥开始时相比分别增长了56.4%、38.2%、7.8%、40.3%,物料1速效钾增长最多,这和物料菌棒中总钾的含量有关,物料3为杂草处理,其含量总钾含量较少,故速效钾含量上升最少。
图7 不同物料对堆肥速效钾的变化
不同物料配比对堆肥温度、种子发芽指数、速效氮磷钾等均有不同的影响。
(1)从堆肥腐熟时间和温度分析,推荐物料配比:物料3配比(羊粪+牛粪+杂草+人元发酵菌剂)优于物料2配比(羊粪+牛粪+短棉秸秆+人元发酵菌剂)优于物料1配比(羊粪+牛粪+菌棒+人元发酵菌剂)优于物料4配比(羊粪+杂草+人元发酵菌剂)。
(2)从肥料养分分析,推荐配比顺序:物料1配比(羊粪+牛粪+菌棒+人元发酵菌剂)优于物料2配比(羊粪+牛粪+短棉秸秆+人元发酵菌剂)优于物料4配比(羊粪+杂草+人元发酵菌剂)优于物料3配比(羊粪+牛粪+杂草+人元发酵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