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业会计信息化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21-12-17 23:46王巧燕郑书宏
山西农经 2021年21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会计信息整体

□王巧燕,郑书宏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河北 衡水 053000)

农业发展始终是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关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等被陆续提出,农村地区的各类型农业产值连年上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在此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经济体系转型升级工作均需依赖农业信息化技术的辅助。由此可见,针对农业会计信息化进行相关研究,对稳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体系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党中央在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方略时强调借助经济、技术及环境等方面的优化,彻底改变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技术落后、环境落后的整体局面,积极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务院相关部委针对推动农村地区实现农业稳定发展的多项规定内容以及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旨在进一步缩小各地区发展差距,实现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基本战略构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如下。

第一,GDP 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落实,国内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的GDP总量为3 650.16 亿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 年我国的GDP 总量为1 015 986 亿元,依据可比价格统计计算,比2019 年增长29 471 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依次为7.7%、37.8%以及54.5%。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结构体系以农业经济为支柱性产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其他产业。

第二,就总体而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农业经济得以复苏。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总值不过1 000 亿元水平,2020 年12 月,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已增至71 748.23 亿元。

第三,产业结构方面,畜牧业、养殖业等产业发展增速有所回升,但种植业的整体增速仍较缓慢。改革开放早期,种植业的整体规模约占总量的80%,林业不到5%,畜牧业约占15%,养殖业约占6%。截至2010 年,种植业降至60%以下,林业增量约为1.5%,畜牧业约上升至35%。

第四,人均收入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显著增长。20 世纪80 年代农民人均收入不足200 元,2020 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至17 131 元。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仍在不断增大,且差距增速逐渐加快。相关数据显示,20 世纪80 年代,城乡人均收入差额约200 元,2019 年城乡人均收入差额达26 338 元。

第五,农作物产量方面,20 世纪80 年代,全国粮食产量约3 亿t,棉花约2 200 万t,油料约520 万t。截至2020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66 949.20 万t,玉米产量约为26 067 万t,稻谷产量约为21 186 万t,猪肉产量4 113.33 万t,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发展增速明显。

第六,农村工业、服务发展方面,20 世纪80 年代,乡村地区的外部融资总量逐渐增长,以集体单位与个人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增长点。国家统计局2020 年12 月10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 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为11 676.8 万hm2,相比于2019 年增加了70.4 万hm2,涨幅为0.6%;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5 734 kg/hm2,与2019 年比较增加了13.9 kg/hm2,涨幅为0.2%;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6 949 万t,相比2019 年增加了565 万t,增长幅度为0.9%。

就上述内容可知,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向好,农民收入水平逐渐增长,农业粮食产量规模逐步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劳动力逐渐流失,城市地区的劳动力总数逐渐增多,且这一趋势日渐明显[1]。

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会计信息化的需求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与整体增速逐渐提升,各类农业作物总产量连年提高,对农业会计信息化的需求日益明显。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各类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直接影响到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划工作,对供给侧改革工作的部署规划形成连带作用。

在大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类经济形式发展越发迅速,产业融合的趋势越发明显,在积极提高农村地区农业总收入的同时,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以保证农村地区经济收入的科学利用,助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开展农村地区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利于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辅助农民积极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拓展农业产业创新增长的新渠道,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总量的规模化扩增。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推动政府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实现农村经济的规划调整,缓解城乡人口流动问题,促进乡村经济建设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切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

3 农业会计信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3.1 经济发展需求难以满足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形势的逐渐好转,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农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断档现象。相比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模式,现阶段农业的发展模式逐渐趋近于市场化运营。就实际而言,现阶段的农业会计信息化仍停留在早期阶段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法顺利开展转型升级工作。

2020 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 557 亿元。受农业贸易全球化发展影响,市场的农贸产品种类逐渐增长,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未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调整农村信息化产业建设,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落后于整体社会发展。

3.2 成本核算工作进度缓慢

就现阶段乡村会计核算工作的进展情况而言,农产品成本核算的整体效率较为低下。农村采用实物地租方式,由农民自主对承包地进行生产经营,手续完成后,通常由承包者为农户规划种植方案。

承包者主要开展基础管理和对各个农业作业环节开展对应的成本核算工作,由于数据信息过度集中,无法对农户形成有力支持。农户在获取重要信息渠道方面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对需求产品的整体预测,导致各项种植规划工作开展困难,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3]。

3.3 农业生产数据的整体可信度较低

在数据测算方面,多类型渠道获取的数据在可信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实际生产活动中,农民自主开展的农活数据测算工作整体表现出信息误差大、数据精度不满足相关标准等问题,使得农业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较低。

另外,由多部门联合监督农业责任区域生产作业的制度易导致整体会计数据失真,对各类农业产业的数据统计工作造成影响。

开展农业生产需满足多项外部条件,各类极端外部条件因素出现后可能导致农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在缺乏相关设备以及计算统计能力的背景下,农民对各阶段数据的采集整理能力较弱,各类农业产业的会计信息统计工作难以落实,无法满足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

4 调整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的主要渠道

4.1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积极落实信息服务体系的完整化工作可为农户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结合现阶段市场经济的主要规律可知,相关单位还需将权责发生制扩散到农村地区,并对产生的会计信息数据开展完整、全面的记录工作,通过会计处理提交完整会计信息,确保各期费用、利润等情况能够得到真实反映。例如在各类农机具的挑选采购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录入农机具的档案信息,详细标记采购的相关数据,校对多方信息渠道。

应将各类农业生产工具的采购并入整个会计档案体系中,实现对整个采购实用流程的全方位管理,并结合科学会计分析方案进行统一处理,切实反映出各阶段生产流程的整体效费比数据,进而在后续生产过程中对各类生产规划进行定向优化。

积极完善会计信息服务体系,有利于上级部门全面判断农村各级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调整优化农村地区的一二三产业,帮助农村地区落实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工作[4]。

4.2 优化农业成本核算

在核算方面融入会计信息化理念是实现成本高效核算的主要途径,积极强化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整体管理结构。通过各类农业生产的原始数据凭证,合理运用科学高效的会计分析方法,统计各类基础性会计数据资料,明确整个农业生产的成本信息数据。就当前经济环境而言,积极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有利于优化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就实际工作而言,具体工作还需结合实际产业的具体特性,确保各类成本核算工作到位,为不同的农业产业提供成本预算,为成本核算的具体归类奠定基础。

在单项农产品成本核算方面,通常涵盖基础物资费用及人工费用。精确的成本预算工作,可有效规避各类收益核算问题,以此实现产业结构的精确定位。可通过对不同农业产业的核算规划,根据实际对象设置明细账进行费用归集,精确核算各类具体数据,还需详细统计单位成本、单项价格和整体盈亏。

结合农产品的整体销售流程,通过成本核算期进行确认,对早期的资金投入到后期的整体资金收益进行完善的成本计算,以此来实现对生产成本的精准控制。在成本优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结合本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详细分析运营投入、营业外支出以及期间费用等数据,将关联生产经营的金融活动归入收益性支出中并计入当期损益,剩余部分则归入资本性支出,直接冲减利润总额[5]。

4.3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切实提高会计信息可信度,要求乡村农业会计人员制定控制体系制度,调整、优化会计信息披露,确保各类基础性数据信息的可信度。根据农业生产的规划,相关部门需在现有基础上优化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详细规划各类责任制度的具体范围。通过分配专业的管理部门,详细划定审计人员的职责范围,推动监管制度的发展[6]。

就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而言,科学责任体系是保证数据可信的前提,有利于推动企业的高效发展,协助会计信息完整披露。借助会计信息披露的优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确保信息披露内容的及时、准确、完整,并基于上述披露信息开展对应的财会工作[7]。

在乡镇地区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框架内,应要求在基础的数量和金额等数据信息外,公开资产类型、折旧计提、生产条件等信息,确保会计信息完整性。在内部管理方面,企业需针对现行的内部管控制度进行优化调整,注重培养人才的个人素质,针对各类突发问题构建对应的早期处理方案,同时做好处理预案的披露工作。

5 结束语

在农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农业会计信息的现存问题及潜在风险制定对应的优化方案,积极落实农村地区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拓展会计信息的获取渠道,同时规范乡镇农业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积极强化乡村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工作能力。结合当前市场环境的诸多特征,构建适用于本地农业发展的会计信息服务体系,将会计专业知识真正渗透进农村,提高乡村会计信息化服务意识,稳步推进农村经济步入新的层次。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会计信息整体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浅析通过产品质量统计的改进规范质量成本核算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