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培养与乡土文化发展困境研究

2021-12-17 23:46陈嘉玉
山西农经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乡土融合文化

□陈嘉玉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1 问题的提出

乡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类型多元等特点,在乡村乡土文化随处可见,是乡村人民生活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融合背景下部分乡土文化受到破坏,面临失传甚至消失的严峻性挑战。“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维护和发展乡土文化对乡村人民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十分重要,有利于乡村人民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并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成果。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体,是多种多样的乡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乡村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实践积累。无论是风俗习惯、传统技艺还是建筑遗址、家族风情,无不展示出一个乡村文化的内涵。乡村文化振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其主要任务是深入挖掘并传承乡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1]。乡村文化振兴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铸魂”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与凝聚功能[2]。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对乡土社会的乡土本色、血缘地缘和家族制度等作了深刻分析,为乡土文化的存在增强了客观性[3]。

2 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效能

2.1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

乡村振兴以乡土文化作为根基,乡土文化形成于乡村又孕育着乡村。任何文化都需要有特定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是以乡土为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旨归。滋养好乡土文化的“根”,有利于满足乡村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改善农村精神风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乡村个体也在“根”的生长壮大下逐渐成长起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发展乡土文化的根基上生长,最后枝繁叶茂,形成乡村振兴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乡村振兴离开了乡土文化,也就离开了“根”。

2.2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守护好乡土的“形”与“神”[4]。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乡土文化由乡村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同时乡土文化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大力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2.3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

乡土文化是乡村发展力量的源泉。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带来强大的生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精神力量。乡村的发展要激发乡土文化的生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优秀乡土文化的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借助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力。乡土文化的发展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乡村振兴创设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在乡村,促进乡村人民对乡土文化的根本认同,发挥优秀乡土文化的力量,有利于激发乡村活力,减少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阻力。

3 人才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发展的三重困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土文化正面临着被损毁、破坏甚至消失的困境。后备人才缺乏主体性、文化传承缺乏创新性、文化融合缺乏调适性是乡土文化面临消亡危机的重要原因,对提升乡土文化的内涵和形成健康的乡村文化生态造成严重威胁。

3.1 后备人才缺乏主体性

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不足指缺乏传承乡土文化的人才。乡土文化传承主体断档是乡村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乡土文化需要被留存、被认识并不断传承下去。目前,在乡土文化继承性发展方面比较欠缺,主要原因在于乡土文化继承人才的缺失和断代,文化传承缺乏内生动力,后备人才缺乏主体性,特别是在一些传统技艺上。

现阶段,熟练掌握乡村传统技能的人才以老人居多,而年轻一代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了解和掌握传统技能的基本功。受城乡融合、信息化冲击以及经济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当代很多乡村青年人选择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发展,导致乡土文化传承主体缺失,使得乡村引以为傲的优秀乡土文化渐渐失去传承的活力,难以发挥文化振兴的功能,从而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3.2 文化传承缺乏创新性

乡土文化得不到传承与发扬,导致民族失去了“根”[5]。文化传承失去创新性,也就失去了激发传承内生动力的活力。乡土文化具有“乡土性”的特点,有着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一方面,乡土文化是基于传统自然经济在乡村土生土长形成的,其受到乡村封建宗法礼教的影响。乡村乡土文化生于斯、长于斯、必死于斯,其发展是相对稳定和缓慢的。在如今纷繁复杂、快速发展的时代,乡土文化受自身传统模式的禁锢,处于对文化创新摸索与徘徊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乡土文化发展的障碍。

另一方面,一些乡土文化传承者思想观念封建、落后、保守,在此影响下,缺乏对乡土文化传承创新的观念。“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承方式让乡土文化逐渐故步自封。人们对乡土文化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认识不够,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乡土文化的创新。乡土文化呈“分散性”的特点,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保护机制,加剧了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难度。

3.3 文化融合缺乏调适性

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使得城乡融合过程中出现许多矛盾,其中城乡文化融合矛盾是重要的表现之一。乡村文化振兴是扭转乡村衰落的有力抓手,城市化快速发展并迅速席卷农村,使乡土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所依附的物质载体不同,因而文化的性质和内容存在差异。乡土文化是几千年来乡村人民的文化积淀,城市文化相对来说发展时间短、节奏快,二者在融合过程中难免出现“不适”。城市文化被认为是先进的文化,而乡土文化被认为是落后、愚昧的文化,是被批判的。城市化导致了乡村文化的空心化、边缘化和弱势化[6],二者无法找到平衡点来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城乡文化融合还需另寻支撑点来达到互补的状态。

4 文化振兴: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发展的三重路径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应从以下3 个方面探索文化振兴的路径,首先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其次是促进乡土文化创新,再次是推进乡土文化融合。只有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更好地去守护、传播、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

4.1 培养后备人才:乡土文化发展的先提条件

人民群众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人,文化就难以传承和延续下去。为乡土文化的发展培养充足的后备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传播优秀的乡土文化。为乡土文化培养文化传承后备人才的前提是人们对乡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要热爱并认可乡土文化,因而需要加大对乡土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优秀的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于乡村精神文明和乡村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增强乡村人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可以通过特殊节假日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技艺免费学习的活动,鼓励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切身感受乡土文化的能量。尽管时代在不断发展,但是乡土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一直在,并将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通过对乡村人民进行乡土文化的内容、形式、广度和深度的认同教育,可增强乡村人民对乡土文化的情感认同,为乡土文化培养“接班人”创造有利的条件。

再次,要坚持乡村人民主体性原则。乡村人民是乡土文化的建设者和直接受益者,其最了解乡土文化对于自身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任何剥夺乡村人民主体性的行为,都会使其对乡土文化传承产生排斥性。应尊重乡村人民主体创造性,只有当其主动把乡土文化当做一种日常需求,才能更积极地学习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

4.2 促进文化创新:乡土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要更新观念,重新定位乡土文化的价值。一些乡土文化的“乡土性”表现在思想观念的落后与保守,应积极引进有利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先进文化,帮助乡村人民重塑新观念,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行为方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催生乡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要重新审视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在帮助乡村人民革除陋习的同时,塑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其次,要与时俱进,善于结合新时代的内容。一方面,乡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并不是所有的乡土文化都是优秀的乡村文化,故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乡土文化进行及时改进,跟不上时代者必被淘汰。只有经得起不同岁月考验的乡土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乡土文化,从而与时代接轨发展成为乡村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另一方面,要优化乡土文化传承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乡土文化加快自身发展模式的创新。必要的制度和资金支持能够改变文化创新的方式和方法。为了促进乡土文化创新创设良好的环境,加速乡土文化破旧立新、样式常新而意蕴永恒,是乡土文化的意义和生命力。

4.3 推进文化融合:乡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化的不断融合是筑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汇集的最终归宿。文化融合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因素,乡土文化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与其他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才能发展壮大。要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他优秀文化,在不断重组与融合中促进文化多样性,形成适应人民需要、乡村振兴、时代发展的优秀文化,实现服务乡村、服务人民的目的。

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乡土文化要纠正城市化的偏向。开放包容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宝贵遗产。城市化发展无法避免,城乡文化差异性也无法消除,因而在城乡融合过程中,乡土文化应该承认和认同先进的城市文化。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文化不断向乡村蔓延,乡土文化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局面。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铸好乡土文化这个灵魂工程。在新的历史发展下,乡土文化是朴实而带有记忆的符号,乡村要振兴,文化要先行。应发展乡村文化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改变乡土文化断代传承的困境,在传承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积极主动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与其他先进文化的融合,为乡村文化振兴凝聚精神力量,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让乡村持续焕发新的活力,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乡土融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中国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